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初税亩的说法,错误的是()。

题目
单选题
下列关于初税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初税亩是实行于鲁宣公十五年

B

初税亩是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

C

初税亩是承认私有土地合法化的开始

D

初税亩导致国家税收减少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鲁国为什么实行“初税亩”?初税亩的政治意义和社会后果各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私田,私田不向国家纳税,私田越多的人越富有。可是公家(诸侯)却由于公田的歉收或荒芜,经济日益困难。于是出现了“私肥于公”的现象。各诸侯们为了扩大税源,增加财政收入,先后进行了赋税制度的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实行以亩为单位征收耕地税的制度。
这一制度的实行,实际上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性,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税率为亩产量的十分之一。赋税制度的改革在一定时期扩大了诸侯们的税源,充实了府库;可是,各国实际已放弃了实行已久的井田制度,也放弃了国家对土地的所有权,承认了土地私人占有制。这就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过程。


第2题: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的土地和赋税制度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租庸调制;②屯田制;③两税法;④初税亩

A.①③②④
B.④②①③
C.②④③①
D.④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由唐高祖制定并推行。它源于北魏的租调制,唐朝在隋的基础上,以轻徭薄赋的思想继续推行,形成租庸调制。屯田制指的是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屯田制源于西汉,至曹魏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两税法产生于唐代中期,是用以代替租庸调制的赋税制度。初税亩是春秋时期鲁国在宣公十五年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它是承认私有土地合法化的开始。故上述土地和赋税制度出现的正确时间顺序是④②①③,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3题:

春秋时期,鲁国开始实行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即“初税亩”。下列关于“初税亩”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肯定了土地的私有制

B.使诸侯国的地位削弱

C.激发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D.促进了新生的封建土地占有关系


正确答案:B
春秋时期,由于牛耕和铁农具的普及和应用,农业生产力提高,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后,隐藏在私人手中,成为私有财产;同时贵族之间通过转让、互相劫夺、赏赐等途径转化的私有土地也急剧增加。实行“初税亩”田赋制度之前,鲁国实行按井田征收田赋的制度,私田不向国家纳税,因此国家财政收入占全部农业产量的比重不断下降。鲁国实行初税亩,即履亩而税,按田亩征税,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按土地面积纳税。初税亩是土地私有制前提下平等赋税制度的最初形式,从律法的角度肯定了土地的私有制。因此A项说法正确。按实际田亩产量纳税的具体方式,使劳动者切实体会到了努力带来的收益,从而激发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C项说法也是正确的。初税亩的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这一制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是在先进生产力要求下,对生产关系的一次合理调整。初税亩的实行增加了财政收入,适应和促进了新生的封建土地占有关系。D项说法也是正确的。初税亩制度实施后,私田也纳入征税范围,诸侯国财政收入增加,因此削弱了各采邑的实力,使诸侯国的地位更加稳固,为以后建立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项说法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为B。

第4题:

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按亩收税的国家是:()

  • A、楚国
  • B、鲁国
  • C、郑国

正确答案:B

第5题: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初税亩何以书?讥。何讥尔?讥始履亩而税也。何讥乎始履亩而税?古者什一而藉。古者曷为什一而藉?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多乎什一,大桀小桀。寡乎什一,大貉小貉。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什一行而颂声作矣。”
——《春秋公羊传》
请简述春秋时期鲁国初税亩制度的产生过程和在当时的社会影响。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春秋时期鲁国在宣公十五年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是承认私有土地合法化的开始。春秋时期,由于牛耕和铁农具的普及和应用,农业生产力提高,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后隐瞒在私人手中,成为私有财产;同时贵族之间通过转让、互相劫夺、赏赐等途径转化的私有土地也急剧增加。实行“初税亩”田赋制度之前,鲁国实行按井田征收田赋的制度,私田不向国家纳税,因此国家财政收入占全部农业产量的比重不断下降。鲁国实行初税亩制度,即履亩而税,按田亩征税,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按土地面积纳税,税率为产量的10%。初税亩制度的实行增加了财政收入,适应和促进了新生的封建土地占有关系。
这一制度的实行实际上开始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征税的土地不再有公田、私田之分。春秋时期的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了赋税制度的改革,例如齐国的“案田税亩”,楚国的“书土田”,郑国的“作丘赋”和秦国的“初租禾”,都是这个时期大致相同的赋税制度。这种赋税制度的改革是对私人占有土地的承认,各国的统治者在充实了自己国库的同时,放弃的是国家对土地的占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瓦解的过程。

第6题:

税制改革贯穿中国古代历史的始终。下列税制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初税亩——两税法——条鞭法——摊丁入亩
B.一条鞭法——两税法——初税亩——摊丁入亩
C.初税亩——两税法——摊丁人亩——条鞭法
D.两税法——初税亩——条鞭法——摊丁人亩

答案:A
解析:
初税亩是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的按亩征税税收制度,两税法是唐德宗在位期间推行的征收铜钱为主、一年两次的征税制度,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分别是明朝和清朝的税收制度。据此可知,本题应选A。

第7题:

下列选项中,与“履亩而税”相一致的做法中不包括( )。

A.“作爰田”
B.“初税亩”
C.“量入修赋”
D.“自爱其处”

答案:D
解析:
“履亩而税”是贵族统治者放弃以“公田”收获作为租税的方法,而不再区分“公田”、“私田”的做法,各国都有相似的举措。以鲁国的“初税亩”实施得最早、最典型。“作爰田”始见于《左传·僖公十五年》,“爰”指轮流耕作;晋惠公时,晋受挫于秦,为取悦于民而作爰田,标志晋国的土地私有制度开始合法化。“量入修赋”指根据收获量之多少,修订有关赋税法令;《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楚国提出“书土田”,目的是“量入修赋”。即“量公私一切收获数而修订赋税之法。”而“自爱其处”是指在自己土地上轮流耕作。

第8题:

春秋时期最早实行赋税改的是()

A.案田而税

B.初租禾

C.量入修赋

D.初税亩


参考答案:A

第9题:

下列选项中,与“履亩而税”相一致的做法中不包括()

A.“作爰田”
B.“初税亩”
C.“量入修赋”
D.“自爰其处”

答案:D
解析:
“履亩而税”是贵族统治者放弃以“公田”收获作为租税的剥削方法,而不再区分“公田”、“私田”的做法,各国都有相似的做法,本趙的前三项都是正确的,最后一项不包括在内,春秋战国时代土地制度的演变是历年考查的重点。

第10题:

初税亩是哪个国家的?()

  • A、鲁国
  • B、齐国
  • C、陈国
  • D、秦国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