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伯吉斯于1923年提出的同心圆理论中,第三环为( )。A 工人居住区B 过渡区C 通勤区D 良好住宅区

题目
单选题
伯吉斯于1923年提出的同心圆理论中,第三环为(   )。
A

工人居住区

B

过渡区

C

通勤区

D

良好住宅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图为1929年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家伯吉斯提出的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的同心圆模型。读图回答第16~17题。



下列关于同心圆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查看材料

A.甲是高收入阶层的居住区域
B.乙是中产阶级住宅区域
C.丙是产业工人集中的住宅区
D.丁、戊都是工业地带

答案:C
解析:
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是建立在土地均质的基础上的,依据地租理论,市中心甲为中心商业区,乙为过渡性地带,丙为工人阶级住宅区,丁为中产阶级住宅区,戊为高级或通勤人士住宅区。

第2题:

美国学者伯吉斯提出的同心圆模式中的分区包括(  )。

A.中心商务区
B.工业地带
C.工人阶级住宅区
D.中产阶级住宅区
E.高级或通勤人士住宅区

答案:A,C,D,E
解析:
CBD最早是由美国学者伯吉斯(E W.Burgess)于1923年在其创立的“同心圆模式”中提出的,如图5-1所示。
图5-1 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

第3题:

伯吉斯的同心圆用地结构中,从市中心向外缘的第四环带是 ()。

A.中心商务区

B.工人住宅区

C.过渡地带

D.高级住宅区


正确答案:D

[答案] D

[解析] 参见教材P17

 

第4题:

同心圆理论是由伯吉斯于1923年提出的。根据他的理论,城市可以划分成几个同心网的区域,其中错误的是()

A.过渡区
B.工人居住区
C.良好住宅区
D.科技区

答案:D
解析:
根据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城市可以划分成五个同心圆的区域:居中的圆形区域是中央商务区,这是整个城市的中心,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市民生活和公共交通的集中点。第二环是过渡区,是中央商务区的外围地区,是衰败了的居住区。第三环是工人居住区,主要是产业工人(蓝领工人)和低收入的白领工人居住的集合式楼房、单户住宅或较便宜的公寓所组成。第四环是良好住宅区,这里主要居住的是中产阶级,有独门独院的住宅和高级公寓和旅馆等,以公寓住宅为主。第五环是通勤区,主要是一些富裕的、高质量的居住区,上层社会和中上层社会的郊外住宅坐落在这里,还有一些小型的卫星城,居住在这里的人大多在中央商务区工作,上下班往返于两地之间。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第5题:

下列哪项属于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描述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式( )

A.高租金的居住区沿着交通线由中心向外发展
B.工业由内城转移到离中央商务区最近的过渡地带
C.大城市的生长是综合了多个中心的作用
D.住房向低级阶层居民过滤,居民向高级居住区过滤

答案:B
解析:
伯吉斯:同心圆模型(由中心向外围分别是:中央商务区、过渡带、工人居住带、居住地带、通勤地带);人口迁居的侵入一演替理论(迁居像波浪一样向外传开)。
霍伊特:扇形模型(混合性土地发展,每类用地以扇形方式向外扩展,高租金用地沿交通线或湖滨河岸线发展,低租金的限制在差环境中,中等的位于高租金用地两侧。是同心圆模型的延伸和发展。);人口迁移的过滤理论便来自霍伊特的扇形模型。

第6题:

美国学者伯吉斯提出的同心圆模式中的分区包括(  )。

A、中心商务区
B、工业地带
C、工人阶级住宅区
D、中产阶级住宅区
E、高级或通勤人士住宅区

答案:A,C,D,E
解析:
CBD最早是由美国学者伯吉斯(E W.Burgess)于1923年在其创立的“同心圆模式”中提出的,如图5-1所示。

第7题:

下列任务与其代表作的连接中,正确的是()

A:伯吉斯一提出著名的“同心圆模型”
B:哈里斯一提出城市边缘区的内部结构
C:厄尔曼—提出城市边缘区的术语
D:伯吉斯一提出著名的“扇形模型”

答案:A
解析:
伯吉斯以芝加哥为原型,首先提出了著名的同心圆模型,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哈里斯和厄尔曼提出了“多核心模型”。霍伊特根据城市土地租金的分布,归纳出城市空间结构的扇形模型。

第8题:

下图为1929年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家伯吉斯提出的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的同心圆模型,

下列关于同心圆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高收入阶层的居住区域
B.乙是中产阶级住宅区域
C.丙是产业工人集中的住宅区
D.丁、戊都是工业地带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城市功能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结构模式,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有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家伯吉斯认为在城市不断扩张的同时,形成了不同质量的居住带,由内向外依次为:①市中心为商业中心区;②过渡带;③工人住宅带;④良好住宅带;⑤通勤带。

A项:甲为中心商业区。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乙是过渡带。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丁为中产阶级住宅区,戊为通勤人士住宅区。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9题:

同心圆理论是由伯吉斯于1923年提出的,根据他的理论,城市可以划分成几个同心圆的区域,其中包括( )。

A.过渡区
B.工人居住区
C.良好住宅区
D.通勤区
E.科技区

答案:A,B,C,D
解析:
同心圆理论(Concentric Zone Theory)是由伯吉斯(E.W.Burgess)于1923提出的。根据他的理论,城市可以划分成五个同心圆的区域,即:居中的圆形区域是中心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即CBD);第二环是过渡区(ZoneinTransition);第三环是工人居住区(Zoneof Workingmens Homes);第四环是良好住宅区(ZoneofBetterResidenses);第五环是通勤区(CommutersZone)。

第10题:

同心圆理论中,第三环是( )。

A.工人居住区
B.过渡区
C.中央商务区
D.通勤区

答案:A
解析:
根据伯吉斯的理论,城市可以划分成五个同心圆的区域:居中的圆形区域是中心商务区,这是整个城市的中心,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市民生活和公共交通的集中点。第二环是过渡区,是中心商务区的外围地区,是衰败了的居住区。第三环是工人居住区,主要是产业工人(蓝领工人)和低收入的白领工人居住的集合式楼房、单户住宅或较便宜的公寓所组成。第四环是良好住宅区,这里主要居住的是中产阶级,有独门独院的住宅和高级公寓和旅馆等,以公寓住宅为主。第五环是通勤区,主要是一些富裕的、高质量的居住区,上层社会和中上层社会的郊外住宅坐落在这里,还有一些小型的卫星城,居住在这里的人大多在中心商务区工作,上下班往返于两地之间。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