问答题词、词组和句子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举例说明。

题目
问答题
词、词组和句子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举例说明。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叙词,亦称主题词,包括()。

  • A、词
  • B、词组
  • C、短语
  • D、句子

正确答案:A,B

第2题:

词、词组和句子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词是比语素高一级的语法单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词组是词的词按照一定句法规则组合成的比词大的语法单位。句子是语言中最大的话语单位,是由词或词组加上一个句调构成的。词和词组都是句子的建筑材料,没有词和词组,就无法构成句子,但词和词组跟句子是有区别的,只有当词和词组带上句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才能成为句子,相反句子失去句调,就不表示任何意义,其身份又回到了词或词组。比如,“谁”和“我”,“他们来了”和“小心火车”,不带句调时分别是词和词组,当它们分别带上句调“谁?”、“我!”、“他们来了。”、“小心火车!”就成了句子。由此可以看出,带不带句调是词和词组成跟句子的本质区别。

第3题:

句子实质上和词组没有区别。()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4题:

单选题
下面各项中属于句子和词组的本质区别的是()。
A

句子比词组更有意义

B

词组较句子短

C

句子能独立使用

D

句子有一定的语气和语调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问答题
词义引申大体可分为隐喻和换喻两种,换喻引申和隐喻引申有什么不同?试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隐喻和换喻是引申的两种类型,二者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1)隐喻引申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
例如,汉语“习”的本义是“数飞”(《说文》),也就是鸟反复地飞的意思:“鹰乃学习”(《礼记·月令》),就是小鹰学习反复地飞。从这个意义派生出“反复练习、复习、温习”的意义:“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就是“学了要按时反复温习”。这是因为“复习”“温习”是反复多次的行为,和反复地飞有相类似的地方。针的窟窿像人眼,因而“眼”可以通过隐喻指针的窟窿(英语的“eye”也有同样的引申)。
(2)转喻的基础不是现实现象的相似,而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这种联系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例如,英语的“pen”本来是“羽毛”的意思,由于古代用羽毛蘸墨水写字,羽毛和书写工具经常联系,于是“pen”增加了“笔”的意思。“China”是“中国”的意思,由于瓷器是中国去的,因而可以用“china”指瓷器。法语“bureau”的意义是“毛布”,后来指铺毛布的“办公桌”,进一步指有“办公桌”的“办公室”。最后又指办公的机构“厅”“局”。人们认识不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词义引申中转喻的基础。工具和活动、材料和产品、地名和产品等等都可以在人们的心目中建立起联想关系,从而使词增加新的意义。例如俄语“я3BIK”是“舌头”的意思,也可以用来指“语言”,这是用工具来指明它所实行的活动(汉语中也有“口舌”等用“舌”指说话的例子,抓俘虏也叫“捉舌头”);英语的glass(玻璃)可指“玻璃杯”,这是用制造的材料来指所制造的产品;汉语中的“茅台(酒)”因产地而得名;我国旧时称主持寺院的和尚为“方丈”,这是由于他住在一丈见方的屋子中的缘故。这些都属于转喻的类型。
解析: 暂无解析

第6题:

举例说明什么是词组的结构类和功能类。


正确答案:从词组的内部看,就是考察词组构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这个角度分出的类是结构类;从词组的外部看,就是考察它在更大的句法结构中体现出的句法功能,从这个角度分出的类是功能类。例如“read a book”这个短语中,read 与a book是支配关系,是动宾词语,这是短语的结构类型;“read a book”在句法结构中往往做谓语,是谓词性词组,这是功能类型。

第7题:

问答题
词义为什么会演变?词义的演变有哪几种方式?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词义演变得原因有以下几种:
社会的发展。例如“钱”,本是指像铁铲一样的农具,后来又指代一种金属货币,,因为当时这种货币像“钱”这种农具。这是社会发展造成的词义演变。
人类认识的进步。比如“鲸”,最初人们认为是鱼类的一种,并在造字时加上了“鱼”字旁,后来人们认识到“鲸”是哺乳动物,词义有了变化。
相关词义的影响。如果一个词义变化,势必要影响到其他相关的词的意义的变化。如“走”在古代是指“跑步”,“行”指“走”的意思,后来用“跑”来指代“跑步”,“走”于是就改变了词义,指“走路”的意思,而原来表示“走路”的“行”,现在则不再有这个义项了。
词义变化的方式有:
A.扩大。有些词由于包含了更多的意义,因此,它们的应用范围便比以前广泛。如“脸”,古代专指妇女脸上搽胭脂的部位,而现在扩大到整张脸。
B.缩小。就是词义的概括范围由大变小,如“鸟”,原来是指鸟兽,现在词义缩小,专指鸟类。又如“丈人”,原来指的是年长的男人,现在则是指妻子的父亲了。
C.转移。词义的转移,就是词的意义有一个范围转移到另一个范围。如“脚”,在古代是指小腿,踝骨以下走路时着的德部位叫做“足”,后来“脚”指代了这个部位,词义发生了转移。又如“贼”,在古代指的是强盗和乱臣贼子之类,现在则是指小偷。
解析: 暂无解析

第8题:

下面各项中属于句子和词组的本质区别的是()。

  • A、句子比词组更有意义
  • B、词组较句子短
  • C、句子能独立使用
  • D、句子有一定的语气和语调

正确答案:D

第9题:

问答题
词的理性意义和词的附加色彩有什么区别?

正确答案: 词义反映客观世界,来源于客观现实,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词义的产生又同人们的思维活动密切相关,是客观对象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是人们的认识活动的成果。正因为词义是客观作用于主观的结果,所以词义一方面是以现实为基础,对现实现象作概括的反映,一方面词义是在此基础上带上人们的主观态度,主观评价色彩,即词义包含着人的认识和态度评价。因此词义包括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两个方面。
1)理性意义是词义的核心部分,是所有词都具有的,是整个词义的基础。理性意义是以现实现象作基础,不涉及人们的主观态度。
2)词义的附加色彩就是词义中除了理性意义以外的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的意义,并非所有的词都具有附加色彩,像词义的褒贬、词义的风格等都属于词义的附加色彩。注意:词义的评价色彩虽然有其主观因素,但也具有社会性,不是指个人可以任意赋予一个词义不同的评价色彩,只有在选择运用的时候可以体现你的评价态度。比起理性意义来,附加色彩由于具有十分突出的主观因素,因此其意义容易变化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问答题
句子和短语有什么样的本质区别?

正确答案: 短语和句子的区别在于:(1)短语是静态的单位,句子是动态的单位(2)短语是备用单位,句子是使用单位(3)短语没有语调,句子具有语调(4)短语没有表述性,句子具有表述功能。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