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李斯《谏逐客书》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李斯《谏逐客书》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奏章。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秦统一后的文学主要是()

  • A、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和李斯的《谏逐客书》;
  • B、歌功颂德的刻石之文和诏令奏议等应用性文字;
  • C、临潼兵马俑等造型艺术和阿房宫等建筑艺术;
  • D、李斯的《谏逐客书》和贾谊的《陈政事疏》。

正确答案:B

第3题:

秦代成就较高的作家是李斯,他的主要作品是《谏逐客书》。()


正确答案:对

第4题:

李斯《谏逐客书》上书的对象时()

  • A、秦王
  • B、魏王
  • C、楚王
  • D、齐王

正确答案:A

第5题:

试述李斯《谏逐客书》的文学成就。


正确答案: 这篇奏疏在艺术上有两个显著特色。
(1)善于用比喻。从而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力。最突出的例子是用秦王取物的态度为喻,来说明秦王对取人应该抱的态度,和不应该抱的态度。如文中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就其深”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用“藉寇兵而赍盗粮为喻来说明逐客是”资敌国“、”益仇“的愚蠢行为,也都很形象,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气势奔放,文采斐然。这与作者多用铺陈、夸饰手法和排比、对偶句子以及多选用华美辞藻有密切关系。如文中写秦国历史上“四君”因客功而成事的情况,手法铺张,多用排比,对偶句显得文势充畅,并有音节之美。文中写秦王为满足生活享受而取用天下了珍物一段,不仅手法铺张,句式多用排偶,文气充畅,而言调谐美,而且充满了色乐珠玉等方面的华美辞藻,极富于文采。本篇对后世骈文写作的深远影响。

第6题:

翻译: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李斯《谏逐客书》)


正确答案: 我听说宗室大臣在计议驱逐在秦国的客卿的事,我个人认为这是错误的。

第7题:

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是()

  • A、流畅谐偶
  • B、铺陈排比
  • C、质实无华
  • D、诙谐反讽

正确答案:B

第8题:

简析李斯《谏逐客书》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这篇奏疏在艺术上有两个显著特色。
一是善于用比(对比、类比、比喻),从而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力。最突出的例子是用秦王取物的态度为与秦王取人的态度进行对比,形象地说明了秦王所喜欢的色乐珠玉都非秦国,因“快意当前,适观而已”;但在取人方面却不这样了,“非秦者去,为客者逐”,那么这样做就不是“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一言击中秦王欲称霸天下的要害。此外,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就其深”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用“藉寇兵而赍盗粮”为喻来说明逐客是“资敌国”、“益仇”的愚蠢行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是气势奔放,文采斐然。这与作者多用铺陈、夸饰手法和排比、对偶句子以及多选用华美辞藻有密切关系。如文中写秦国历史上“四君”因客功而成事的情况,手法铺张,多用排比,对偶句显得文势充畅,并有音节之美。其中写惠王用张仪之计而在军事外交上取得了成功,就用了“拨、并、收、取、包、制、据、割、散、使、施”等动词,可见辞藻的丰富。文中写秦王为满足生活享受而取用天下了珍物一段,不仅手法铺张,句式多用排偶,文气充畅,而言调谐美,而且充满了色乐珠玉等方面的华美辞藻,极富于文采。清李兆洛《骈体文钞》选录此篇为“骈体初祖”,指出了本篇对后世骈文写作的深远影响。

第9题:

《谏逐客书》的作者是()。

  • A、 吕不韦
  • B、 李斯
  • C、 韩非子
  • D、 司马迁

正确答案:B

第10题:

李斯的《谏逐客书》是怎样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来论证逐客的利弊的?


正确答案: 1.昔与今的对比,以前的秦国皇帝与现在的秦皇对客卿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2.物与人的对比,秦王喜欢外国出产的东西却不喜欢外国的人的对比。
3.纳与逐的对比,秦王接纳客卿和驱逐客卿的对比。
4.利与害的对比,接纳客卿和驱逐客卿对秦国利与弊的对比。
5.己与仇的对比,秦王驱逐客卿对自己和仇人利害关系的对比。
6.损与益的对比,秦王驱逐客卿损伤国家的力量和不驱逐客卿对国家有益的对比。
7.强与亡的对比,接纳客卿可以使国家强大与驱逐客卿使国家灭亡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