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的诗史性质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杜甫诗歌的诗史性质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唐朝是我国诗歌鼎盛时期,作品有“诗史”之称的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B

第2题:

如何理解杜甫诗歌的诗史性质。


正确答案:安史之乱带来了无数的灾难,也给诗歌创作带来了变化,战乱生活题材很自然地进入诗歌创作中。杜甫用他的诗,写了这场战争中的许多重要事件,写了百姓在战争中承受的苦难,以生动深广、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因而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在于具有史的认识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至德元年唐军陈陶斜大败,继又败于青坂,杜甫有《悲陈陶》、《悲青坂》;收复两京,杜甫有《收京三首》、《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九节度兵围邺城,看来胜利在即,杜甫写了《洗兵马》;后来九节度兵败邺城,为补充兵员而沿途征兵,杜甫有“三吏”、“三别”。杜甫的有些诗,还可补史之失载,如《三绝句》中写到的渝州、开州杀刺史的事,未见史书记载。写时事,不始于杜甫,但是到了杜甫,才从如此广阔的视野并如此频繁地写时事。他的诗,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
杜诗的“诗史”性质,主要的还不在于它提供了史的事实,而是它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如在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我们才真切地感受到了玄宗沉湎声色的情景。杜甫写战争带给百姓的苦难,是从一个人、一个家庭写起的,写他们的遭遇。写他们的内心的悲酸。如《无家别》写道故乡荒凉,老母病死,归来无家,而只得再次从军,令人不忍卒读。他把战火中的人的内心世界,一一展开,令人千载之下,为之动情。他的有些诗,虽不是直接写时事,只写一己的感慨,但却与战乱灾难息息相关,从他的感怆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时社会的某些心理状态,这一类诗也具有诗史的意义。
杜诗的诗史性质,决定了它写作方法的变化,盛唐诗创造玲珑兴象以抒情,杜诗则用叙事手法写时事。可以说,大量使用叙述手法,以五、七言古体写时事,即事名篇,把叙事手法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是杜甫的创造。

第3题:

我国诗歌史上被称为“诗史”的是()的诗歌

A.李白

B.屈原

C.白居易

D.杜甫


参考答案:D

第4题:

以下关于杜甫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这一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
  • B、杜甫的诗歌形象真实的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动乱,被后人称为“诗史”。
  • C、在长安颠沛流离十年的生活使杜甫历尽人生辛酸,看尽生民疾苦,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兵车行》、《春望》、《石壕吏》等名篇。
  • D、杜甫诗歌中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律诗是《登高》。

正确答案:D

第5题:

为什么说《北征》是杜甫诗歌作为“诗史”的代表作?你能从诗篇中梳理出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表现吗?


正确答案: 《北征》表现了杜甫卓越的现实主义才能,深刻揭露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和入议论于诗的方法,对后世诗歌的发展有显著影响,所以说是杜甫诗歌作为“诗史”的代表作。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痛心山河破碎,深忧民生涂炭。这是全诗反复咏叹的主题思想,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主要特征。诗人深深懂得,当他在苍茫暮色中踏上归途时,国家正处危难,朝野都无闲暇,一个忠诚的谏官是不该离职的,与他本心也是相违的。因而他忧虞不安,留恋恍惚。正由于满怀忧国忧民,他沿途穿过田野,翻越山冈,夜经战场,看见的是战争创伤和苦难现实,想到的是人生甘苦和身世浮沉,忧虑的是将帅失策和人民遭难。总之,满目疮痍,触处忧虞,遥望前途,征程艰难,他深切希望皇帝和朝廷了解这一切,汲取这教训。因此,回到家里,他虽然获得家室团聚的欢乐,却更体会到一个封建士大夫在战乱年代的辛酸苦涩,不能忘怀被叛军拘留长安的日子,而心里仍关切国家大事,考虑政策得失,急于为君拾遗。可见贯串全诗的主题思想便是忧虑国家前途、人民生活,而体现出来的诗人形象主要是这样一位忠心耿耿、忧国忧民的封建士大夫。

第6题:

我国诗歌史上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的是()

  • A、李白
  • B、屈原
  • C、白居易
  • D、杜甫

正确答案:D

第7题:

李白号称“诗圣”,杜甫号称“诗史”。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我国诗歌史上被称为“诗史”的是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 )

A.韩愈
B.屈原
C.白居易
D.杜甫

答案:D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第9题:

杜甫因其诗歌的深刻性被后人誉为()。

  • A、诗史
  • B、诗仙
  • C、诗鬼
  • D、诗圣

正确答案:A,D

第10题:

杜甫因其诗歌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被后人誉为()。

  • A、诗佛
  • B、诗仙
  • C、诗史
  • D、诗鬼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