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永别了,武器》的思想意义。

题目
问答题
论述《永别了,武器》的思想意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的一篇具有反战倾向的小说。作品写第一次大战期间,美国青年亨利参加志愿军,到意大利军队服役。在一次炮击中,亨利身受重伤,在住院治疗过程中与护士凯瑟琳相爱。亨利伤好后,重回部队,正赶上了德军反攻,意军败退,亨利在撤退的路上差点被意军宪兵枪毙。他伺机跳进河里逃跑,找到凯瑟琳,一起逃往瑞士。在那里,他们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日子。最后凯瑟林分娩不顺,剖腹产大出血而死,剩下亨利孤独一人回到旅馆。这部作品通过亨利的战争与爱情故事,从两个层面表达了海明威对世界人生的总体看法。第一个层面属于社会性的。亨利像所有誓为人类幸福而自愿参战的热血青年一样,在断肢残臂的战壕里没能找到理想的立足点。他在和随军牧士探讨能否用战争来制止战争(这是他参战时的精神支柱)时这么说:“他们没有组织,有什么法子停战?一旦有组织,却又给领袖出卖了。”那些“勇敢”、“光荣”、“神圣”的口号,只是一些空洞的字眼,是政治家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所施的骗局。那么亨利作为军人,没有了理想,只是机械地承担义务,受伤、养伤、返队、打仗。最后,当他在大撤退中遇到意大宪兵时,连这一简单义务也难以保持了。“后来跳在河里,愤怒同义务都给河水洗得干干净净,说起义务,从那宪兵一伸手来抓我的衣服时,就停止了。”因为他重返前线去尽那个可悲的义务是付出爱情代价的。现实给他的报偿却是:大退兵时草木皆兵,他的战友被自己人打死;而自己作为军官,因没有和部下在一起却要被枪毙。这真是一个圈套。亨利在这一圈套中逃跑了,他接受爱的召唤,从社会责任中退出,进入第二个层面:爱情的乐园。亨利看透了理想与义务背后的邪恶,希望在伊甸乐园中,像亚当和夏娃一样欢度岁月。但是,乐园也会突然消失,凯瑟琳带着他俩的全部希望,从这个世界中永远消逝了。《永别了,武器》的结尾写亨利和犹如一尊石像一样的凯瑟琳永诀,出了医院,在雨中走回旅馆。世界什么也没有给他留下,他剩下的只是一颗麻木而绝望的心。因此,这部小说一方面反对战争,诅咒战争带给人类的创伤,另一方面则是对人生的悲观主义宿命观。海明威自己也说过:“这本书是一个悲剧,这并不使我难过,因为我认为,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悲剧,我知道结局只有一个。”这个结局就是死亡,死亡是任何人都逃不掉的,它是一切失败的总体象征,高悬在人生旅·途的终点。这种观点渗透在海明威所有的作品中。他的硬汉子面对的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根本性的结局。对“硬汉子”来说结局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重压下的优雅风度,是打不垮的精神。亨利所面对的,即是所有硬汉子都要面对的,小说表现了一种清醒冷峻的现代悲剧意识。这就是这部作品中所蕴含的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并分析这种思想对当代儿童教育有何借鉴意义?


参考答案:教育思想内容: (1)重视蒙养教育:朱熹把整个学校教育过程划分为小学和大学阶段,8-15岁为小学阶段,即蒙养教育阶段,15岁以后为大学阶段,小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认为只有习之于小学,才能成功于大学。并提出“大学之序,特因小学之功”的观点。 (2)要求慎师择友:谨慎选择幼儿教师应从谨慎选择乳母开始,稍微大一点,还要培养孩子辨别是非,选择益友的能力(3)强调学“眼前事”:编写《小学》和《童蒙须知》两本教材,其中《童蒙须知》详细规定了眼前事为“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4)提倡正面教育:多积极诱导,少消极限制 

第2题:

马、恩关于统治阶级的思想是统治思想的论述,对于理解文艺的阶级性有什么意义?
这有助于理解文艺的阶级性的复杂性。
统治阶级的思想作为统治思想,要千万百计向统治阶级灌输,从而影响被统治阶级,在他们的文艺上打上统治思想的烙印。因此,不应把文艺的阶级性简单化,不仅应从本阶级去认识,还应从不同阶级的相互影响去认识。

第3题:

海明威的作品有()

A、《太阳照常升起》

B、《用别了,武器》

C、《丧钟为谁而鸣》

D、《海燕》


参考答案:ABC

第4题:

论述《古诗十九首》的思想主题、艺术特色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后期无名氏文人集体创作的一组抒情短诗,其主题多半是写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与下层文士人的生命慨叹,曲折地反映了东汉覆灭前动荡不宁的社会生活。《古诗十九首》充满了一种对人生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暂的悲慨。这种人生悲情的表达,后来弥漫成为整个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调。《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主要有如下几点:
①善于抒情,融情入景,寓景于情。如《迢迢牵牛星》,通篇描绘牛女形象,而男女离别之情,已隐含其中。
②善于以事传情,通过某些生活情节抒写作者的内心活动,使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如《西北有高楼》通过高楼听曲这一具体事情的描述,抒写了一个怀才不遇、失路徘徊的下层文士的苦闷。
③善于运用比兴手法以衬映烘托,能达到一种虽着墨不多却语短情长的艺术效果。如《冉冉孤生竹》写新婚女子对丈夫别后深长的思念,即以孤竹结根泰山喻女子托身君子,为后面抒写久别之苦作了很好的铺垫。
④语言上具有浅近自然、意蕴丰厚的特点。如《行行重行行》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虚写思妇对丈夫久行不归的怨愤,以“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极写思妇刻骨的相思,以“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描写思妇对丈夫的猜度,都具有深衷浅貌、短语长情的特点。《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钟嵘《诗品》称之为“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正说明了《古诗十九首》所取得的高度艺术成就。它在平易流畅中见清丽,极大地提高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抒情性;而它所流露出的生命悲情,不仅强烈地表现出特定时代里的生命意识和个体意识,也对后来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5题:

简介《永别了,武器》的主要思想内容。


正确答案: 小说写的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一则爱情故事,通篇贯穿着反战主题。战争把世界变成了荒芜的废墟,战争杀害人,伤残人,更严重的是损伤了一代人的心灵。
海明威还把战争作为整个人类悲剧的制造者来加以谴责,从而使小说获得了比一般反战小说更深的意义。小说通过亨利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来探究世界的意义和必然性。
海明威在这篇小说中不仅谴责战争,而且力图探索战争中的经历和遭遇是否就是造成他们那一代人精神“迷惘”的原因。

第6题:

试论述周公明德慎罚思想的内容及意义。
神权法思想在西周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
西周统治者在思想上仍利用神权作为统治人民的精神武器。基于殷商灭亡的教训,周公提出了天命转移的以德配天说。他认为天命是有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的人才可承受天命。
周公以德配天说的提出有重大意义:①它解释了周灭商的原因和周的统治权的来源;
②它意味着神权的某种动摇,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劳动人民反抗力量的强大。
明德慎罚是以德配天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周公吸取殷商的教训后得出来的。
①周公的明德,就是要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治。对统治者而言,要严于律己,勤于政事;对统治人民而言,要重视人民的力量,宽以待民,使民心归服。
②慎罚是明德在刑事法律原则和政策上的体现,包括:对罪犯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反对族株连坐,主张罪止一身;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主张刑罚适中。

第7题:

从《永别了,武器》分析海明威创作的主题思想和总体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①这是一部反战小说,探索了造成“迷惘的一代”的社会根源,控诉了非正义战争。
②塑造了一个有风度地忍受不幸命运的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亨利,成为海明威此类人物链上的一个。
③在艺术上,注重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广泛运用象征手法。如小说中的“雨”就是十分重要的象征,象征着灾难和厄运一起降临的人类悲苦的环境。小说语言自然、流畅,注重人物内心独白,形成含蓄、洗练的文体风格。

第8题:

论述终身教育的思想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正确答案:

第9题:

简析《别了,哥哥》一诗的思想内容。


正确答案: 诗人告别哥哥,实质上是向剥削压迫阶级告别,抒发了诗人叛离本阶级自觉地加入无产阶级行列,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是一篇无产阶级的正气歌。

第10题:

海明威的著名作品有()

  • A、《老人与海》
  • B、《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
  • C、《太阳照常升起》
  • D、《永别了,武器》

正确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