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后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主要经验教训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建国以后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主要经验教训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文革”开始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1)工业方面,各项工业指标均获得大幅度的增长,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指标得到改善,全国的工业固定资产增长了3倍,主要的工业产品产量都有了显著的增长,特别是我国的原油实现了自给,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在这十年中,我国建立起比校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一些原有的部门得到了充实和加强,而新兴的工业部门建立了起来,例如电子工业、石化工业和原子能工业。除此之外,在巩固东北、沿海老工业基地的同时,内地建立起了一批资源导向型的工业基地,全国的工业布局得到了改善。
(2)农业方面,大力推动农业的基本建设,改善种植条件,使主要农产品的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农村推广新型农业技术,农村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和电力、化肥的使用量显著增加,此外,还在改良土壤、农业气象预报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3)国防方面,这一时期国防途设最大的成就,莫过于成功爆炸原子弹,使我国拥有了核武器,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防力量和国际地位,其次,在其他尖端国防科技领域中也实现了突破。人民解放军加强自身现代化、正规化和多兵种的建设,民兵队伍也得到了重视与壮大,成为保卫祖国的重要群众力量。
(4)科教方面,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级院校的在校生增长迅速,尤其是高等院校的在校生,十年间毕业人数达一百多万。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支持,在这期间,多项研究发明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从事科研工作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

第2题:

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还存在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也在逐步推开。截至2008年底,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超过3.1亿人。
近年来,各级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在管理中不断探索,建立健全机制,完善政策规范,强化服务管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成效逐步显现:
一是广大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了保障。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平稳,基金收支基本平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二是建立了符合中国现实国情的基本保障机制和费用分担机制。基本医疗保险坚持基本保障的原则,即筹资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单位、个人的实际缴费能力相适应;待遇水平既要确保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又要符合医疗保险基金的实际支付能力。通过建立费用分担机制,促进了费用约束机制的完善和自我保障意识的增强,为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是初步建立了医疗服务的第三方监管机制。医疗保险机构代表参保人员利益对定点机构的医疗行为进行监管,促进医疗机构合理诊疗、合理用药,从而保障了参保人员合理的医疗权益。
四是建立了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减轻了用人单位的事务性负担,增强了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和平稳运行,对促进国企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
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地级城市没有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部分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和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尚未参保。
二是各项医疗保障制度本身还有待完善,统筹模式和补偿方式有待优化;各项保险制度统筹层次较低,在人员流动和身份转化时还难以实现保险政策和待遇的衔接。
三是经办管理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要适应社会化管理需要向街道、社区延伸服务,创新管理服务理念,更好地为广大参保人员提供优质方便的服务。

第3题:

我国消费者运动取得了哪些成就?


参考答案:

(1)逐渐唤醒了我国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全社会树立起了“消费者是上帝”的观念。(2)开展了一系列商品服务质量监督活动和打假活动。(3)积极受理消费者的投诉,解决了消费者投诉无门的问题。(4)促进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工作。(5)积极参加国际消费者运动,加快与国际的接轨。


第4题:

建国以后,我国劳动法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各个阶段劳动立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我国劳动立法的形成时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劳动立法,比较正确地反映了我国的社会劳动关系既存在着国营企业的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同时也存在着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的现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劳动法促进了全国统一的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制度的建立,但也反映了当时经济体制的弊端,存在着过分强调行政管理,统得过死,包得过多的问题。(2)我国劳动立法的低谷时期。从1958年到1976年10月"四人帮"粉碎的这段漫长的时间里,鉴于"左"倾错误和"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一方面,我国劳动管理体制上的行政行为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劳动工作逐步偏离法制化的轨道。(3)我国劳动立法的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劳动法制建设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劳动立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劳动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向纵深发展,劳动立法的相对滞后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4)我国劳动立法的成熟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公布,标志着我国的劳动立法进入成熟时期。

第5题: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得了哪些成就,还存在哪些需要重点克服的问题?


正确答案:通过高校扩招这一策略,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幅增加,进入了大众化阶段。
1,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缩小了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增加了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不断进行结构调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成果显著。
可以说,我国正在逐步形成一个具有管理多层化、结构多样化、资金来源多元化的大众化高等教育体系。
然而,我国高等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基本议题。
1,经费问题。教育经费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是经费紧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经费的公共投入存在较大差距。教育经费的不足,不仅造成高校债台高筑、学费攀高的窘境,而且导致教育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
2,结构调整。大众化教育是一个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系。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我们当务之急是进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建立与普通高等教育体系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有效的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所承担任务、人才规模、办学特色等依然存在一些模糊认识,高等职业院校、民办高校的质量依然差强人意。
3,质量问题。随着高校扩招,入学人数增加,非传统学生比例增大,学生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及需要也变得多种多样。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发展优质的大众化高等教育,这仍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最重要的任务。
4,就业问题。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高等学校与就业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失业率不断上升的事实告诉我们,要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就业市场,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完善大学生就业制度。

第6题:

我国特高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中取得了哪些成就?


正确答案: 在世界上率先建立了特高压技术标准体系
我国的特高压交流标准电压被确定为国际标准电压
我国的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被授予“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称号
国际电工委员会专门建立了高压直流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国家电网公司。

第7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医药卫生改革发展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正确答案: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成就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有效控制了危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我国一贯坚持和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特别是2003年“非典”之后,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功能比较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同时,我国对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患者实行免费药物治疗;对儿童普遍实行免疫规划,免费疫苗接种预防的传染病已达到15种。
二是建立了基本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三项具有社会保险性质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目前已经覆盖2亿多城镇职工、1亿多城镇居民和8亿多农村居民。同时,我国不断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健康需求。
三是建立了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由17.0万家增加到29.8万家,其中医院19852家,乡镇卫生院39876家;病床床位由204万张增加到370万张;卫生人员由310万人增加到590万人。此外,有村卫生室61.4万个,乡村医生88.2万人。同时不断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控制和疑难杂症救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卫生服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逐步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协作的新型城市服务体系,在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98%的市辖区和93%的县级市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
四是不断完善医药生产、流通、监管体系。1978年~2006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1%,药品品种、数量和质量已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医药商业企业约12万家,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医药服务。全国共有食品药品监管行政机构近2700个,技术机构约1000个,监管人员6.4万人;建立了农村药品监督网和药品供应网,农民用药更加安全、方便、便宜。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和制度逐步完善。
五是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期望寿命由1978年的68.2岁增加到目前的73岁;孕产妇死亡率由1990年的94.7/10万降低到2008年的34.2/10万,下降63.9%;婴幼儿死亡率由1981年的34.7‰降低到2008年的14.9‰,下降57.1%。这些健康指标已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有些地区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第8题:

自20世纪以来,我国的文献整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从总体来看,大多欠缺传统文献学的扎实功底,有编纂而无研究,有目录而无解题,未能很好地起到提纲挈领、指示门径的作用。从古籍文献的点校来看,点校质量参差不齐,一些点校整理本误点误断及文字讹误比比皆是,有的甚至不堪卒读。从古籍的数字化来看,有的未能完整准确地反映原书面貌,有的还出现新的讹误。从查阅利用来看,相忽视了基础文献的精读的研究,也忽视了目录、版本、校勘、考证、辨伪、辑佚待基本功训练。


第9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


正确答案:⑴原因:
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②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了科学院,发出向科技进军的号召,制定12年科技远景规划;
③海外科技工作者回国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
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影响;
⑤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对科技与生产力结合,促进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⑵成就:
①工程建设方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落成,1962年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1989年葛洲坝工程全部建成;②原子能技术方面:1958年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正式运转,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93年大亚湾核电站启动运转;
③生物工程技术方面:1965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
④航天技术方面: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81年一箭三星发射成功,1982年潜艇水下发射火箭成功,1984年同步实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⑤计算机技术方面:1983年银河Ι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1993年银河Π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第10题:

北京近年来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哪些主要的成就?


正确答案: “科技振兴产业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技成果产业化对产业引领作用显著增强,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标准制定填补了国内空白,对新兴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科技支撑工程”取得丰硕成果,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有效支撑了首都社会发展,科技对北京市重大活动、城乡建设与管理、生态文明和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大幅提升。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制定实施了200多项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地方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全社会创新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已初步形成。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作为深化改革先行区,中关村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建立健全促进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探索创造“政产学研用”互促互动、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与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结合、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移转化的新机制新模式,搭建国家与地方创新合作的联动平台,促进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制度和政策体系,为全国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供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