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产生意识流小说的哲学和心理学背景(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题目
问答题
简述产生意识流小说的哲学和心理学背景(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对意识流小说的产生具有重大影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是()。

A、詹姆斯

B、尼采

C、弗洛伊德

D、萨特

E、柏格森


参考答案:A,C,E

第2题:

心理学各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1)构造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代表人物有冯特及其学生铁钦纳。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的科学。意识分为感觉、意象和情感三个基本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这三种元素构成。心理学的任务是用实验内省法分析出意识过程的基本元素,发现这些元素构成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其理论被称为心理化学。铁钦纳继承并发展了冯特的理论,认为心理学与化学具有相似之处,心理学的主要工作是将意识分析成若干基本元素,然后研究整合了的要素。
(2)机能心理学。代表人物主要有詹姆士。他认为意识不只是一种静态的结构,而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动态过程,并将这种动态过程称为“意识流”。他认为心理的研究工作不应局限于实验室中,应该研究人们是如何适应环境要求而调整行为的,这一思想使心理学走上了应用心理学研究的道路。
(3)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魏特墨、考夫卡和苛勒。格式塔的含义是整体,又称为完形。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心理或意识并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人的心理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4)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华生。行为主义学派以刺激—反应之间的关系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认为在刺激影响有机体的情况下,只有作为反应活动的外部行为是可观察的,心理学应该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直接的观察和测量是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强调人的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生活环境中习得的。
(5)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物主要有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最突出的贡献是提出了潜意识的概念,用潜意识、本能来解释人行为的内在动力,并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他认为梦是潜意识活动的表现;提出处于潜意识水平的个人心理冲突,是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过分强调人的性本能在潜意识中的作用,认为人在性方面的压抑是多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6)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人本主义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强调人的独特性和自主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潜能,要使个人才能得以发挥而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
(7)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主要有米勒、西蒙、布鲁纳等。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认为心理学不只是研究行为,也要研究作为行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内部认知过程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第3题:

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特征。


正确答案:
28.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特征:
(1)主要观点。
①华生宣称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他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②华生认为,强化很重要,只要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再根据条件反射原理给予适当的强化.使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起牢固的联系,那么就可以预测、控制和改变人的行为。
③斯金纳的理论对华生的理论有所发展。绝明确指出: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鄢些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指向肖极后果的行为。他坚信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外部环境所决定的。
(2)特征。
①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1913年,他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这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
②华生只强调行为,否认心理、意识,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的环境影响下形成的。
③行为主义的影响深远,不仅其客观研究方法得到了肯定,而且在当前的行为改造、心理治疗中,行为主义的方法仍占有重要地位。

第4题:

意识流小说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其中法国现代哲学家柏格森的()和()直接构成了意识流小说的哲学背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构成了意识流小说的心理学基础。


正确答案:直觉主义;心理时间观;精神分析学说

第5题:

简述“意识流”小说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20世纪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为主要特征。

第6题:

简述实用主义教育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答案:
解析: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在欧洲新教 育思想和美国进步主义的影响下诞生的,代表人物有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和克伯屈(《设计教学法》)等。其主要观点是: (1)教育即生活。 (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不断增长。 (3)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 (4)课程组织以学生经验为中心。 (5)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 教学过程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

第7题:

简述“意识流小说”


正确答案:①、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②、“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他认为,人的意识是一种“流”,具有理性的、自觉的和非理性、无逻辑的双重特点
③、意识流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方法,不受时空和逻辑因果关系的限制(表现为时空的跳跃、颠倒等);创作技巧上,大量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象征暗示的手法。

第8题:

简述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特征。


正确答案:
29.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特征:
(1)主要观点。
①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
②他们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不应局限在实验室内,还要考虑人是如何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不断提出的要求的。
(2)特征。
①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等人。
②他们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意识的功能,故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第9题:

简述玄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及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正确答案: 魏晋时期,由于汉代以来农民起义的打击,统治阶级所尊奉的天人感应的儒学思想和阴阳谶纬的神学思想已经丧失了欺骗人民的作用,玄学便应运而生。玄学是揉合儒道两家学说而形成的新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玄即深奥、玄妙之意。当时士大夫将道家的《老子》、《庄子》和儒家的《周易》称为“三玄”,并以此为根据探讨一些抽象、玄虚的问题,因此他们所谈的内容称为玄学。玄学是以老庄的“贵无”主义为理论基础,结合儒家的纲常名教,为士族门阀的根本利益进行辩护的唯心主义哲学。因此,玄学是士族门阀应付时变的理论和扼杀农民起义的工具。
由于士族门阀内部存在着不同的集团和派别,玄学也形成不同的流派。
曹魏时期的何晏与王弼是玄学的倡始人。何晏的《论语集解》、《道德论》,王弼的《易注》、《老子注》,都是玄学的重要著作。他们提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的客观唯心主义本体论。又说“无”即为“道”,是地道的客观唯心主义。他们在政治思想方面,提出了名教(封建等级制度、礼乐教化)出于自然(玄学的道和无)的主张,以证明名教是宇宙的本体“无”或道的产物,而且是有其必然性的。这样,就将儒家的名教同道家的“自然”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论证了名教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可见玄学是以曹魏的时政需要为依据的。
后来,掌权的司马氏为了篡夺曹魏政权,标榜名教,主张以儒学治天下。一些拥曹派士大夫不满时政,又无力公开反抗,乃以玄学为工具,对司马氏标榜的名教进行侧面攻击。代表人物有嵇康、阮籍。他们与王弼、何晏不同,认为名教与自然是对立的,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阮籍等人攻击名教,排斥礼法,是公开同司马氏宣战。司马氏实权在握,终将阮籍软化,并杀死嵇康。阮、嵇冲击儒家的教条,揭露司马氏提倡名教的虚伪性,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他们思想颓废,以攻击礼教宣泄个人对司马氏的不满,并非真正反对礼教,仍然属于玄学家。
西晋时期玄学的代表人物为向秀和郭象。他们与阮、嵇不同,是通过为《庄子》作注的方式阐发自己的思想。他们修改了何晏、王弼的“贵无”主张,认为“有”是自然存在的,并不生于“无”,因而提出“名教即自然”的理论。向、郭把这个理论运用于政治上,认为一切现存的事物,诸如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都是合理的、自然的;就是要让人民听其自然,遵守名教,安分守己。他们还认为“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这种说法就是使统治者既有清高之名,又得剥削之实,完全是替士族门阀既享有高官厚禄,不理政事,又要假装清高的行为进行辩护。向、郭是司马氏西晋政权的拥护者,他们宣扬的理论,是完全代表士族地主利益的哲学。
在魏晋玄学之风盛行时,各种反玄学的思想也不断出现。两晋之际唯物主义思想家鲍敬言的《无君论》,就是比较突出的代表。鲍敬言认为天在上,地在下,是自然存在的现象,无所谓尊卑。这与君臣上下、等级制度毫无关系。这在士族门阀的腐朽统治时代,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第10题:

简述产生意识流小说的哲学和心理学背景(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正确答案: 20世纪的各种各样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在文学观念的背后大都有着哲学和心理学的支撑。意识流小说也不例外,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其总体特征首先表现在它的产生具有着深厚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其中法国现代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心理时间观直接构成意识流小说的哲学背景。他主张人的主观精神是一种内在的“绵延”的状态,是一种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意识流程,“连绵不断”是人的意识与精神活动的主导特征。同时,他又提出了“心理时间”的理论,他的哲学中的“时间”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体现在钟表刻度上的物理时间,而是一种心理意义上的时间。作为心理时间,它与人的流动的、绵延的意识融为一体,不可分割。这一切都为意识流小说中的时间形态的主观性、意识的绵延性和心理的流动性等等小说图景,提供了基本的哲学依据。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则构成了意识流文学的心理学基础。他把人的精神领域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种结构形态,认为其中的“无意识”是处于意识最底层的广大的区域,它是一片充满着盲目冲动的黑暗域,深埋着人的本能、欲望和冲突。人的无意识是非理性的,受到理性的压抑而很难实现,同时无意识也是人的清醒而自觉的理性意识所无法认识、也无法控制的。但是,人有做梦的行为,而梦的活动却是无意识的间接的反映,人在梦中的时候,饱受压制的欲望和本能便通过变形的象征方式浮现,从而人的梦便成为被压抑的欲望的一个宣泄的渠道,使人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满足的欲望得到补偿性与替代性的满足。这就是弗少伊德著名的释梦学说。它与无意识学说一起,深刻地影响了意识流小说家的创作理念,构成了意识流文学的心理学基础。了解意识流文学的哲学和心理学背景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现象说明了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形成往往与哲学和心理学以及社会学思潮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渗透,表现出20世纪人文科学的整一性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