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题目
问答题
怎么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正确答案: 文学的普遍属性在于,它是一般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其中,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属于审美范畴,是直接的;功利性、理性、认识性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隐含在深层,是间接的。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性、形象、情感等审美因素中包含着功利、理性与认识等非审美的意识形态因素,因而具有审美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文学的属性绝不是单一的而总是双重的;审美与意识形态复杂地缠绕在一起。由此看,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正是由于具有自身特有的审美风貌,文学才能巧妙地体现出社会属性。在某些特殊情形下,文学愈是审美的,便往往愈能寄寓社会意图;反之,文学愈具有社会性,便往往愈注意突出审美属性。

第2题:

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正确答案: 1、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和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借助审美传达出来;
2、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其本质属性是双重的,既是文学的审美的又是社会的;
3、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1)无功利和功利;(2)形象与理性;(3)感情与认识。

第3题:

文学具有审美与意识形态双重性质。文学并不直接体现其意识形态性质,而总是保持自身的审美风貌。()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4题:

怎样理解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其内涵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人类的审美意识形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就要转变为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是人类审美形态之一。
2、从性质上看,由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通性;从主体特征看,是认识又是情感;从目的的功能上看,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

第5题:

怎样理解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


正确答案:文学形象不是自然和生活的简单摹本,而是经由人类心灵创造的艺术形式,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更高的心灵旨趣,在艺术中它体现着审美理想。所谓审美理想,是指人们在自己民族的审美文化氛围里形成的,由个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关于美的观念尺度和范型模式。所谓观念尺度不过是人们在自觉的审美联活动中为自己下意识地设定的关于美的种种标准;所谓范型模式则是合乎上述标准的感性形态。文学形象的至境形态便是这种范型模式的具体体现。审美理想一方面通过个人的审美实践显示出个人的性格特色,另一方面又以范型模式的形式体现为民族审美趣味的共同性及至人类审美理想的共同性,从而制约着全民族及至全类的审美实践和艺术创造。这样,文学形象必然体现着作家的审美理想。作家们不仅可以把生活中美加以集中、升华,加工成正面体现审美理想的艺术形象,还可以自觉不自觉地在审美理想的光照下,把生活中丑陋转化为艺术美。所以各类文学形象都体现着或者折射着作家的审美理想,从而在更高的意义上满足人类高尚的心灵旨趣,与自然物象明显地区别开来。

第6题:

作为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和政治、法律、宗教、道德等意识形态相比有哪些特殊性?


正确答案: (1)在反映对象上,作家观察、体验和表现的都是活生生的人及人生。
(2)在反映方式上,文学艺术以感性形式来把握世界。
(3)在反映态度上,文学艺术以富有主观色彩的审美眼光来重写人生。

第7题: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性、审美特性的结合)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正确答案: 第一,从性质上看,有集团形象性又有人类共同性;
第二,从主体把握对象的方式上看,是认识又是情感;
第三,从目的功能上看,是无功利性的又是有功利性的;
第四,从文学反映生活的形式看,须假定性又须真实性。

第8题:

文学视为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表现在哪几点上?
把文学视做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要点有四:
1文学是意识形态;
2是审美的意识形态;
3是话语;
4与其他话语相比,它是蕴藉的话语,具有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

第9题: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正确答案: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的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第10题:

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性?请予以系统论述。


正确答案: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文学以其对美的寻求、揭示、建构和表现,满足了人类的审美需求,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并因此确立了自身存在的根据和价值。
第一,文学的审美性体现在文学的形式上。文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文学是通过语言媒介来实现对人生的审美把握,因此,人们最初就是从文学的语言形式上来理解语言的审美性的,音韵、节奏等形式美是文学审美性的一种体现。
第二,文学的审美性体现在文学的人文内涵上。“文学是人学”,文学以人为主要对象,展现人的生活境遇,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审视人的精神世界,展现人性的复杂,叩问人的生存意义,憧憬人类的未来。它在表现感性形态的社会生活时又超越它,把人们带进一个更为深远的、显示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的世界。
第三,文学审美性体现在文学的生成方式上。文学对现实人生及人生理想的展现,要借助于想象与虚构来实现。虚构是文学审美把握人生的重要方式,只有通过艺术虚构,文学才能实现对人生的审美把握;而审美关系又是虚构和想象的基础,因为只有在审美的语境中,虚构和想象才能成为理想的表现,才不会沉溺于个人欲望的幻想。
第四,文学审美性体现在文学的衡量标准上。文学的审美性根源于文学的真实性,“真实”是文学的共同价值追求及审美品格。文学的真实性实质上是一种艺术真实,如果人们能够通过虚构的文学世界加深了对现实人生的感受和理解,如果文学表现了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状态,能够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那么文学就有了真实性,就有了审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