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有什么异同?

题目
问答题
鲁迅的《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有什么异同?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相同之处:
A、人物:两篇小说的主人公都是被环境迫害致狂的狂人。
B、体裁:都采用了日记体,这种近代特殊而新颖的短篇小说体裁。
C、思想倾向:都对现存的秩序和历史的弊端进行了批判和控诉。也都在小说的结尾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
D、艺术上:都采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也都采用了深刻的心理解剖的方法。
(2)不同之处:
A、立意上的差异:果戈理的《狂人日记》中狂人波布里希钦,喊出了被侮辱、被损害、被摧残的小人物充满心田的不满和愤怒,攻击的矛头指向上层的侍从官、将军。鲁迅的狂人,喊出的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历史与现实彻底否定的心声,攻击的矛头指向整个旧制度,揭示的是中国封建制度和礼教吃人的本质。鲁迅的立意更为深广。
B、人物的本质与思想境界的差异:果戈理的狂人是一个受歧视、受屈辱的卑微的人物;鲁迅的狂人是一个受迫害受围攻的时代战士。一个是为被夺去了昔日的天堂和今日生活的权利而怨恨,为羡慕上流社会而倾倒,以至发狂;一个为被夺去了的人性而愤怒,为改变古已有之的旧制度、旧秩序而呼号,不被理解,反遭迫害,以至发狂。一个是因为自己想入非非而不得以至发狂,他是真疯实狂,他想得到隆盛华贵,实际却卑微可怜;一个是为唤醒世人奔走呼号而被人逼疯,他既是真疯狂,又是真清醒,他说的是狂话,道出的却是真理。一个朝思暮想得到司长小姐;一个日夜思虑人在吃人又被吃。一个哀告妈妈赶快来拯救自己,他要的是同情、爱抚、温情和个人的幸福;一个是呼吁拯救未被礼教污染的干净的人之子,他要的是觉醒、转变、反抗、战斗和人类的进化。
C、风格的差异:果戈理用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开始可笑后来悲伤”。鲁迅则以悲剧的形式来表达忧愤的内容。果戈理描绘、刻画狂人时,笔调是幽默的,语含风趣,略带调侃意味,又有轻微的戏谑;鲁迅的《狂人日记》,它的语言是急促的、铿锵的、沉痛的、挑战的、质问的,它震动着人心。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开启了俄国文学中“小人物”系列的作品是果戈理的《狂人日记》。


正确答案:错误

第2题:

鲁迅在谈到自己的小说()时,说它“比果戈理的(),也不如尼采的()。”答案:


正确答案:《阿Q正传》;忧愤深广;超人的渺茫

第3题:

开启了俄国文学中“小人物”系列的作品是果戈理的《狂人日记》。

A

B



开启了俄国文学中“小人物”系列的作品是普希金的《驿站长》。

第4题:

世界上有两部同名小说《狂人日记》,它们的作者分别是鲁迅和谁?()

  • A、巴尔扎克
  • B、莫泊桑
  • C、屠格涅夫
  • D、果戈理

正确答案:D

第5题:

著有与鲁迅的《狂人日记》同名作品的俄国作家是谁?


正确答案: 果戈里。

第6题:

鲁迅与果戈理的比较。


正确答案: 一、创作动因和目的都是“为人生”。“以描绘社会人生之黑暗著名”、“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这是对果戈理“为人生”文学的高度而准确的概括。果戈理一向主张艺术要反映人生,要敢于揭露农奴制社会的丑恶。
“为人生”也是鲁迅早期文学活动鲜明的战斗的启蒙主义特色。鲁迅先弃医从文,想借文艺的力量来救治中国。尽管这一认识不是从物质而是单从精神出发,有片面性,但作者企图借文艺的力量改造社会,“改良人生”,在当时来说,还是很有进步意义的。
二、作品的题材:果戈理“把人民弃置一旁,集中注意在两个不共戴天的敌人:官吏和地主身上。”而鲁迅则不同,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也就是说.鲁迅作品题材的重点多是旧中国社会不幸的人们,尤其是下层人民,如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阿Q,愚昧麻木的小市民华老栓,被苦得象一个木偶人的闰土,靠替人撑航船为生的七斤,以纺纱为生的寡妇单四嫂子,受迫害和屈辱的女佣人祥林嫂,等等。
三、所遵循的创作原则和方法都是现实主义。果戈理的主要作品深刻地揭露并批判了专制农奴制社会的罪恶,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确立起了巨大作用。
鲁迅是“中国作家中现实主义派的领袖。”《狂人日记》是他开展现实主义天才创作活动的第一块基石。
四、主要的艺术风格和手法都是讽刺。果戈理是俄国著名的讽刺大师,他的小说最本质最显著的艺术特色就是“泪痕悲色”,是一种“总是被深刻的忧伤之感所压倒的喜剧性的兴奋”,即“含泪的微笑”。
鲁迅通过喜剧的“笑”来讽刺他们的种种缺点和错误,通过悲剧的“笑”来表达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
鲁迅通过喜剧的“笑”来讽刺他们的种种缺点和错误,通过悲剧的“笑”来表达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
五、不同之处:同样是揭露地主阶级,果戈理揭示了这个阶级必然灭亡的命运,但他笔下的地主形象都各有可爱之处,而鲁迅笔下的地主形象,无论是赵太爷、钱太爷等都为读者所憎恶。作者将犀利的笔触深入这伙人的灵魂,刻划了这群丑类的本质特征。
同样是讽刺,但两位大师的讽刺艺术也是有差别的。果戈理的作品不讽刺高官,并不否定整个官僚制度,对“三位一体”的沙皇政体抱有幻想。鲁迅的讽刺对象有上流社会,也有下层人民。其讽刺的特点是时而热讽,时而冷嘲,是尖锐的,辛辣的,带苦味的。所以他的讽刺具有强烈的社会和理智批判的特点。

第7题:

鲁迅的小说有()。

  • A、《呐喊》
  • B、《彷徨》
  • C、《阿Q正传》
  • D、《狂人日记》

正确答案:C,D

第8题:

鲁迅的《狂人日记》借鉴了果戈理的作品手法。


正确答案:正确

第9题:

鲁迅的《狂人日记》借鉴了哪位作家的作品手法?()

  • A、孔子
  • B、巴尔扎克
  • C、果戈里
  • D、老子

正确答案:C

第10题:

鲁迅《狂人日记》着狂人的特征是什么?其形象的意义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正确答案: 狂人性格:
多疑多滤、语无伦次、思维跳跃而不合逻辑等。
狂人既是被迫害者,又是封建阶级的叛逆者。
运用的是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的相结合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