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上海“新感觉派”作家中,以心理分析小说见长的是()

题目
单选题
30年代上海“新感觉派”作家中,以心理分析小说见长的是()
A

穆时英

B

施蛰存

C

路翎

D

刘呐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哪一部作品是我国20、30年代“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

  • A、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
  • B、茅盾《林家铺子》
  • C、林语堂《金华烟云》
  • D、巴金《寒夜》

正确答案:A

第2题:

()是新感觉派最重要的组织者,但他一直不承认自己是新感觉派作家,只承认自己应用弗洛伊德的学说写了心理小说。


正确答案:施蛰存

第3题:

内容多描写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病态生活,畸形的两性关系和心理,艺术上刻意追求主观感觉印象和节奏的快速,形式技巧的翻新。具有上述特色的小说流派是()

A、社会剖析派

B、心理分析派

C、新感觉派

D、京派


参考答案:C

第4题:

新文学第二个十年(1927~1937)的小说流派有()

  • A、社会剖析派
  • B、京派
  • C、新感觉派
  • D、心理分析派
  • E、东北作家群

正确答案:A,B,C,D,E

第5题:

简析新感觉派小说的特点?


正确答案: A、擅长以直觉、多变的画面和快速、跳跃的节奏,表现“都市男女”形形色色的生活以及不安、狂乱的心态。
B、嗜写“十里洋场”中摩登男女的怅惘和“肉的迷醉”;
C、大量用快速、跳跃的节奏,直觉的、印象式的描写,创造了一种主观与现实和于一体的新艺术。

第6题:

30年代上海“新感觉派”作家中,以心理分析小说见长的是()

  • A、穆时英
  • B、施蛰存
  • C、路翎
  • D、刘呐鸥

正确答案:B

第7题:

试分析新感觉派小说的审美特色?


正确答案: 新感觉派小说的审美特色大致可分为,艺术感觉世界的“病态美”、直觉印象构成的“新现实”,自由开放的结构体式,华美繁缛的语言风格。
首先,新感觉派的小说家是一群与都市闻名浑然交融的“都市中人”。一方面他们憎恶骄奢淫逸的都市病态,另一方面又渴望纸醉金迷的生活。最典型的作品是穆时英的《夜总会里的五个人》。
其次,他们艺术描写的中心和重点,是创造有直觉和印象构成的“新现实”。他们从不冷静客观的描摹外在现实生活,而是经由人物的内视角,去传达人物对生活场景的某种直观感觉,代表作穆时英的《上海狐步舞》。再次,新感觉派力求在小说结构体式上创新求异。他们的小说结构呈现出灵活开放的态势。
最后,新感觉派的语言华美繁缛,修饰成分极多。除生动的比喻,传神的通感外,他们故意设计百余字没有标点的特长句,大量的形容词,层叠的副词,极尽渲染之能事。丰富了语言表达的弹性和张力。

第8题:

新感觉派小说特点


参考答案:①内容多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着重描写都市人们的病态生活、畸形的两性关系及心理等,表现沉溺在过度声色享乐中的都市人们所感受的精神痛苦,人际关系的冷漠,以及沉重的空虚感、疲倦感和心理变态。②艺术上的特点是:注重主观感觉意象的刻意追求和小说形式技巧的花样翻新,节奏快、色彩浓。

第9题:

新感觉派小说的贡献


正确答案: 新感觉派小说是海派小说中重要的一支,它对新文学的贡献在于:把文学中的“都市”地位提高了。它用外国现代派文学来调适中国新文学,使新文学的现代性提高了。并通过它经由大学生和白领读者群把现代话语传播到一部分市民中去。新感觉派小说还将先锋意识和通俗意识整合起来,使海派小说向40年代的新市民小说发展。

第10题:

30年代的现代派小说,指的是()

  • A、新感觉派小说
  • B、社会剖析派小说
  • C、心理分析派小说
  • D、京派小说
  • E、浪漫派小说

正确答案:A,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