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诗经》的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题目
问答题
试论《诗经》的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首先,《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成为推动古代进步文学创作的巨大动力。《诗经》中许多作品,都深刻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获得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的美称。后代的文人学子无不受其感染熏陶,从而使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主要的创作手法,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不仅充满了爱国激情和忧患意识,而且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的反映了当时楚国的社会现实,揭露了丑恶的昏君党人,抒发了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对祖国的热爱。汉乐府更是继承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建安时代,曹氏父子与建安七子,不仅创作了许多四言诗,而且以其诗作描摹了汉末动乱的现实,抒发了摩纳哥鱼的忧国忧民的感情,赢得了“汉末实录,真诗史也”的美称。至于唐代诗坛,现实主义的传统更为鲜明。从陈子昂的《修竹诗篇》提出“文章道弊五百年矣……仆尝懗时观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风雅不作,以耿耿也”开始,到李白“大雅久不作”的叹息和杜莆的“三吏“三别”《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再到白居易的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无不是《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自唐以后,苏轼,李清照、陆游、……尽管文学样式多有变化,但现实主义精神却像一条红线一样,贯穿始终。说明优秀的作家,都能自觉的学习《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反过来说,《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文学创作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其次,《诗经的表现手法对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自《诗经问世以来,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一直是古代诗人进行文学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诗经共有1141章,其中727处使用赋笔,许多诗篇还大量使用了排比对偶等修辞格,极尽铺张扬厉之能事。这些作品,岁楚辞的产生,对汉赋的发展,均有极大的影响。班固在《两多赋序》说:“赋者,古诗之流也”刘勰的《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可见,赋不仅是诗歌创作最常见用的哟中手法,而且诗赋—这种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的重要源头,从西汉的大赋到东汉魏晋的抒情短赋,从南北的骈赋、唐五代的律赋到两宋的文赋,尽管名称有变化,花样时有翻新,内容有别,手法各异,但其表现手法均为赋,均源于《诗经》,这是无可非议的。《诗经》中的比兴手法,更为后人广泛使用。王逸在《楚辞章句。离骚序》中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刘勰的《文心雕龙。比兴》也说:“楚襄信谗,而三閭忠烈,依《诗》制《骚》,讽兼比兴”可见,从屈原开始,比兴就是作者们常用的手法,自然,比兴手法在后代诗人的使用中,又有新的创造与发展。像汉乐府中的《枯鱼过河泣》曹植中的《野田黄雀行》杜莆的《佳人》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等,均大量使用了比兴手法,前代诗人不仅在创作上大量使用比兴,而且在诗歌理论上,也将是否使用比兴手法视为作品是否具有社会意义的标志,比兴作为一种形象思维的形式,作为塑造形象的一种手法,愈来愈为人们所接受。
再次,《诗经》其他艺术成就就对后世亦有极大的影响,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诗经》生动的、形象的、准确的语言用语,奠定了我国诗歌创作的语言基础,《诗经》坦直爽直的语言深受后世作家的喜爱,很多被化用到了自己的诗句中,《诗经》和谐自然的用韵,继承并发扬了上古劳动歌谣的用韵形式和节奏要求,尤其诗句句用韵的形式,更为古体诗继承。而首句入韵、偶句押韵与首句不入韵、偶句押韵的形式,又为新体诗所发扬光大。二拍制的音韵节奏,为众体之歌所继承,成为中国之歌的一大民族特色。《诗经》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为后世文学作品所效法,使后世文学更添风采。《诗经》对于意境的创作,更为后世广泛接受,并发展为我国诗歌创作的重要手法,前人常以诗歌是否具有深邃的意境来判断其艺术成就之高低,然而,无论诗意境含蓄或者意境俊朗,皆由《诗经》发其端,着则诗确定无疑的。
《诗经》作为最早的一部诗集,且又被视为经书,双重的身份又使《诗经》成为后世同类题材的先生声,如《郑风。女曰鸡鸣号称联句诗之祖,《唐风。葛生为悼亡诗之祖《秦风。黄鸟为挽歌之祖,《卫风。考槃》为招隐诗之祖,《陈风。月出》为千古望月怀人诗之祖。。。。。更重要的是,古典诗歌中最常见的主题,如弃妇,闺怨、思妇、伤春、悲秋、惜时、相思、怀古、思乡、送别、忧国、咏美等,在《诗经》中均有反映,也就是说《诗经。的文本本身,对后世就有这巨大的影响,后世同类题材的创作,只不过是它的重复、发展、敷衍、完善而已。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希腊艺术其中以()和()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


参考答案:雕刻;建筑

第2题:

试论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正确答案: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宗教与艺术像携手并进的孪生兄弟。。在原始社会,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是混沌未分得混合体。在阶级社会,宗教与艺术虽然有分道扬镳的短暂时刻,更多迪是互相渗透,共存共荣。在东方和西方的历史上都曾有一个宗教艺术的时代
宗教对艺术的发展起什么作用?我们认为,它只能其影响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其促进的影响还是阻碍的影响呢?这就不能做简单的回答。实际上,这互相矛盾着的两方面的作用是并存的。
首先,宗教阻碍艺术的发展。因为艺术与宗教确实存在根本对立的方面;
第一,宗教是对社会生活的歪曲的反应,而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第二,宗教要求对彼岸世界的心灵感悟,而艺术要求对现实世界和世俗感情的形象表现;
第三,宗教的对象是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艺术的对象是全面的社会生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第四,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他对人的心灵的麻醉,以舒适生活的教科书,鼓舞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去实现自己的自由创造的本质,它是对人心灵的净化;
第五,宗教相信自己的对象曹自然实体,即神灵的真实存在,而艺术却不相信自己创造的对象的真实存在。
其次,宗教促进艺术的发展
第一,宗教与艺术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
第二,艺术与宗教都蕴含了感情和幻想的成分;
第三,艺术与宗教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地反映;
第四,艺术与宗教都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抚慰,产生与愉悦与希望。
宗教推动艺术的发展表现在:
第一,宗教促使艺术突破教义的局限从而得到发展;
第二,宗教为艺术提供题材;
第三,宗教往往是艺术生产的组织者。
一切宗教艺术都包含着不可解决的内在矛盾。
一方面,宗教要求艺术根据交易创造膜拜对象,如果这样,宗教就扼杀了艺术。
另一方面,艺术要求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表达内心情感的,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如果这样,艺术就是否定了宗教。
由此可见,所谓宗教艺术是有利于此案性与彼岸性之间,介乎宗教与艺术之间的精神产品,介而具有宗教与艺术两种因素。

第3题:

试论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参考答案: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政治思想有权力政治观、共和理想和君主专制、 君主的统治方法。 马基雅维利十分重视财产因素在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他主张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的,是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核心。他认为,维护国家统治的基础,一个是法律,一个是军队。马基雅维利十分重视财产因素在国家中的重要作用;他主张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的,是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核心。他认为,维护国家统治的基础,一个是法律,一个是军队。马基雅维利主张意大利建立君主专制制度。他认为,要建立任何一种秩序,唯一的方法是建立君主专制的政府。 因为在人们彻底腐化堕落的地方, 法律已经起不到制约的作用。 这样就必须建立某种最高权力,凭借君主之手,依靠充分而绝对的权力,才能遏制权贵的极大野心和腐化堕落。马基雅维利主张不受任何
道德标准的束缚,可以采用各种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他看来,一个君主不必具备各种美德,而且如果真的具备各种美德并永远遵行的话, 那对君主来说是十分有害的; 他提出君主必须在表面上装成具备这些美德; 他认为,一个君主不能希望人民爱他,而应使人们对他感到恐惧。在西方他最早把政治的实质看作权力的问题,将法律、军队、权术等治国要策视为权力的工具, 为近代西方政治学奠定了基本原则, 在近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马基雅维利一反古代和中世纪研究政治问题的方法,摆脱了道德与神学规范的束缚,开始从人和人的经验出发,总结国家强弱、权力得失的原因。在西方他最早把政治的实质看做权力问题,将法律、军队、权术等治国要策视为权力的工具,为近代西方政治学奠定了基本原则,在近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第4题:

试论《诗经》的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正确答案: 首先,《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成为推动古代进步文学创作的巨大动力。《诗经》中许多作品,都深刻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获得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的美称。后代的文人学子无不受其感染熏陶,从而使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主要的创作手法,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不仅充满了爱国激情和忧患意识,而且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的反映了当时楚国的社会现实,揭露了丑恶的昏君党人,抒发了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对祖国的热爱。汉乐府更是继承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建安时代,曹氏父子与建安七子,不仅创作了许多四言诗,而且以其诗作描摹了汉末动乱的现实,抒发了摩纳哥鱼的忧国忧民的感情,赢得了“汉末实录,真诗史也”的美称。至于唐代诗坛,现实主义的传统更为鲜明。从陈子昂的《修竹诗篇》提出“文章道弊五百年矣……仆尝懗时观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风雅不作,以耿耿也”开始,到李白“大雅久不作”的叹息和杜莆的“三吏“三别”《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再到白居易的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无不是《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自唐以后,苏轼,李清照、陆游、……尽管文学样式多有变化,但现实主义精神却像一条红线一样,贯穿始终。说明优秀的作家,都能自觉的学习《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反过来说,《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文学创作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其次,《诗经的表现手法对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自《诗经问世以来,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一直是古代诗人进行文学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诗经共有1141章,其中727处使用赋笔,许多诗篇还大量使用了排比对偶等修辞格,极尽铺张扬厉之能事。这些作品,岁楚辞的产生,对汉赋的发展,均有极大的影响。班固在《两多赋序》说:“赋者,古诗之流也”刘勰的《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可见,赋不仅是诗歌创作最常见用的哟中手法,而且诗赋—这种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的重要源头,从西汉的大赋到东汉魏晋的抒情短赋,从南北的骈赋、唐五代的律赋到两宋的文赋,尽管名称有变化,花样时有翻新,内容有别,手法各异,但其表现手法均为赋,均源于《诗经》,这是无可非议的。《诗经》中的比兴手法,更为后人广泛使用。王逸在《楚辞章句。离骚序》中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刘勰的《文心雕龙。比兴》也说:“楚襄信谗,而三閭忠烈,依《诗》制《骚》,讽兼比兴”可见,从屈原开始,比兴就是作者们常用的手法,自然,比兴手法在后代诗人的使用中,又有新的创造与发展。像汉乐府中的《枯鱼过河泣》曹植中的《野田黄雀行》杜莆的《佳人》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等,均大量使用了比兴手法,前代诗人不仅在创作上大量使用比兴,而且在诗歌理论上,也将是否使用比兴手法视为作品是否具有社会意义的标志,比兴作为一种形象思维的形式,作为塑造形象的一种手法,愈来愈为人们所接受。
再次,《诗经》其他艺术成就就对后世亦有极大的影响,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诗经》生动的、形象的、准确的语言用语,奠定了我国诗歌创作的语言基础,《诗经》坦直爽直的语言深受后世作家的喜爱,很多被化用到了自己的诗句中,《诗经》和谐自然的用韵,继承并发扬了上古劳动歌谣的用韵形式和节奏要求,尤其诗句句用韵的形式,更为古体诗继承。而首句入韵、偶句押韵与首句不入韵、偶句押韵的形式,又为新体诗所发扬光大。二拍制的音韵节奏,为众体之歌所继承,成为中国之歌的一大民族特色。《诗经》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为后世文学作品所效法,使后世文学更添风采。《诗经》对于意境的创作,更为后世广泛接受,并发展为我国诗歌创作的重要手法,前人常以诗歌是否具有深邃的意境来判断其艺术成就之高低,然而,无论诗意境含蓄或者意境俊朗,皆由《诗经》发其端,着则诗确定无疑的。
《诗经》作为最早的一部诗集,且又被视为经书,双重的身份又使《诗经》成为后世同类题材的先生声,如《郑风。女曰鸡鸣号称联句诗之祖,《唐风。葛生为悼亡诗之祖《秦风。黄鸟为挽歌之祖,《卫风。考槃》为招隐诗之祖,《陈风。月出》为千古望月怀人诗之祖。。。。。更重要的是,古典诗歌中最常见的主题,如弃妇,闺怨、思妇、伤春、悲秋、惜时、相思、怀古、思乡、送别、忧国、咏美等,在《诗经》中均有反映,也就是说《诗经。的文本本身,对后世就有这巨大的影响,后世同类题材的创作,只不过是它的重复、发展、敷衍、完善而已。

第5题:

简述《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正确答案: (一)思想:首先是诗经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诗经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很朦胧、很原始的,他们爱祖国,爱国主义成为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诗经是其源头。在文天祥等人诗歌中,有突出表现。
其次,忧国忧国重视社会责任重视人生价值的积极入世思想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诗经塑造了众多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具有政治热情,敏锐的洞察力,关心国事,注意时局的发展动向,我国历代有作为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受到诗经忧患意识的影响。
再次,诗经体现出的审美意识及文艺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奠定了我国古代美学思想及文学理论的基础。
第四,诗经的宗教意识与伦理意识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二)艺术:首先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成为推动古代进步文学创作的巨大动力,诗经中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获得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的美称,使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主要的创作方法。在屈原到杜甫的三吏三别都是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
其次,诗经的表现手法也有极大的影响,自诗经问世以来,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一直是古代诗人进行文学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
再次,诗经其他艺术成就对后世亦有极大影响,诗经生动形象准确的用语,奠定了我国诗歌创作的语言基础,诗经坦直、爽快的语言深受后世作家的喜爱多被借用到自己诗句中,诗经中的用韵形式和节奏要求、修辞手法、意境的创作被后世广泛接受。诗经作为最早的诗集,又作为经书,使其成为后世同题材的先声。

第6题:

简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正确答案: 艺术成就:
(1)叙事描写细致生动,善于选取典型细节以表现场面、表现人物的思想,善于描摹人物的口吻神情,故事性突出。
(2)形式自由,句式篇章变化多端
(3)以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反映生活,直接表达人民的爱憎,同时又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
(4)语言朴素,口语化,表现力强,富有生活气息。
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给后人以深刻影响。汉乐府中的五言体,对后来五言诗的成熟起了很大的作用。它的语言,以及各种具体的叙述描写方法,都让后人学习效仿。

第7题:

《诗经》的()、比、()的表现手法在艺术上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


正确答案:赋;兴

第8题:

试论西塞罗的政治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参考答案:西塞罗批评了君主政体,肯定了混合政体; 无论是贵族政体,还是民主政体作为单一政体都具有缺陷,三种单一政体结合而成的适中的“平衡政体”才是最好的政体;西塞罗还认为混合政体具有两个优势,其一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其二具有稳定性。西塞罗认为人类自然而平等。首先,他指出,既然所有的人类都由自然法而联接为一个整体,所有的人就都应该是平等的,都是整个世界国家的成员。其次,他指出,人都具有理性,对光荣与耻辱、善与恶之间都能做出相同判断。在这意义之上,人是平等的。再次,他指出,人具有超越动物的理性和学习能力,具有形成美德的潜质,能通过教育而获得知识和美德。最后,西塞罗的平等思想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奴隶制具有很大的冲击, 开始以一种平等的没有根本差别的眼光看待所有人。 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主要集中于 《论法律》。他认为自然法是先于成文法或国家颁布的法律而存在,是正义的根源,是人类法律的基础。其次,自然法是根植于自然,为自然界的内在准则,是正确的规则,最高的理性。再次,自然法具有高于一切人类立法的权威,是判断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是衡量人类立法和人类行为的准绳。各国的法律只有符合自然法,才是真正的法律。西塞罗的政治思想对西方政治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9题:

《诗经》的内容十分广泛丰富,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其中“风雅”精神指的是()

  • A、《诗经》中触物动情、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
  • B、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
  • C、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 D、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正确答案: 一.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二.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如:屈原的楚词、庄子散文、李白诗歌等;明清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