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诗歌的艺术风格主要是()

题目
单选题
元好问诗歌的艺术风格主要是()
A

悲凉雄健

B

自然清新

C

翻新出奇

D

婉媚凄清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其对诗歌发展的贡献?
鲍照诗歌分五古与乐府两大类,继承汉魏乐府诗形式及传统,笔力雄健,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工于写景,长于比兴,声调抑扬顿挫,句式长短不齐;奇特瑰丽,气象雄浑,风格豪迈俊逸,雄恣奔放,颇富浪漫色彩。
鲍照继承和发扬了汉魏风骨,代表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对诗歌发展的贡献:
一是对边塞诗的创新,增加了边塞风物和征人边愁的内容。
二是对七言体的创制,他是第一个有意识致力于七言诗创作并取得高度成就的诗人,变七言歌行逐句韵为隔句韵,又开创了杂言式七言歌行。
另外,模仿南朝乐府的小诗和边塞题材的诗歌对唐代五绝的形成颇有影响。

第2题:

简述元好问词的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 1)元好问有词近380首,是金源词坛最多产的一位巨擘。他的词风以豪放为主,是苏、辛之后作词极为豪健疏快的高手,但疏快豪放中也不乏自饶深婉风致。
2)他的词能以豪放之中融入婉约的韵致,形成清雄顿挫而深婉明丽的风格,成为辛弃疾之后宋金词坛的又一大家。

第3题:

顾城诗歌的独特艺术风格


参考答案:①致力于营造自己的童话世界:他总是以一个“任性的孩子”的固执去憧憬美,去建造一座诗的、童话的花园,一个与世俗世界对立的彼岸世界,并以此来表现他对人类精神困境的“终极关怀”。如《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②所创造的理想世界总是十分遥远和渺茫:顾城以他特有的方式思考着人生、时代、社会,表现了困惑之中的现代人对生命价值探询的努力,透露出一个信念坚定的追求者的些许悲凉。如《一代人》。③顾城的诗善于捕捉瞬间印象:奇特的想象,浓烈的主观色彩,迷离的意象,幻化出丰富的诗意与诗情。如《远和近》。

第4题:

简述鲍照诗歌的内容和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鲍照出身寒微,却是一位极有抱负的才士。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其诗歌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其中充满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与抗争精神。代表着寒士的强烈呼声。如《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首四句情绪慷慨,激愤难抑,他拔剑击柱,仰天长叹,悲愤满怀,因为有志难伸;中六句以轻松的口吻表现罢官后的天伦之乐,在轻松的背后,隐含着失志后无可奈何的悲哀;末二句故作旷达之语,既有孤寒之士的人生隐痛,也有讽刺权贵的意味。与同时代的诗人相比,出身贫寒而又沉沦下僚的鲍照,对社会下层的生活有更广泛的接触和更深刻的感受,这在他的诗歌中有深刻的反映。这些诗歌也同样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二、描写边塞战争、反映征夫戍卒的生活,其中也渗透着诗人自己的慷慨不平。如《代出自蓟北门行》着重表现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和诗人建功立业的愿望,与梗概多气的建安诗风颇为接近。三、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的诗,在鲍照的诗中也占相当的比例。这些诗歌的共同特点是哀怨凄怆,细致感人,如《拟行路难》其十三描写思念家人故乡的情怀,其十二则描写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四、反映统治者横征暴敛和百姓的疾苦,在鲍照的诗中也占有突出的地位。如《拟古》其六就具有代表性。
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但在当时却被目为“险俗”或“险急”。首先,从诗歌的思想内容与情调来看,鲍照以寒士的身份抒发了贫寒之士的强烈呼声,表现为昂扬激越之情、慷慨不平之气和难以抑制的怨愤。他描写边塞战争、征夫戍卒以及游子、思妇和弃妇的生活,反映普通百姓及不幸家庭的悲哀;同情百姓的疾苦,揭露统治者横征暴敛和官僚政治的腐朽等,都是很有特色的。其次,从诗歌的艺术形式、表现技巧以及风格特征等方面来看,鲍照的诗歌尤其是乐府诗,多得益于汉魏乐府和南朝民歌的艺术经验。鲍照现存的二百首诗中乐府占八十多首,其中有三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有的是学习汉魏乐府。有的是学习南朝民歌。学习民歌,在当时曾被文坛盟主颜延之等人轻视,鲍诗也被视为“俗”。鲍照在这些俗体调的诗中,又以跳荡雄肆、酣畅淋漓的笔力,“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尽情发泄孤寒之士慷慨不平的激愤之情,因而被视为“险”或“险急”。他的诗以凌厉之势和“发唱惊挺”的独特魅力,不仅在当时标举独出,征服了同时代的许多读者和诗人,而且也深得后代诗人与诗论家的赞许。鲍照诗歌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的艺术风格在中国诗史上有着突出地位。

第5题:

简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所体现的审美追求与诗歌创作观。


正确答案: 1)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以杜甫《戏为六绝名》中讲的“别裁伪体亲风雅”为宗旨,按时间顺序分论魏晋南北朝、唐、宋一个时期的诗歌流派,树立学习榜样而贬斥伪体。
2)他特别强调诗歌创作要出自天然。天然、真淳、慷慨、质朴浑厚和有英雄气,这是元好问眼中的汉魏古诗的“正体”所在,是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的。
3)元好问认为宋诗之病在于不与古人同而一味求奇。他批评宋诗的沧海横流和翻新出奇,认为已偏离了古诗正体而走到尽头。

第6题:

近代元好问的诗歌主张有哪些?
第一,写诗要有真情实感;元好问认为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是诗歌具有感染力的根本。“不诚无物”,如果心口不一,言不顾行,写出来的作品想要去打动别人是不可能的。
第二,崇尚清新自然之美;他十分向往陶渊明诗歌的朴素真淳、自然天成的风格:“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认为能达到陶渊明这样天然真淳的境界,才是诗的极致。他还盛赞谢灵运,说谢的“池塘生春草”是“万古千秋五字新”。
第三,崇尚雄浑刚健的风骨之美。

第7题:

大历十才子诗歌在艺术风格上有何特征?


正确答案: 十才子在艺术风格上的主要特征是省净精约。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①意象的精巧。诗中缺少激情的坦露,大多以情景接合的移情方式,将诗人内心的情绪浸染在寒山秋水等一系列具体景物中,意象简明,组合灵巧。②诗体的工整。诗篇大多趋向短制,以音律谐美的近体为主,尤以五言律诗居多,即便是古体,也带有明显的律化倾向,且格律严整,字句精工。③语言的炼饰。诗人追求诗中的语意含量,注重字句的磨练和修饰,精于制作清词丽句,诗中时见警句名联,耐人寻味。

第8题:

舒婷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风格


参考答案:①表现自我:舒婷的诗“复活”了中国新诗中表达个人内心情感的那一线索,自我情感和心理过程的揭示和呈现,是舒婷诗歌的主要成分。她的诗总是以真实的自我作为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的自我既是创作的主体,往往又是描写的客体,这一特殊的自我形象的心灵活动,中国当代读者久违了的温情的人选情感在她的诗中回归。舒婷创作了大量的爱情诗,著名的《致橡树》表现了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闪耀着时代的光彩,体现了一种全新的爱情观。舒婷的自我抒情形象并不仅限于柔弱女性,有时也蕴含了时代特有的理想主义的精神特质。②细腻柔婉的抒情风格:舒婷的诗细腻柔婉,含蓄蕴藉,具有独特的细腻柔婉抒情浪漫的女性风格,尤其是低声慢语的抒情方式,更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她的诗,忧伤而不绝望,沉郁而不悲观,特别善于用深情的语言营造浓郁的感情氛围,在整个“朦胧诗”中最富于浪漫气息。③现代主义手法: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她的诗多用感觉、意象暗示来表达,较少直率的表露。舒婷也创造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象征符号系统,她的“船”“帆”“树”“花朵”“黄昏”“大海”“星星”等意象具有温和柔美的色调。

第9题:

简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所体现的审美追求和诗歌创作观


正确答案: 元好问是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他的《诗论三十首》是唐宋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组诗论绝句,集中体现了他的审美追求和诗歌创作观。
一.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通过历评汉魏以下的诗人作品来明辨清浊,故其论诗绝句,按时间顺序分论魏晋南北朝、唐、宋三个时期的诗歌流派,树立学习榜样而贬斥伪体。
二.他颂扬魏晋风骨,又特别强调诗歌创作要出自天然,天然,质朴和有英雄气。他比较形象和准确地把握唐代诸家诗歌在风格意境和创作手法方面的特点,褒多于贬。
三.对于宋人的诗歌创作则颇多微辞,认为宋诗之病在于不与古人同而一味求奇。他批评宋诗的沧海横流和翻新出奇,认为以偏离了古诗正体而走到尽头。矛头所指苏、黄后学一味求新求变的“更出奇”,明确表示自己不愿意作江西诗派中人。

第10题:

元好问诗歌的艺术风格主要是()。


正确答案:悲凉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