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的注释对我们今天阅读古籍有什么意义?

题目
问答题
古书的注释对我们今天阅读古籍有什么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什么运用“本校法”校勘古书时,古籍不出于一手不能本校?


参考答案:

先秦古籍的撰作往往不出一手。如经传里的《周易》、《论语》等,明显不是一人一时所作。秦以后,汇编各家著作诗文的类书、总集之类更明摆着非一人所作。既非一人所作,行文遣词以至所涉及的名物制度就不可能完全相同,甚至有很大的出入。如果也一概使用本校法,强求一律,势必削足就履,以不误为误。


第2题:

古书的注释对我们今天阅读古籍有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古书的注释对我们今天阅读古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时代的远隔,语言的变迁,文字的异形,行文的变化,许多古籍,我们如果不依靠古注,就不能看懂。
古注可帮助我们:
(1)了解字词句意。如《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何晏集解:“马(融)曰:‘子者,男子之通称,谓孔子也。’王(肃)曰:‘时者,学者以时诵习之。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说怿。’”通过古注,我们就懂得了“学”、“时”、“说”的含义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全句含义。
(2)了解全章大意。如《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疏云:“此章言王者任德,霸者兼力,力服心服,优劣不同也。”
(3)了解读音。如《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释典释文》:“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好好,上呼报反,下如字。”
(4)了解典故。如扬雄《解嘲》:“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相,或释褐而傅。”李善注:“《左氏传》曰:‘齐鲍叔帅师来言曰:“子纠亲也,请君讨之;管召仇也,请受而甘心焉。”乃杀子纠于生窦,召忽死之。管仲请囚,鲍叔受之。及堂阜而脱之。归而以告曰:“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公从之。’《墨子》曰:‘傅说被褐带索,庸筑傅岩。武丁得之,举以为三公’。”李善注说明了原文典故的出处。
(5)了解古籍版本及校勘情况。如阮元为《十三经注疏》所作的《校勘记》,比较各种版本,除校正正文的错误外,还校正了许多注疏中的错误。此外,古注还有阐明哲理、划断诠意、说明语法、介绍修辞等等情况,对今人阅读皆有启发。

第3题:

用在注释古书时,使文意如水流注,畅通明晓的注释方法是()

A、传

B、注

C、疏

D、笺


参考答案:B

第4题:

“徽商精神”对于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意义?


正确答案: 一是赴国急难、民族自立的爱国精神。徽商他们能够将个人逐利与赴国急难结合起来,正体现了一种爱国精神。明中叶的抗倭斗争中,他们或者捐资筑城,募勇抗倭;或者出谋划策,领导抗倭;或者弃商从戎,直接深入杀敌战场。到了近代,为了抵御外国入侵,徽商也踊跃捐资。凡此种种,无不体现出徽商的爱国精神。
二是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徽商绝大多数是小本起家,他们穷则思变、奋发进取,毅然走出深山,闯荡四海。可谓岭南塞北,饱谙寒暑之苦;吴越荆襄,频历风波之险。当事业出现曲折时,不少人一蹶不振,从此销声匿迹,而徽商却百折不挠。史料中记载“徽之俗,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焉”。
三是审时度势、出奇制胜的竞争精神。市场风云变幻莫测,活跃于市场的徽商必须时时细心预测市场,观察市场动向,分析市场行情,审时度势,根据市场商品种类的盈虚和供求情况,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去选择所经销的商品,并且能够使经营时间、地点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灵活机变。他们所从事的四大行业食盐、典当、木材、茶叶,无不是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而随机经营的。正是由于他们能够随时观察市场,根据市场变化审时度势,因此面对同行业的竞争,他们时时能走在同行业的前面,能够出奇制胜。
四是同舟共济、以众帮众的和协精神。和协是指处理人际关系所应达到的境界。这种精神不仅表现在一家人或同族人中,也表现在一个个的商业团体中。即便在整个徽州商帮内部,也能做到同舟共济、以众帮众,像遍布各地的徽州会馆、同业公所的建立,就突出体现了这种精神,从而大大强化了徽州商帮内部的凝聚力,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五是不辞劳苦、虽富犹朴的勤俭精神。大多徽商都是从小本起家,不畏艰难,克服了种种不利因素,经过了一番奋斗拼搏,最后才建立了自己的基业,成为富商大贾的。他们虽然致富,但日常生活仍旧保持在家时艰苦朴素的作风。
徽商正是凭着他们特有的徽商精神,从而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乃至于发展为雄视天下的大商帮。这种精神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又被徽商进一步发扬光大。“徽骆驼”所造就的徽商精神,不仅是徽商的巨大财富,更是徽商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

第5题:

我们现在阅读的《道德经》一般是唐代王弼注释过的通行本。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说明古籍影印的几种方法,并分析影印下列几种古书时,应采用什么方法影印?
(1)《册府元龟》

说明古籍影印的几种方法,并分析影印下列几种古书时,应采用什么方法影印?

(1)《册府元龟》

(2)乾隆时保蕴楼黑格抄本影印的和穆衡原笺、杨学沆补注的《吴梅村先生诗集》

(3)南宋淳熙时龙舒郡斋刻本《金石录》


参考答案:

有四种方法:
一、著名的宋元刻本,尤其是今天仅存的孤本,包括明刻本、明活字本中特殊重要的孤本,特别有名的批校本,都应该按原大影印。比如上举南宋刻本《金石录》,这三十卷的完本从未见于著录,应原大影印。
二、一种是上述特殊珍贵的孤本秘籍,可缩小影印以资流通。再一种是一般的善本书,即从校勘或文物角度来看都无疑是善本,但又算不上特殊珍贵的孤本秘籍的,这种善本为数较多,也宜缩小影印。如上举乾隆时影印的《吴梅村先生诗集》,应缩小影印。
三、有些书资料价值很高,很有用,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史的必备书,亟待重印。有些书的部头大,可吸取过去石印书局缩印古籍的经验,用缩小并页的办法,将原来几十、几百本的大书缩印成精装几大本,以便翻检使用。如上举建国后印成的《册府元龟》等都采用了这种缩印精装的方法。
四、文字音韵训诂方面的古籍。有些普通古籍,部头也不大,但属于文字、音韵、训诂方面,书中古体字多,有时还出现金文、小篆以至隶书之类的古文字。这类书用铅字排印很困难,也应该影印。


第7题:

宋代理学家注释古书的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①善于阐明义理;
②敢于创发新义;
③对音义关系有一定认识,如王子韶的“右文说”,对语法现象有进一步了解;
④能利用金石学的成就进行训诂;
⑤缺乏求实精神,主观想象多。

第8题:

不仅对古书进行注释,同时对前人的注释加以引申和说明叫作( )

A.章句

B.注释

C.疏

D.笺

E.传注


参考答案:C

第9题:

不仅对古书进行注释,同时对前人的注释加以引申和说明叫作()

  • A、章句
  • B、注释
  • C、疏
  • D、笺
  • E、传注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古书注释中释句的方法有几种?


正确答案:(一)翻译
1、直译。直译指译文与正文词义大致相应,语法结构基本相当的翻译。如:《诗•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楚?”毛传:“激扬之水,可谓不能流漂束楚乎?”
2、意译。不拘正文和语法结构的翻译。《诗•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毛传:“石虽坚,尚可转;席虽平,尚可卷。”
(二)串讲。就是把句意连贯起来,作概括的讲述。它可以针对一个句子,也可以针对一群句子。如:《诗•周南•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传:“言后妃有关睢之德,是幽闲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
(三)点明含意指不解释句子的字面意义,只是指明句子内容的实质,即所谓“言外之意。”《诗•小雅•小宛》“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郑笺:“衰乱之世,贤人君子虽无罪犹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