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的美国,黄色新闻泛滥。这种黄色新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19世纪末的美国,黄色新闻泛滥。这种黄色新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黄色新闻
19世纪末期,美国的《世界报》、《纽约新闻报》竞相采用煽情主义手法吸引读者。由于这两家报纸都有以“黄孩子”为主人公的连环画,于是人们把它们称为黄色报纸,把两报惯用的煽情主义手法称为黄色新闻。黄色新闻在煽情主义基础上发展而来,又增添了耸人听闻等特殊做法。

第2题:

被人称为“黄色新闻鼻祖”的美国报人是()

  • A、普利策
  • B、默多克
  • C、北岩
  • D、赫斯特

正确答案:D

第3题:

新闻学基础知识解答。专业的。

新闻的特性是什么?

 新闻的特征是什么?

 新闻的特点是什么?

 新闻的功能是什么?

 新闻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理解这一定义我们要注意以下三点:

1.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事实。

“新近发生”是个很容易理解的话语,新闻的“新”主要就体现在这里。

我们又把新近发生区分为“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两种情况,套用英语的时态来解说,“已经发生”是过去时态,“正在发生”是现在进行时态。前者是已经结束了的事件,后者是正在发展变动尚未出现结局的事件。当下的新闻由于传输设备的现代化,报道速度越来越快,正在发生的事件尚未出现结局就已经被报道出来。对一个事件连续追踪报道,甚至干脆进行实况转播,让报道和事件的发生发展同时进行,已经是新闻界常常采用的手段。据此,我们在定义中补充了“正在发生”的话语。

还有必要解释一下“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这一话语。现代新闻报道的对象未必都是新近发生的事件。有些早已发生的事件,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当时不为人们所知,虽已时过境迁,但一旦发现它的时候,它仍然有很强的报道价值,这样的事件仍然可以被作为新闻报道出来。例如二战期间日本海军总司令山本五十六的座机被美军击落,一些详情细节直到80年代才被报刊披露。2000年美国总统竞选,副总统戈尔正努力角逐民主党总统提名时,美国报刊突然披露“戈尔年轻时嗜大麻”,把几十年前的往事也抖搂出来了。1970年中国云南发生强烈地震,当时为了粉饰太平,只报喜不报忧,2000年初还有报纸载文报道其详情。这些事件差不多算是“旧闻”了,但由于是刚刚发现的,仍能给人以新鲜感,所以新闻报道也少不了这样的类型。

2.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

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值得报道,我们强调新闻报道的事件必须是有价值的。所谓有价值,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认识。

一是有教育作用。就像美国《现代新闻报道》的作者华连所说的那样“教诲”“鼓舞”读者,也就是对读者的思想、道德、人生观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是有认识作用。可以使读者获得有关社会、人生、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是有怡情作用。这里所说的怡情,不包括低级趣味在内。那些对影视明星的私情家事不厌其烦地加以报道的所谓新闻,实在是把肉麻当有趣。我们所说的“情”,是指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趣。

3.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报道”。

新闻是报道事件的,但事件本身并不就是新闻。一件有价值的事件,还必须通过“报道”才能成为新闻。

报道,指记者或其他新闻工作者、爱好者对有价值的事件进行采集、处理之后,再通过相应的新闻传播途径公之于世的手段和过程。
真实 及时 是特性
真实 及时 是特性
真实 及时 是特性
真实 及时 是特性

第4题:

黄色新闻的说法所来源的报纸有()

  • A、纽约《世界报》
  • B、《纽约新闻报》
  • C、纽约《太阳报》
  • D、《纽约每日新闻》
  • E、芝加哥《美国人报》

正确答案:A,B

第5题:

黄色新闻大王、《纽约新闻报》创办者是:()


正确答案:赫斯特

第6题:

19世纪末的美国,黄色新闻泛滥。这种黄色新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黄色新闻是在煽情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增添了一些特殊的做法,如:使用大号煽动性标题,给以耸人听闻的感觉;滥用以至伪造照片;捏造访问记或其他报道以行骗;对民众表示虚假的同情,发起运动标榜自己等等。

第7题:

通过卫星提供全天候新闻节目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英文简称是什么?


正确答案: 通过卫星提供全天候新闻节目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英文简称是CNN。

第8题:

《人权法案》对美国新闻自由的影响是什么?


参考答案:美国媒体所享有的一切自由都源于此,在美国,凡是涉及言论、新闻、出版等诉讼,往往都会搬出这个法案,它几乎成为美国媒体或个人言论自由的护身符,以至于美国人把它颂扬为"美国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

第9题:

什么是黄色新闻


正确答案: 主要指19世纪末期普里策的纽约《世界报》和赫尔斯特的(纽约新闻报)采用的煽情主义手法,因两家报纸都采用“黄孩子”的连环画而得名

第10题:

简介“黄色新闻业”。


正确答案: 19世纪末期,普利策的《世界报》星期日版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漫画专栏,是画家奥特考特的“黄孩子”(YellowKids)。由于漫画多以当时社会新闻为主题,而且兴趣盎然,故黄孩子的大名在纽约家喻户晓。后奥特考特随《世界报》星期日刊全班人马来到赫斯特的《新闻报》继续主持“黄孩子”专栏。普利策又请拉克斯到《世界报》主持该专栏,由此引发了“黄孩子双胞胎案”,为争夺“黄孩子”的版权而诉诸公堂。两报均刊载“黄孩子”的大幅广告,使“黄孩子”成为风行一时的人物。加上两报充满刺激性新闻,于是人们将这种新闻和黄孩子漫画联系起来称它为“黄色新闻”。
黄色新闻业,引起全国报纸的仿效,并于1899—1900年达到最高峰。1901年以后,《新闻报》和《世界报》的竞争趋于缓和,庄重报纸如《纽约时报》兴起,人们对黄色新闻负面影响的厌恶,使得黄色新闻业逐渐衰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