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苏轼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题目
问答题
略谈苏轼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①苏轼的词在宋词的发展变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突破了传统词作的题材限制,扩大了词境。
②他的以诗为词,指出作词的向上一路,促进了词体的变革。
③相比于他的散文、诗歌,苏轼在词的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更大。
④苏轼对词体的全面革新,提高了词体的地位,使宋词能与唐诗并列而无愧色,以至被人们视为有宋一代文学的代表,这是他对宋代文学发展的大贡献。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传统词学观中,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词被视为“非本色”词,请谈一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论述苏、辛在词史发展中的地位。


正确答案:传统词学观以婉约词为正宗,而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词的审美规范。但是,一味坚持所谓的“本色”论,对宋词的发展实际上也是一种限制和约束,因此苏、辛的创作对宋词的发展仍具有积极意义。苏轼在内容在冲破了“艳科”的藩篱,扩大了词境,提高了词品;苏词放纵遒劲,开一代新风,转变了北宋词坛一味轻软的风格;他发展了词律,打破了声律的束缚,使词摆脱了对音乐的依赖,成为独立的诗体,为后来文人词的发展打开了无数“法门”;语言清新朴素,以清雄韶秀见长。而辛弃疾的词不仅延续了苏词的方向,写出了许多具有雄放阔大的气势的作品,而且以其蔑视一切陈规的豪杰气概,以及丰富的学养、过人的才华,在词的领域中进行极富个人特色的创造,在推进苏词的同时也突破了苏词的范围,开拓了词的更为广阔的天地。

第2题:

论述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正确答案: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首先,苏轼树立了诗词一体的词学观。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他在《与鲜于子骏》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其次,苏轼词对词境的开拓,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苏轼以前的词为应歌之曲子词,多写男女相思,写花间酒下的伤别。苏轼词抒发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变花间词婉转之态为激越、豪放,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个性。苏轼把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故苏词多为感事之作,有的还采用词题小序的形式确定表现的内容,交代创作动机,代表作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苏轼用纪实手法写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词的抒情贴近现实生活,词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题也由分离走向统一对应,使词的创作走向正视现实、面向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苏轼用词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结合起来,词品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
再次,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法是他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所谓“以诗为词”,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有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苏轼在词中与诗一样大量采用标题和小序的形式,使词的题序和词本文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在词中大量使事用典,也始于苏轼,词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江城子•密州出猎》具有较浓厚的叙事性和纪事性,但写射猎打虎的过程非三言两语所能穷形尽相,而作者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来作替代性的概括描写,就一笔写出了太守一马当先、亲身射虎的英姿。苏轼以诗为词的积极意义,在于改变了词的旧传统,增加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体式,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
最后,苏轼词的风格具有多样性。苏词像苏诗一样,表现出丰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虽然苏轼现存的词中,大多数词的风格仍与传统的婉约柔美之风比较接近,但已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体现出奔放豪迈、倾荡磊落的新风格。宋胡寅在《酒边集序》中称道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即揭示出苏轼这类词作所创造的一种新的美学风范。
在两宋词风转变过程中,苏轼是关键人物。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是苏轼为后代词人所指出的“向上一路”。

第3题:

略谈苏轼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正确答案: ①苏轼的词在宋词的发展变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突破了传统词作的题材限制,扩大了词境。
②他的以诗为词,指出作词的向上一路,促进了词体的变革。
③相比于他的散文、诗歌,苏轼在词的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更大。
④苏轼对词体的全面革新,提高了词体的地位,使宋词能与唐诗并列而无愧色,以至被人们视为有宋一代文学的代表,这是他对宋代文学发展的大贡献。

第4题:

试论苏轼对宋词的贡献。 


正确答案:苏轼的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突破了传统词作的题材限制,扩大了词境;他的以诗为词,指出作词的向上一路,促进了词体的变革。相比于他的散文、诗歌,苏轼在词的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更大。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人知东坡古诗、古文卓绝百代,不知东坡之词尤出诗文之右。”苏轼对词体的全面革新,提高了词体的地位,便宋词能与唐诗并列而无愧色,以至被人们视为有宋一代文学的代表,这是他对宋代文学发展的巨大贡献。
苏轼以诗为词对词体革新的贡献,主要表现于:
(1)苏轼将作诗的本领用于作词,“以诗为词”是他革新词体的关键。
(2)其“以诗为词”的主要特点,在于把词与诗看成是同等地位的文学样式,有意识以诗的意境、诗的创作方法人词,突破音乐对词体的约束,把依赖于音乐传播的歌辞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促成了词体的解放。
(3)苏轼使词由“歌者的词”转变为“士大夫”的词,侧重表现作者的旷达襟怀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较深人地反映了一个饱经忧患而襟怀开阔的士大夫文人的精神风貌。
苏轼是词史上一个词派的开创者,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揭幕人,苏词创作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其最主要的是为词这种文学样式品位的提高开辟了道路,准备了条件。苏轼词格既高,故为当世学人所崇尚。

第5题:

宋词的成就和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 宋词的成就:宋代三百余年,词的创作十分繁荣。今人唐圭璋所编《全宋词》共收作者1300余人,作品两万余首,盛况空前。从词的题材内容和艺术手法来看,凡诗、文可写之内容在词中均用,凡诗、文可用之表现手法在词中均用,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风格流派。北宋的柳永、苏轼,以其巨大的成就为宋词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的婉约、豪放也是从他们开始明显分化,双流并进,并且都深受他们的影响。此后,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将婉约词发展到最成熟的地步,而辛弃疾则将豪放词推向了顶峰;南宋中后期的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对词虽都有贡献,词的风貌也有新变,但总体而论,又回到了重形式的老路上去,标志着宋词已进入了暮年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说,词在宋代几乎走过了它的全过程。

第6题:

略谈苏轼词的多样化风格。


正确答案: ①苏轼的词作不仅“横放杰出”,也尽有许多极清空幽秀的作品,风格是多样化的。
②由于他在创作中自觉地、经常地转换词的风格,也由于他广泛的艺术兴趣,因而他的词不能以豪放囊括,也不能以婉约标称,而是豪爽旷放者有之,婉约蕴藉者有之,清秀淡逸者有之,古雅峭拔者有之,清丽圆转者有之,奇艳绝丽者有之。
③在苏轼的词中,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并不相互排斥,他的一些名作,倒是刚柔相济的,可以用苏轼自评其书的话“刚健含婀娜”来概括。

第7题:

苏轼的词在宋词发展史上有何地位?


正确答案: 苏轼对词最大的创造,一言以蔽之,就是以诗为词。具体表现在:
第一,内容上,打破了过去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的传统,举凡怀古、悼亡、山水、田园、仕途失意、报国雄心、人生奥秘等,无不可以入词。
第二,风格上,打破了以婉约为主的传统,既有婉约,又有豪放、清旷、幽美等。
第三,在词与音乐的关系上,打破了以词附属于音乐的传统,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工具。
第四,艺术手法上,变化多样。传统词往往上阙写景,下阙抒情,情从景出,情景交融,苏词打破传统程式,既有借景抒情之作,更多的则是随机应变,变化莫测,无一定之规,真正做到了融叙事、抒情、写景、议论于一体。
第五,语言上,高度诗化。总之,词发展到苏轼时,它的娱乐功能减弱了,而抒情的功能大大加强了,实际上已经成了诗的另一种形式

第8题:

试论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


正确答案: (1)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提出“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
(2)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
(3)“以诗为词”的手法则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
(4)苏轼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也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第9题:

试述柳永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正确答案: ⑴创体。柳永是慢词体制的开创者。由于他大量地创作慢词,奠定了长调的形式和体制,宋词乃始由小令阶段逐渐进入慢词阶段。长调慢词较之小令,篇幅增长,词体恢张,可开阖变化,有驰骋才情的余地。这就为苏轼革新词体和以诗为词‛创造了前提条件,士大夫可藉词抒写浩气逸怀,其性情抱负能充分表现于‚曲子词‛中。同时也使词在社会上广泛流行,遂有与传统五、七言诗争胜之势。
⑵创调。柳永的创体之功是基于他的创调。柳永慢词多用新调。今存宋词880多个词调中,约有100多个为柳词所创或首次使用。词的体制至柳永始备。柳永在词体和词调方面的开创,为宋词在表现功能和艺术风格的拓展奠定了基础。⑶俗色。柳词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其俗词不仅在表述风格上浅近俚俗、词语尘下,并且大大拓展了宋词的题材,将都市风貌与都市生活纳入词的表现范围,赢得‚凡有井水饮处都能歌柳词‛的声誉。
⑷手法。柳永不仅擅长写俗词,亦擅长写雅词。其雅词在艺术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赋为词,创造性地融合曲词和辞赋的长处,大大扩展了词的叙事言情空间。二是他的羁旅行役词不减唐人高处。
⑸影响。北宋词的发展,至柳永出而为一大变。他对慢词艺术的创制和推动,为后代许多词家的创作提供了取效的法门。

第10题:

苏轼对宋词的发展有什么突出贡献?


正确答案: 1、首先提出了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
2、在题材内容上,把词人的视野从传统的花间,尊前引到了人间社会。
3、在抒情词上,除了传统的风月柔情外,大胆开拓,把词体逐渐转化为文人言志抒情的工具。
4、在词风上,突破以往婉约派一统天下,开拓豪放词风,创作出高远清雄的意境,还开创了旷达词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