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词的语义不好确定,因而暂时抛开语义,着重语言结构形式的研究。谈谈你的看法。

题目
问答题
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词的语义不好确定,因而暂时抛开语义,着重语言结构形式的研究。谈谈你的看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问答题
香港和海外有哪些著名的华侨华文报刊与报人?

正确答案: I、香港的情况:
抗战爆发之后,香港原有的报纸《华侨日报》《华侨晚报》《工商日报》《工商晚报》《华字日报》等,很快投入了抗日宣传报道。1937年冬,上海国际宣传委员会最早迁至香港,改名国际新闻社,由恽逸群负责,该社以香港为基地,向海外数十家华侨办的中文报纸发稿,深受欢迎。1938年上海《申报》迁至香港出版,至1939年7月停刊,在香港一共出版一年零三个月。1941年8月《大公报》创办香港版,11月增出《大公晚报》。该报及时、系统的揭露汪精卫叛国投敌的宣传,很快受到社会关注。在香港新创办的报刊,影响较大的有《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和《星岛日报》等。1938年6月,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在香港成立,并出版该同盟的中英文会刊《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该社的英文版由爱泼斯坦和贝特兰负责,中文版由邹韬奋等负责。该刊的任务是宣传团结国际进步人士和海外华侨援助中国抗战,刊登了宋庆龄写的不少文章和致国际友人的信件。该刊还大量介绍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和国统区的抗日活动,成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抗战的一个重要窗口。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国统区进步报刊处境艰难,因此有很多进步爱国人士纷纷转移到香港办报。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华商报》晚刊和《大众生活》周刊、《光明报》等。《华商报》晚刊创刊于1941年,日出对开一大张,每日下点五点出报,是一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该报在廖志成的领导下,由邹韬奋、矛盾、范长江、夏衍、乔冠华等7人筹办,从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于12月12日停刊,仅出了8个月。《华商报》在宣传上以团结抗日为宗旨,创刊开始即连载邹韬奋撰写长篇纪实报告《抗战以来》。随后该报还发表了范长江的《祖国十年》等佳作,起到了振聋发聩的效果。《大众生活》创刊于41年5月,邹韬奋创办并担任主编,编委会成员有金仲华、矛盾、夏衍、胡绳等人。其社评几乎都出自邹韬奋之手,特点是及时、讲透、有针对性。对于大众生活反应和加强了海外侨胞渴望胜利、祖国振兴的愿望与舆论,因而在海外读者中影响巨大,平均每期销售数量高达十万份。《光明报》于1941年9月创刊,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机关报,由梁漱溟任社长,萨空了任总经理。
II、海外的情况
绝大多数华人华侨主办华文报刊,不论原有政治立场和背景如何,在抗战爆发后,无不同仇敌忾,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并发动同胞捐款捐物,支持抗战。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新办的以抗日为主的华文报刊。以新加坡、马来西亚为中心的东南亚是海外抗战板报宣传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自1937年开始至1941年太平洋爆发这一时期,其中以胡愈之、郁达夫为代表的抗日爱国人士主办的抗日报刊影响最大。从抗战中后期到战后初期,胡愈之在东南亚从事新闻宣传工作长达7年多,以“华侨新闻界的马前卒”自居,是一位杰出的海外报刊活动家。另一位华侨领袖胡文虎在新加坡创办的《星洲日报》,也为宣传抗日救国立下了大功。1938年,郁达夫应邀到星洲日报,次年他担任该社早报副刊和晚报副刊的主编。郁达夫以星洲日报等刊为阵地,以惊人的勤奋撰写发表了大量宣传抗日的政论、短评等,为祖国的抗日新闻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美洲地区,《美洲华侨报》创刊于1940年,地点在纽约。致力于报道祖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游击的情况,帮助华侨了解祖国真相。欧洲地区,不少华文报刊都已宣传抗日救国为自己的唯一使命、
解析: 暂无解析

第2题:

单选题
一流の大学に合格して、()喜んでいることだろう。
A

これほど

B

それほど

C

あれほど

D

どれほど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第3题:

问答题
新闻法治应该从哪几个方面予以把握

正确答案: 第一,新闻法治首先要保障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第二,新闻法制的法律基础是宪法指导下建立的法律法规体系,这些法律法规应得到很好的执行。
第三,新闻法制的实现是国家权力机关通过对各类新闻主体权利、义务的具体调整而形成的。
解析: 暂无解析

第4题:

名词解释题
元、白

正确答案: 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江南士女语才子者,多云元白。”又《新唐书白居易传》:“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初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两人为好友,文学主张也相同,都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单选题
从翻译技术的平面看,机器翻译可以分为四个层级,从低到高的排序是()
A

单词、句法、语义、语境

B

单词、语义、语境、句法

C

单词、句法、语境、语义

D

单词、语义、句法、语境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第6题:

问答题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又称“魔幻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不是文学集团的产物,而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共同倾向,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限于拉美地区。

正确答案: 这一流派的作家,执意于把现实投放到虚幻的环境和气氛中,给以客观,详尽的描绘,使现实披上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的外衣,既在作品中坚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原则,又在创作方法上运用欧美现代派的手法,插入许多神奇,怪诞的幻景,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似真非真、似假非假、虚虚实实、真假难辨的风格。这种把现实与幻景溶为一体的创作方法,拉丁美洲的评论家称它为“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一词,首先出现于绘画界。一九二五年,德国文艺批评家弗朗茨•罗在研究后期表现派绘画时,写了一部理论专著,题为《魔幻现实主义,后期表现派与当前欧洲绘画的若干问题》,其本意是说,魔幻现实主义是表现主义的一种。后来,西班牙马德里的《西方》杂志译载了这本书,于是“魔幻现实主义”这个术语就被拉丁美洲的西班牙语文艺界所广泛运用,人们借它用来称呼本世纪中期在拉丁美洲文坛上涌现出来的文学新流派。魔幻现实主义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欧洲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和启迪,是促使拉美文坛形成魔幻现实主义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三十年代,魔幻现实主义同先锋派文学的各种现代主义思潮的界限还不甚分明,表现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各种因素皆有,在内容上还经历本地主义,世界主义等阶段。五十年代,胡安•鲁尔福的小说《佩德罗•帕拉莫》问世,为魔幻现实主义竖起一面大旗,后起之秀风起云涌。六七十年代以来,拉美的小说家在艺术上作出新的探索。近年来,拉丁美洲的评论界认为,魔幻现实主义已成为当代拉美文学小说创作的主要潮流。
从内容上说,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取材于拉丁美洲各国的现实生活,抨击军事独裁的统治和外国资本的掠夺,谴责大资本家、大庄园主的罪恶,反映了本大陆地区广大人民的贫困和落后状况,具有反帝、反霸、反殖、反封建的倾向,在现阶段有它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这类作品在抨击社会弊病时,又找不到根治的办法,揭露了独裁政权,又不能指出光明正确的道路,不满于拉莱贫困和落后的现状,又感到束手无策。因而常常流露出虚无主义的观点和消极、悲观、绝望的情绪。
在艺术上,魔幻现实主义颇具特色。它采用多种方法将残酷的现实与奇异的幻景结合起来。有时变现实为神话,有时变现实为梦幻,有时变现实为荒诞。作品中出场的人物仿佛是梦中人,他们来之蹊跷,去之迷离,作品中常常出现死人复活,鬼魂与世人对话,天降花雨,旅客们扛着火车车厢越过山涧,男修士用枷锁拉塌监狱,带上镣铐飞越大西洋等一类荒诞怪异的情节。在语言表达方面,它还广泛地吸收了古代印第安的神话传说,大量使用本民族的方言俗语,乃至不见书面记载的粗犷的土语,因而具有浓烈的地方色彩。
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特征:一是把现实魔幻化,或把魔幻现实化;二是把神奇荒诞的幻想与写实相结合;三是陌生化技巧;四是神化话。
解析: 暂无解析

第7题:

填空题
长篇小说《将军吟》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 莫应丰
解析: 暂无解析

第8题:

填空题
《水浒传》反映的是()朝的事

正确答案: 宋朝
解析: 暂无解析

第9题:

名词解释题
《施公案》

正确答案: 小说主要写康熙年间江都知县施仕伦审案的故事,其间穿插了一些绿林豪杰的活动。从施仕伦任江都知县开始,到他升任通州仓上总督为止。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多选题
余光中的有代表性的诗集主要有()等。
A

《莲的联想》

B

《槟榔树》

C

《白玉苦瓜》

D

《石室之死亡》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