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列举古代的营业习俗。

题目
问答题
简单列举古代的营业习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按人称的不同列举古代常见的人称代词。


参考答案:第一人称,吾、我、余等。
第二人称,女(汝)、尔、若等。
第三人称,其、之等。

第2题:

殡葬之事看似简单,但在历史悠久的中国,操持此事绝不像人们想的那样将遗体入殓后下葬这样简单,它涉及民族习俗、宗教信仰、文化礼仪、伦理观念、人格尊严、人身权利。例如,“久丧厚葬”观念的形成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守灵、吊唁、头七、二七、三七治丧过程极其复杂、漫长,越是高官权贵其丧礼之繁文缛节越多。现代考古学家不仅能在从出土的古代墓穴葬品中考证死者属于哪个朝代,而且还能分析出死者属于哪个阶段。
文中划横线一句的作用是:
A说明“久丧厚葬”的习俗
B说明“久丧”的习俗
C说明“厚葬”的习俗
D说明古代随葬品是时代和身份的象征


答案:D
解析:
解析:
读懂文段对解题来说非常重要,本文段介绍了“久丧厚葬”的传统风俗习惯,划线部分想表达的是通过墓穴的葬品可以判断朝代等信息,说明随葬品是时代和身份的一种信息反馈和象征,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D。

第3题:

列举古代常用的注音法。


参考答案:直音法、譬况法、反切法、叶音法。

第4题:

()属于古代的丧葬习俗。

  • A、土葬
  • B、火葬
  • C、石棺葬
  • D、悬棺葬

正确答案:A,B,C,D

第5题:

试简单列举1982年宪法公布实施后几次修正案的基本内容(简单列举其中重要内容即可)。


正确答案:1988年,全国人大对1982年宪法进行第一次修改,主要是土地和私有经济问题。1993年第二次修改宪法,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等重要内容载入宪法。1999年第三次修改宪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写入宪法。2004年第四次修改宪法,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等重要内容写入宪法。

第6题:

潮汕地区的“营老爷”活动沿袭了古代春祭的习俗。()


参考答案:对

第7题:

关于中秋节起源的说法有()。

A.起源于古代对嫦娥飞天故事的敬仰
B.起源于古人对兔爷的崇拜
C.起源于古代对月亮的崇拜
D.起源于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
E.起源于古代秋季拜土地神的习俗

答案:C,D,E
解析:

第8题:

列举古代汉语三类疑问代词。


参考答案:指人,谁、孰。
指事物,何、胡、曷、奚等。
指处所,安、恶、焉等。

第9题:

请简单介绍台湾新春放天灯的习俗?


正确答案: 在纸糊的球形灯下部点火,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将其送上夜空。因其形状像一顶孔明帽,而又称“孔明灯”。相传在台湾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放天灯的早期功能是互报平安的讯号,现在已成为一种娱乐与祈福的活动。

第10题:

中西节日习俗差异主要表现有哪些,简单列举中西方节日。


正确答案: 整体上看,中国与西方国家在节日上的差异主要表现有:第一是节日习俗的起源与目的不同。从起源上看,中国的节日主要源于岁时节气,原始崇拜。禁忌迷信、祭祀、宗教与神灵信仰等方面,主要目的则在于祈求自身的吉祥幸福;西方主要源于宗教及相关事件,也有为自己祈福的成分,但更主要的是缅怀上帝、求其保佑。第二是节日习俗的主题与内容不同,中国主要以吃喝为主题,许多节日有相应的节日食品;西方国家主要以玩乐为主题,许多节日都少有相应的节日食品。
中国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西方节日: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复活节、情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