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文书档案连锁法的主要内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文书档案连锁法的主要内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文书档案分类常用的复式分类法。
(1)、年度——组织机构分类法首先把全宗内档案按年度分开,然后在每个年度下面再分组织机构。这种方法适用于立档单位内部机构变化不复杂的全宗。
(2)、组织机构——年度分类法首先把全宗内档案按组织机构分开,然后在组织机构下面再分年度。这种方法适用于立档单位的内部机构多年一直固定,或在比较稳定的基础上有所调整的全宗。
(3)、年度——问题分类法先把全宗内档案按年度分开后,在年度下面再分问题。这种分类法,多用于组织机构变化复杂,或由于机构之间分工不明确、文书工作不正规等原因难以区分所属机构等情况。
(4)、问题——年度分类法先把全宗内档案按问题分开后,在每个问题下面再分年度。这种分类方法,多适用于撤销机关档案和历史档案。

第2题:

国民党政府推行“文书档案改革运动”的中心内容是()

  • A、文书档案连锁法
  • B、行政三联制
  • C、文书工作竞赛
  • D、档案归并法

正确答案:A

第3题:

简述清代后期文书档案机构的变化与档案管理的加强。


参考答案:①首先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档案机构的扩大。
②其次,在由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的总税务司署,也设置了具有明显半殖民地性质的文书档案机构。
③洋务运动后兴办起来的一些近代企业,也设有文案处(厅、房)、画图房、舆图局等负责文书档案工作的机构。其规模是大小不一的。如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江南制造局,除设有文案处外,同时设有绘制技术图纸和负责管理技术档案的画图房。人员配备也比较多。

第4题:

简述新文书档案的产生。


正确答案: 随着地主阶级势力的发展壮大,代表和反映新势力的文书档案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发展,包括专门档案、日常政务文书和民用契券,主要有刑书、计书、盟书、玺书、符节、移书、上书、檄文和券等种类。
①刑书的性质和作用:刑书是春秋中后叶出现的限制旧贵族特权,保护封建私有制为中心的成文法,他具有成文、公开和相对同等适用的特点。其作用是破坏和限制旧贵族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和人民群众反对旧贵族的斗争。公元前536年郑国著名政治家子产作刑书,最先公布了成文法。
②计书的性质和作用:计书是战国时的赋税档案,它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权进行经济盘剥和政治统治的依据。可知与西周版图的作用相似但版图是奴隶社会分封制下“授民授疆土”,国王按不同等级的奴隶主收取贡赋的凭据。而计书则是封建国家向广大农民征收赋税的依据,这就出现了郡县根据人丁征收地方赋税的档案——计书。所谓上计制度就是郡县长官每年年终将下一年度的民户和财赋树木写在木卷上送呈国君,国君把木卷剖而为二,王执右卷,臣执左卷,当下年度终了时,郡县将赋税上缴国君,称上计制度。上计制度实行后,每年造册形成的计书档案,郡县保留副本,正本交由中央存档。
③盟书的性质和作用:强国兼并弱国,或是弱国运用外交策略图存,或是各大国势均力敌暂时喘息,均运用了立盟这一手段,因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会盟形式。春秋战国时期档案多书于简策,是简策文字最盛时期。

第5题:

简述元代文书档案的语言文字特点。


正确答案: 元朝早期使用的文字是畏兀儿文字,元世祖后开始使用蒙古文和汉文两种文字,蒙古新字施行后,畏兀儿文字被禁用。官府文移多使用汉字;皇帝的诏旨宣敕、廷庙议政记录以及省、台重要文书都使用蒙古新宇,在用蒙古新字文颁布时,再翻译成汉文。
政府一般公文基本上都用文言文,但也夹杂着一些便译的蒙古语词汇,有一些公文使用口语,较通俗易懂。

第6题:

国民党政府推行“文书档案连锁法”是在()。

  • A、1927~1932年
  • B、1933~1935年
  • C、1938~1945年
  • D、1946~1948年

正确答案:B

第7题:

1933年至1935年国民党政府在行政效率改革中提出并推行文书档案连锁法。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以文书档案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是:()。
行政效率运动

第9题:

简述元代文书档案的公文书写特点。


正确答案: 元朝公文的书写也有其持点,一是多用简笔字和俗字,有些简笔字与现今通用的规范简体字相同。二是多用赵孟頫的字体,兼用行、草及仿宋体。三是公文很少有避讳。

第10题:

简述清末文书档案工作的改革。


正确答案: 1.废止题本,改为题奏。
2.文书档案开始向学术方向发展。
3.刊印《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