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简要评析一下杜甫律诗的代表《登高》。

题目
问答题
试简要评析一下杜甫律诗的代表《登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登高》是杜甫最有名的一首七言律诗,写于他晚年流落夔州之时,是诗人登高有感而作。全诗如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的开首四句,是对登高所见秋景的描绘。这四句诗,一粗一细,一虚一实,通过具体形象写尽了登高所见秋景,为以下悲秋作了准备。诗从颈联开始转入集中抒情,短短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多层可悲的意思。尾联继续写悲秋,而内容更加侧重眼前,最后写诗人连借酒消愁排遣苦闷都不能做到,更是可愁可恨。
杜甫的这首悲秋诗,不同于文人骚客的无病呻吟,它凝聚着诗人毕生艰难求索而不遇的感喟。给人的感觉并不是一味哀伤,而是蕴含着悲壮的感情,能使人感受到诗人那种博大的胸怀。
在艺术上,前四句写景,景中含情,后四句即景抒怀。具体说来,诗中将风急、猿啸、鸟飞、木落,与滚滚而来的江水联系起来,使整个境界卷入到急速的流动之中,然后是一声深深的叹息。杜甫用了许多在动作上相互连贯性极强的动词,造成全诗的流动感和整体感,使人读来有一气流转之感。
此外,全诗在声律句式上也有着极精密的考究。八句皆对,首联句中也对。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感掩盖起来了,严密变得疏畅。首联上句第一字仄声换成平声,下句第一字平声换成仄声,一开始便用轻重的变化增加了两个节奏。“猿啸”处本应是二仄声,他为了使“天高”与猿声连着表现一种高扬凌厉的情调,用了一个平声字“猿”,三个平声连续上扬,“啸”仄下沉,两头均有一个急速的起伏,最后一个“哀”字,扬而不返。这首句在通过平仄的精心安排来表现声象上,真是精彩极了。
此诗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胡应麟《诗薮》中则称“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写出杜甫的《登高》全篇诗词。


正确答案: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第2题:

下列诗作属于五言律诗的是()。

  • A、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B、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 C、高适《燕歌行》
  • D、杜甫《登高》

正确答案:A

第3题:

杜甫的下列作品中,属于七言律诗的是()

A.《蜀相》

B.《登高》

C.《望岳》

D.《春望》


参考答案:AB

第4题:

下列作品中,通篇对仗的七言律诗是()。

  • A、杜甫《登高》
  • B、王维《山居秋暝》
  • C、陆游《关山月》
  • D、李商隐《无题》

正确答案:A

第5题:

杜甫夔州诗,最为有名的是七言律诗()

  • A、《登高》
  • B、《瞿塘两崖》
  • C、《白帝》
  • D、《秋风》

正确答案:A

第6题:

杜甫《登高》中有句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试略加赏析。


正确答案: 十四字有八层意思,层层转折;
深刻抒写了晚年贫病交加、流落异乡的凄凉境况和悲苦心情;
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诗风。

第7题:

杜甫的《登高》是一首七言律诗。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下列作品属于律诗的是()

  • A、杜甫《登高》
  • B、杜牧《泊秦淮》
  • C、陶渊明《饮酒》
  • D、李白《早发白帝城》

正确答案:A

第9题:

杜甫律诗中的登峰造极之作是()

  • A、新安吏
  • B、春望
  • C、登高
  • D、《秋兴八首》

正确答案:D

第10题:

列诗歌作品属于七言律诗的有()。

  • A、陶渊明《饮酒》(其五)
  • B、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 C、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D、杜甫《登高》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