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曹和七子等人的诗歌创作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歌创作的高潮,他们确立了()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题目
填空题
三曹和七子等人的诗歌创作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歌创作的高潮,他们确立了()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汉末建安时期,“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


正确答案: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籍、应旸、刘桢

第2题: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山水为题材大量从事诗歌创作的诗人是()。

  • A、谢朓
  • B、陶渊明
  • C、王维
  • D、谢灵运

正确答案:D

第3题:

举例说明李白和杜甫在诗歌创作上有哪些不同的美学特征?


正确答案: 李白的诗歌歌颂大好河山,表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感情奔放炽热,风格豪放飘逸,如<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杜甫诗集中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号称”诗史”;感情内在深沉,风格沉郁顿挫,如”三吏”“三别”中杜甫善于在客观现实生活的描写中透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与思想倾向,常常是将叙述,描写和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还有<石壕吏>等等。

第4题:

()等人的诗歌创作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歌创作的高潮,他们确立了()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正确答案:三曹和七子;“建安风骨”

第5题:

汉末建安时期,文人诗歌的中心是()。

  • A、三曹
  • B、建安七子
  • C、蔡琰
  • D、屈原

正确答案:A

第6题:

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次文人诗歌创作高潮是在()

  • A、建安时期
  • B、正始时期
  • C、南朝
  • D、北朝

正确答案:A

第7题:

简述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及其原因?


正确答案: 曹植早期诗歌充满了昂扬奋发的精神,后期诗歌慷慨悲凉。诗风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其政治地位的变化导致题材与艺术手法的变化。曹植早期才华横溢,颇受宠爱,故诗歌多歌唱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也有感时伤乱、述写宴饮游乐的作品,洋溢着浪漫乐观的情调。后期备受猜忌,故主要抒写自己遭谴被弃的悲愤与不平,或述写朋友和自己遭受迫害的愤懑,或借传统闺怨题材表明自己的心志,或自抒胸臆,或借游仙以排遣内心的苦闷。大量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表现诗人反抗迫害的精神。
傲世谁堪千古秀,
清狂自比一秋心。
天罡籁以黄花瘦,
淡眼红尘冷到今。

第8题:

北宋安徽文人的诗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梅尧臣、郭祥正、杨杰等人为代表的“()”派,他们的作品源于生活,风格上多承古体,反对西昆体浮靡的词风,艺术成就较高;另一派是以吕公著、吕希哲等人为代表的“()”派。他们重道轻文,提倡以理入诗但缺乏现实生活内容。这两派各有特点,共同构成北宋安徽诗坛的风貌,也是整个北宋诗歌创作的缩影。


正确答案:革新;教化

第9题: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诗歌创作的代表。

  • A、浪漫主义
  • B、现实主义
  • C、唯美主义
  • D、山水田园

正确答案:B

第10题:

以曹植、阮籍诗歌创作为例论述建安与正始诗歌的异同。


正确答案: 相同点:创作背景都处在动荡不安的乱世中,文人饱受战乱之苦;诗歌题材都有对人生苦短、个人境遇的感慨;情感基调都带有悲剧色彩;都以五言诗为主。
不同点:建安诗歌多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正始诗歌多抒写个人忧愤;正始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风格上建安诗歌慷慨悲壮,正始诗歌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分析:曹植前期的诗歌歌唱理想和抱负,洋溢乐观、浪漫的情调;后期的诗歌主要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总的来说,建安诗歌注重描写民生疾苦。而阮籍诗歌常借比兴、象征的手法表达个人的感情、寄托怀抱,表达其追求自然,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