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有定、无定”是一种语法范畴类型?结合语言实例说明。

题目
问答题
如何理解“有定、无定”是一种语法范畴类型?结合语言实例说明。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什么是语法范畴?举例说明主要的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是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
主要的语法范畴有性范畴,数范畴,格范畴,体范畴,时范畴。

第2题:

语法手段有哪些基本类型?结合实例加以论述。


正确答案: 语法手段分为综合性手段和分析性手段两大类型。综合性手段体现在一个词的内部,由形态变化表现出来;分析性手段体现在词和词之间,由非形态变化表示。
A.综合性手段:属于综合性手段的有外部附加、内部屈折、异根和重叠。
外部附加:又叫外部屈折,指的是在词干上附加一定的虚语素,表示语法意义。这种附加的语素就是前面讲过的屈折语素,一般又叫做“词尾”。像英语中的复数。
内部屈折:也叫语音交替或音位交替,指的是变化词根的语音表达语法意义。变化的可以是元音,也可以是辅音,可以重音的位置,或者声调,甚至两种或几种变化的综合运用。像英语begin的形态变化。
异根:指用不同的词根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像英语主宾格变化。
重叠:指的是用重复整个词或词的一部分来表示语法意义。像汉语中量、动、形的重叠。
B.分析性手段:属于分析性手段的有语序、虚词和语调。
语序:指的是用词在句子中排列顺序的不同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像汉语。
虚词:指的是用虚词来表示语法意义。英、汉。
语调:又叫句调,指的是句子的音高的变化模式。语调的不同有时也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
C.综合-分析性手段:属于这一种的如零形式、冠词、助动词、前(后)置词。
零形式:指的是不改变词形,直接用词的“原形”来表示某种语法意义。零形式是通过与“有形式”(即改变形式)形成对立而表示语法意义的。 冠词:名词前面的附加词对该词进行修饰或限制。如英语。
助动词:动词前后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像英语。
前(后)置词:表示词与词在话语中的各种关系。如汉语中的介词和方位词。

第3题:

如何理解“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正确答案:指频繁而严重的呕吐、泄泻致使体内津液大量丢失,气失其依附而随津液外泄,从而导致阳气暴脱亡失的危证,说明了气与津液的密切关系。

第4题:

如何理解“有定、无定”是一种语法范畴类型?结合语言实例说明。


正确答案:有定和无定是在名词身上体现出来的一组指称性特征,表示说话人对所言事物的指称性的认定。在印欧系语言中,一般是用定冠词和不定冠词来表示名词的有定性和无定性。例如英语中当表示有定时,一般是用定冠词“the”,不表示有定时,用“a/an”表示。汉语中表示有定、无定的意义,可以由语序实现,主语位置上出现的名词性成分倾向为有定,宾语位置上出现的名词性成分倾向为无定,例如“客人来了”和“来客人了”前者有定,后者无定。也可以通过指示代词“这、那”等实现。

第5题:

儿童语言学习的四范畴说认为,儿童的语言学习涉及()和语言交际环境范畴四个相互联系的范畴。

  • A、词汇范畴、语法规则范畴、语言规则范畴
  • B、语言内容的认知范畴、语言符号记忆范畴、语言表征范畴
  • C、语言规则范畴、语言内容的认知范畴、语言操作范畴
  • D、语言操作范畴、语法规则范畴、语言表征范畴

正确答案:C

第6题:

试结合实例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修辞和语言要素的关系的。


正确答案: 语音、词汇、语法;使组成双声叠韵的词语和对仗、押韵的句式使语言具有音乐感;二者关系密切,汉语的词汇丰富,都以广阔的用武之地;修辞与语法的关系,不同句式综合应用的表达效果是修辞的重要任务;后者是前者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

第7题: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哪些?结合语言实例说明。


正确答案: 常见的语法范畴主要包括性、数、格、时、体、态、式、人称、级、有定无定等。
⑴性主要是与名词、代词相关的语法范畴,表示名词、代词在语法上的性别类属。例如德语weib(妇女)、madchen(少女)、fraulein(年轻女士)在语法上是中性,在自然性别上都是女性。
⑵数主要是与名词、代词相关的语法范畴,表示事物、现象量的特征。一般用名词、代词的词形变化区别单数和复数,在有双数语法意义的语言中需要区分单数、双数和复数。如现代英语有单数和复数。
⑶格是表示词语之间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语法范畴,一般用名词和代词的形态变化表示其与句子中其他词的关系。例如俄语名词、代词都有格变化,有主格(作主语)、宾格(作直接宾语)、与格(作间接宾语)、属格(作定语,表示领属)、工具格(作状语,表示工具材料)、前置格(作状语,表示方位处所)六种格。
⑷时是与动词相关的语法范畴,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与参照时间(一般是说话时间)的时序关系,一般分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
⑸体是与动词相关的语法范畴,表示动作行为的各种阶段和状态。在不同的语言中,体范畴的内容、数量、表达方式往往不同。俄语有完成体和未完成体。
⑹态又称语态,是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主语与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态分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一般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
⑺式也称语式、语气、情态,是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句子的语气或情态,即说话人对所言行为动作的主观态度,一般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俄语有陈述式、命令式和虚拟式之分,希腊语有陈述式、命令式和愿望式。
⑻人称是表示动词与主语在人称上的一致关系的语法范畴,一般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⑼级是形容词和副词的语法范畴,表示性质状态的程度,一般通过形容词、副词的形态变化来区分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
⑽有定和无定是在名词身上体现出来的一组指称性特征,表示说话人对所言事物的指称性的认定。在印欧系语言中,一般是用定冠词和不定冠词来表示名词的有定性和无定性。

第8题:

什么是整体营销?结合实例说明如何展开整体营销?


参考答案:整体营销观念又称“全营销观念”。该观念认为,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企业间竞争的难度越来越大;而科技的迅速发展又使各国企业的生产技术甚至产品特性趋于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很难强调某一方面的优势,而必须整合企业的一切方面开展整体营销,树立全营销指导思想。整体营销的基本内容主要有:营销产品的整体性、活动的整体性、营销组合的整体性、营销主体的整体性、营销关系的整体性。第一,营销产品的整体性。指企业提供的产品应当集实用性、技术性、社会性、伦理性、道德性、文化性于一身,让顾客在各方面都满意。第二,营销活动的整体性。从营销的最终成果亦即从顾客的观点来看,市场营销就是整个企业。整体营销强调全员营销,全体员工参与,把营销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第三,营销组合的整体性。指企业要使其可控因素相互配合,构成有机整体。第四,营销组织的整体性。企业各部门要以营销部门为核心,统一协调地开展工作,这是实现营销活动整体性和营销组合整体性的基础和途径。第五,营销关系的整体性。

第9题:

“数”是有些语言的名词所具有的()。

  • A、语法范畴
  • B、语法形式
  • C、语法意义
  • D、词法范畴
  • E、语法手段

正确答案:A,C,D

第10题:

依恋的类型有哪些?结合实例谈谈如何形成孩子良好的依恋。


正确答案: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依恋的类型有: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反抗型依恋。
(1)安全型依恋。这类儿童在陌生情境中,把母亲作为"安全基地",去探究周围环境。母亲在场时,主动去探究;母亲离开时产生分离焦虑,探究活动明显减少。忧伤时易于被陌生人安慰,但母亲安慰更有效。母亲返回时,以积极的情感表达依恋并主动去寻求安慰。即使在忧伤时,婴儿也能通过与母亲的接触很快地平静下来,然后继续探究和游戏。
(2)回避型依恋。这类儿童在陌生的情境中,母亲是否在场对他们的探究行为没有影响。母亲离开时,儿童不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母亲返回时,也不主动寻求接触,而且当母亲接近时反而转过身去,回避母亲的亲密行为。在忧伤时,陌生人的安慰效果与母亲差不多,不表现出明显的陌生焦虑。
(3)反抗型依恋。这类儿童在陌生情境中,难以主动地去探究周围环境,而且探究活动很少,表现出明显的陌生焦虑。母亲离开时相当忧伤,但重逢时又难以安慰。实际上,这些儿童抗拒母亲的安慰和接触。他们的行为表现出一种愤怒的矛盾心理,对母亲缺乏信心,不能把母亲当做探究的"安全基地"。当母亲返回时,他们拒绝去探究,仍然表现出明显的焦虑不安。研究表明,安全型依恋儿童的母亲在教养过程中,在敏感性-不敏感性、接受-拒绝、合作-干扰、易接近-不理会等维度上得分较高。而另外两种儿童的母亲在几个维度上的得分都相对比较低。因此,为了让儿童形成良好的依恋,照料者应该:对儿童发出的各种信息能敏感及时地作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