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咏怀诗》在艺术手法上的独创性。

题目
问答题
简析《咏怀诗》在艺术手法上的独创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析《咏怀诗》在艺术手法上的独创性。


正确答案: 阮籍是一个在艺术手法上有独创性的诗人。在他的《咏怀诗》中,借典型、贴切的诗歌意象:清风、明月、翔鸟、孤鸿,表现自己的哀思愁绪,这种手法与乐府、拟乐府类的叙事型诗歌艺术截然不同。这是阮籍在探索诗歌类型与方法上的一个创造和贡献,在当时可以说是现代派的意识流。此诗产生在专制黑暗的魏晋时代,残酷的屠杀,使名士忧生畏祸,一腔忧愤只有婉转曲折地表达,借物写情,于是形成一种新的诗型和新的格调:只见孤凄的情,不见孤凄的事,正如钟嵘所言:“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志在刺讥,文多避隐。”阮籍诗风虽隐曲,但韵致深婉,技艺精湛,具有生动的艺术美感。

第2题:

简析《残春》独特的艺术手法。


正确答案: 郭沫若的小说尝试,善于在小说的形式方面大胆突破。1922年4月创作的短篇小说《残春》,是他实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个典型代表。整个作品完全以梦幻的分析作为“全篇的中心点”和“全篇的结穴处”,小说并不注重情节的演进,而是注重心理的描写,着重潜在意识的一种流动,人物内心与现实的矛盾、情感与理智道德的冲突,原始的人性、纯真的情致都在无形的梦境之中得到充分的展现、消融和升华,这篇小说本身的思想内容并非特别的深刻,但它却最早成功运用精神分析的手法,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基本格局,打破了读者传统的阅读心理和批评心理,为后来现代文学创作中不断出现的精神分析小说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范例。

第3题:

简析叙事、对话、白描等艺术手法在《十五从军征》中的运用。


正确答案: 《十五从军征》的艺术特色表现在:
(1)叙事简洁,高度概括。从十五岁从军到80岁始归,一个不到服役年龄的少年,经过65年的磨难,葬送了整个青春和全部壮年。读者面前这个风烛残年的老兵,是一位出生入死的幸存者,饱经苦楚的侥幸生还人。开头的十个字,写出了主人公一生的命运,其中含着无尽的苦难和郁结多年的不平。
(2)对话含蓄而意味深长。从家中人口到荒冢累累,在急切探询的语气中,有对家乡的深切眷恋,对亲人的刻骨思念。含蓄的答语,预示着有幸生还的老兵,在他日思夜想的乡土上,得到的将是人间最大的不幸!其中含着多少难诉的悲伤。
(3)朴素的白描。狗洞中的兔子,梁上的野鸡,庭中的野谷。井上的冬葵,表明了家园多少年的沉寂荒凉!
(4)无言的动作,深含着无穷悲愤。老兵草率备饭,却举目无亲,四顾茫茫,不禁泪落沾衣。这个悲惨的画面是封建兵役造成的千古遗恨的深刻历史写照。诗的结尾状不尽之情于言外、事外、物外。于简洁朴素中含着无限的凄怆和悲凉,其高妙处,已达艺术之绝境。

第4题:

简析左思《咏史》诗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1)左思的诗歌有一种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胸次高旷,笔力雄迈。诗中没有刻意的雕饰与艳丽的辞藻,而思想感情喷薄而出。如“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2)左思诗歌充满着一种悲愤不平之气。他的诗歌对门阀制度的批判极强烈,一股磊落不平之气迸发于诗中。如“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
(3)左思诗歌被誉为“文典以怨”、“左思风力”,指他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时愤,刚健有力。借古人之事,抒个人怀抱。

第5题:

简析柳宗元《江雪》、《渔翁》诗的意境和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1)为了从遭贬谪的悲愤中解脱出来,柳宗元写了些山水田园诗,试图以清静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消除现实的困扰。由于孤独寂寞,他的山水诗常呈现地老天荒的空旷孤寂境界,异常冷峭清远。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又如《渔翁》:“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渔翁即是柳宗元的自画像,他生活在被人遗忘的世界里。
(2)柳宗元山水田园诗没有陶诗那么恬静闲适,而是多了一层冷漠空寂,而且写得精刻孤峭。山水之境即柳宗元所处的环境,其清冷的境界亦即为柳之心境,景情合而为一了。

第6题:

简析《无衣》在艺术手法上的巧妙之处。


正确答案: 《无衣》全诗共三章,章章起句响亮,气盖全篇,震撼心灵!始终洋溢着一种召唤力量。第二句在“同袍”、“同泽”、“同裳”的变化中,不仅写尽了战士间的手足亲情,而且,由外衣到内衣,由上衣到下裳的变化,使这种友情、亲情逐层加深,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了战士们同仇敌忾的内在精神。这种写法既纯粹又巧妙,它通过战士内心世界的剖析,来显示这支队伍战无不胜的力量,也歌颂了正义战争和英雄主义的爱国精神。它如反击的战鼓,似进军的号角,反映了秦风的典型风格。钟嵘评之“有吞六国气象”,是有史以来最好、最短、最能鼓舞出征者的诗篇,被誉为边塞诗之祖。

第7题:

睢景臣《高祖还乡》艺术手法简析。


正确答案: 一、乡民的独特视角,作者在曲作中通过一个小人物——无知乡民的特殊视角来展现汉高祖这个不可一世的大人物,把至高无上的皇帝贬得一文不值,皇帝驾到本是极其隆重的场面,可是在乡民的眼中不过是乱哄哄的一场戏。
二、幽默的讽刺喜剧,这套散曲有背景、有人物、有故事情节,情节中有铺垫、有发展、有高潮,堪称一部情节完整、充满夸张和幽默的讽刺喜剧。无论是写乡里接驾前的忙乱,还是写皇帝仪仗车驾的威风,都衬托出“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汉高祖的好虚荣、讲排场、气势凌人、威风十足。
三、生动的口语方言,这首套曲是以乡民叙述的口吻展开的,因此用的是与乡民身份一致的语言,亦即乡间生动的口语方言,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第8题:

试简析《木兰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讲述了一位叫木兰的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立功之后不慕富贵退居乡里的故事。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她是古代人民理想的化身,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艺术上的成就:
一是富于传奇色彩,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范例;
二是出色地运用了民歌常用的复叠、铺陈排比等艺术技巧,比喻、对偶、反衬、顶真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艺术效果;
三是笔墨凝练,繁简得宜,句式以五言为主,杂以七言、九言,错落有致,声韵铿锵,富有音乐美。

第9题:

简析《我用残损的手掌》诗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的作用。


正确答案:①比喻:诗人想象的“无形的手掌”并不存在,只有诗人将自己的思绪、意念、甚至是切肤的感受,虚拟为“手掌”,展开想象。
②暗示:本诗所运用的暗示手法往往与诗人的想象、感觉联系在一起,“…彻骨”、“…苦水”暗示沦陷区人民陷入灾难与痛苦;“是太阳”、“是春”以此暗喻来象征辽远一角的温暖、明朗与生气勃勃。
③对比:诗中明显运用了对比手法,一种是同一地区沦陷前后两种情景的对照;又一种对照是在沦陷区与解放区之间展开。

第10题:

简析《雨巷》以及象征手法抒情的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戴望舒受法国象征派诗歌艺术的影响很深,重视以形象的暗示隐喻等手法来表现内心瞬间的情绪变化,强调表现自我的感觉,追求意象的朦胧,用象征手法抒情。
作为象征形象,它隐喻着诗人身处的沉郁、压抑、阴霾的现实生活境遇,这是诗人营造的抒情意境,它烘托出抒情主人公“我”的哀怨、彷徨又惆怅的情绪。作为诗人自我形象的象征,“我”的失落、迷茫、孤寂、伤痛和渺茫的希冀等因时代的震荡而激起的复杂情怀。忽近忽远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则是诗人理想的化身,希望的象征。这些并非真实生活具体写照的虚幻形象,都是充满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暗示和隐喻着诗人的一种情绪,也拓展了读者想象的空间,形成了梦幻般令人忧伤感怀的旋律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