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新时期戏剧表现手法与形式的特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新时期戏剧表现手法与形式的特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新时期戏剧表现手法与形式的特点主要有:
①加强同其他艺术门类的横向联系,突破了台词主宰一切的局限,出现了与电影、音乐、舞蹈、曲艺等兄弟艺术在表现方法和技巧上的渗透与融合。如《绕道而行》等、
②突破了舞台的框框,启发、调动观众的积极参与意识,如《魔方》等。
③把传统的写实手法与西方现代派戏剧的荒诞、象征、夸张等抽象的写法一律拿来,为我所用,如《野人》等。这些转变都使新时期的戏剧异彩纷呈,使人耳目为之一新。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戏剧理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戏剧,古代和现代有很大不同。……又称为“新戏”、“文明戏”。
B.话剧是一种以演员的……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
C.戏剧分很多种类,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同,……、课本剧、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D.缺

答案:C
解析:

第2题: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戏剧可分为()等。

  • A、话剧
  • B、戏曲
  • C、多幕剧
  • D、独幕剧
  • E、历史剧

正确答案:A,B

第3题:

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点包括( )。

A、采用与传统戏剧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

B、抛弃以情节和对白为基础的传统戏剧形式

C、不注重戏剧形象的刻画

D、语言颇有特色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中国传统戏剧与古代诗词、绘画、园林等艺术门类,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相通之处?


正确答案:答案不拘定见,只要言之成理
有学者称“中国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对虚无的重视。文学讲究含蓄有余味,‘无字处皆有意’;绘画注重空白处理,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书法追求‘潜虚半腹’,‘计白当黑’,‘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建筑提倡‘透风漏日’,从房屋的门窗和亭台廊栅之空格,去得自然之动景,感宇宙之情韵。”相对来说,戏曲表演受限于舞台,但又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超越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上的虚拟性和对写意的强调与之相通。

第5题:

高行健是新时期中国话剧变革的先行者。他大胆地借鉴西方现代派戏剧的表现手法,对中国长期以来盛行的革命现实主义戏剧进行艺术反叛,并取得了一定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简述中国传统戏剧的基本形式。


正确答案: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基本形式,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
戏曲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800多年不断的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360多种。比较流行的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祁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50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戏曲的渊源来自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并兼收其他地区音乐而产生的。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净、丑等角色行当充任。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讲究唱、做、念、打艺术,表演有韵律和富于舞蹈性,技术性很高,区别于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第7题:

简述什么是戏剧?戏剧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艺术手段来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的特点主要有综合性、行动性、集中性。

第8题:

悲剧、喜剧和正剧的划分根据是()

A.戏剧音乐的强弱

B.戏剧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

C.剧本的长短

D.戏剧的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

E.剧中人物的多少


参考答案:B

第9题:

简述网上拍卖的形式与特点。


正确答案: 网上拍卖的形式:
1、英式拍卖;
2、荷兰式拍卖;
3、密封递价拍卖;
4、双向拍卖;
5、逆向拍卖;
6、团购。
7、多属性拍卖。
网上拍卖的主要特征:
1、拍卖物品范围不同;
2、参与拍卖活动的空间不同;
3、拍卖活动结束方式不同;
4、拍卖活动的成本不同;
5、中介机构的服务不同。

第10题:

简述台湾歌仔戏的起源、特点及与大陆戏剧的关系。


正确答案: 起源:
歌仔戏是唯一形成于台湾本土的民间戏曲,它的原型是“锦歌”。锦歌是一种由一男一女对唱的民间说唱、清唱曲艺。早在南宋末年,因流传于闽南锦江(今江东桥到海澄一带)两岸而得名。
锦歌独具闽南歌曲风格,曲调柔和抒情,有着极其浓厚的乡土气息,为民众所喜爱。相传明末清初大批闽南人随郑成功移居台湾,同时把漳州芗江一带的锦歌、车鼓弄、采茶褒歌等曲艺说唱带到台湾,颇受欢迎。到台的闽南籍军民,眷念家乡,常在上山砍柴、下海捕鱼或茶余饭后,唱几句锦歌调子,寄托其相思念祖之情。锦歌渐成在台的闽南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人们称锦歌为“歌仔”,用来与在台湾流行的大戏相区别。为了共同欣赏家乡曲调,闽南人在台湾设立歌仔馆,作为清唱的场所,也叫“坐唱”。还有到寺庙和农民家里演唱的,叫“走唱”。就这样,锦歌(即歌仔)在台湾各地逐渐盛行起来。民间逐渐出现了演唱锦歌的“乐社”和“歌仔阵”。
经过20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一种以闽南语演唱的古装歌唱剧即“歌仔戏”。
特点:
①歌仔戏初以一男一女的对唱为主,后发展为有生、旦、丑三行并兼备科、曲、白的成熟戏剧。其生行有小生、老生、文生、武生,旦行有苦旦、正旦,丑行有三花、老婆等角色。众脚色皆用真嗓演唱,其中以苦旦最具特色。
②以演唱民间故事为主,剧目有《陈三五娘》、《刘秀复国》、《八仙过海》、《济公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多强调忠孝节义,一般没有固定剧本,至今仍沿袭以“戏先生”讲戏并分配角色的方式演出。
③曲多白少,格律自由。歌仔戏的音乐曲调包括《七字调》、《哭词》、《杂念调》唱腔道白则是以厦门、漳州方言合成的台湾腔。
④歌仔戏乐器和其他戏曲一样,分文场戏和武场戏,武场戏的乐器同京剧相似,有通鼓、竖权、板鼓、木鱼、小钹、大钹、大锣、小锣、铜铃,还加上小叫、柳盏等。文场戏乐器,早期以壳仔弦、大广弦月琴、台湾笛为主,后来又采用二胡、洞萧、鸭母笛、唢呐;近年又有以琵琶、大唢呐及西洋乐器参与伴奏的。
与大陆戏剧的关系:
歌仔戏形成与闽南人民开发台湾及曲艺锦歌等民间伎艺的传入,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它的原型“锦歌”是流行于闽南地民间曲种。它吸收了闽南民间歌舞,如“采茶调”、“平鼓”等曲调的唱曲,糅合了台湾民间的“七字四言”小曲,借鉴中国传统戏剧的演出形式,逐渐形成的一种以闽南语演唱的古装歌唱剧。后又受正字戏、高甲戏、潮剧、京剧的影响,逐渐丰富定型,搬上舞台。
歌仔戏的祖家是福建闽南地区,作为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宝贵艺术形式,自诞生,已经成为维系两岸人民精神文化的一条重要纽带,而且两岸戏班及艺人演出交流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