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革命文学倡导和论争的背景。

题目
问答题
简析革命文学倡导和论争的背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析陈白尘《升官图》的创作背景。


正确答案:《升官图》创作于1945年10月。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置旧政治协商会议的协议于不顾,加紧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以凶残无耻的卑劣手段镇压民主运动,引起广大群众的愤怒。进步的戏剧工作者不得不采用迂回曲折的方式进行斗争,创作了多种政治讽刺剧,在国统区一度形成了创作和演出讽刺剧的热潮。《升官图》就是在这种斗争形势下涌现的优秀政治讽刺剧。

第2题:

简析18世纪文学的背景。


正确答案: ①产业革命;
②启蒙运动;
③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包括洛克重视感觉和经验的唯物主义哲学及社会政治理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的蒸汽机以及当时的光学理论等;
④古希腊文学传统。

第3题: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和论争主要是在()

A、1927年

B、1928年

C、1929年

D、1930年


参考答案:B

第4题:

论革命文学论争的性质、内容和意义。


正确答案: ①性质:是革命文学阵营内部为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而展开的一场文艺思想论争。
②内容:
一是关于文学的阶级性问题;
二是关于文学的描写对象问题;
三是关于文艺工作者的思想转变问题。
③意义:
一是文化批判的意义,对五四以来的文化进行重新估价;宣告了个人主义的终结;为文化及文学思想划了一个新的时代。
二是理论建设的意义,结合中国实际,研究和探讨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三是队伍建设的意义,通过论争,澄清了思想,统一了认识,促进了左翼文学队伍的团结;同时,通过论争,提高了左翼文学队伍的理论水平,增强了战斗力,有利于反围剿,也为左联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第5题:

革命文学论争的性质和收获


正确答案: 性质:革命文学家内部的论争。收获:1、扩大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影响,纠正了创造社、太阳社的一些理论错误,使他们对鲁迅、茅盾的态度有所改变2、形成翻译介绍和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热潮,使革命文学运动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提高了论争双方的思想3、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第6题:

简析行政管理产生的背景。


正确答案: (1)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学校内部的分工,提出了行政管理的任务
(2)教育立法、规章制度的建立是行政管理的标志
(3)教管分离是行政管理的开始

第7题:

简析革命文学倡导和论争的背景。


正确答案: ①从政治角度看,此期革命文学倡导势在必然。大革命失败,国内阶级关系发生剧烈变化,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无产阶级需要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学,以配合革命斗争;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浓厚的政治文化心理,是产生革命文学的合适土壤。
②从文学本身来看,由文学革命发展成为革命文学,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规律。从“国民文学”到“平民文学”再到“民众文学”最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其内涵是一脉相承的。
③从作家队伍来看,此期革命文学倡导和建设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作家纷纷从广州、武汉、欧洲、日本、香港等5个方向云集上海,其力量的聚集和建设革命文学的愿望都是空前的。
④从国际形势来看,此期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是对国际文学思潮的回应。以苏联为核心,以日本和欧洲为两翼,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对中国呈包围态势。

第8题: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和论争主要是在()

A.1927年
B.1928年
C.1929年
D.1930年

答案:B
解析:

第9题:

简析蒋光慈“革命文学”创作的成就、意义和缺失


正确答案: 蒋光慈是革命文学的理论倡导者之一,又是革命文学创作的身体力行者。他的革命文学作品有两个重要特点:1、塑造了具有进步思想、革命思想的新人形象;2、迅速反映和描写现代史上的重大革命斗争。缺点:表现在思想内容上的小资产阶级意识和“革命+恋爱”的公式。诗歌缺少诗味;小说不注意熔铸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

第10题:

革命文学论争的主要两方


正确答案: 创造社、太阳社——鲁迅、茅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