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原初引力波,它和()有关。

题目
单选题
所谓原初引力波,它和()有关。
A

宇宙振荡

B

星系演化

C

生命体起源

D

宇宙大爆炸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所谓非理想溶液是指不同种分子间的吸引力与同种分子间的吸引力相等的混合物。


正确答案:错误

第2题:

WiFi的本质是()

  • A、光波
  • B、引力场波
  • C、电磁波
  • D、声波

正确答案:C

第3题:

“引力波”,听名字给人一种曼妙舞动的韵律之美,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曾描述“引力波以光速迅速扩散,充满整个宇宙”。引力是由于质量引发的时空扭曲所造成,任何有质量的物体加速运动都会对周围的时空产生影响,时空在伸展和压缩的过程中会产生振动,这些振动就是引力波。这些波动,可以想象为将一块石子投入水中所掀起的涟漪。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引力波的:

A.命名理由
B.传播方式
C.形成原理
D.研究成果

答案:C
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通过听名字的感受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引出“引力波”的话题。接下来具体论述了引力波是如何形成的。
第二步,对比选项,只有C项是形成原理,故正确。A项、B项和D项文段均没有提及,无中生有,故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第4题:

关于引力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引力波是电磁波
  • B、引力波难以被监测到
  • C、引力波的存在已被间接证明
  • D、引力波没有严格的球面波

正确答案:A

第5题:

所谓原初引力波,它和()有关。

  • A、宇宙振荡
  • B、星系演化
  • C、生命体起源
  • D、宇宙大爆炸

正确答案:D

第6题:

原初演替和次生演替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 根据演替开始时地段的性质,可分为原初演替和次生演替。
原初演替是指在从未有过生物的裸地上开始的演替,在裸露的岩石表面开始的原初演替称为旱生演替;从湖底或河湾发生的原初演替称为水生演替。
次生演替则是在原有生物群落被破坏后的地段上进行的演替,如全伐后的林迹地、弃耕后的农田都会发生次生演替。这些地段虽然没有植被,但在土壤或基质中可能保留有部分植物繁殖体。
原生植被遭外力破坏后即发生次生演替。引起次生演替的外力有自然因素和人类的经济活动。其中人类的破坏是最严重和最主要的,大多数次生演替是人类的干扰作用下开始的。原生演替常要经过千年以上漫长时间的发展才能达到顶级群落。次生演替开始于环境条件比较优越的裸地,加上有原来存留的种子,附近通常有未遭破坏的植被,次生演替进程较快,可以在数百年甚至数十年内完成。

第7题:

PSⅡ和PSI的反应中心色素、原初电子供体、原初电子受体分别是()和P700、脱镁叶绿素和(),以及水和()。


正确答案:P680;单体叶绿体a;质体蓝素

第8题:

字宙中引力波来自天体的能量和质量变化,不不同频率的引力波对应于不同的天体物理过程。引力波谱的分析表明,地面观测到的高频引力波主要对应于致密双星的引力辐射。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在地面用共振天线探测引力波,但是由于灵敏度不够而未获得肯定的结果。9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用激光干涉方法在地面测量引力波,臂长分别达到4公里、3公里、600米和300米,其技术水平相较于共振天线法的探测灵敏度提高了了四个数量级,使得引力波观测站最终能够直接观测到引力波的信号。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探测引力波的方法
B.引力波谱的分析技术
C.引力波探测技术的演进
D.引力波对应的天体物理过程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主旨概括。
文段开头引出话题“引力波”,后文通过时间词“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以来”构成的并列关系,向我们介绍了“引力波探测技术的演进”,C项当选。A、B、D项均未提及“探测技术的演进”,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第9题:

在搜索引擎中,搜索“引力波 黑洞”和搜索“黑洞引力波”所产生的结果相同。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北京时间2017年10月16日22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和室女座引力波天文台(Virgo)于8月17日首次发现()并合引力波事件,国际引力波电磁对应体观测联盟发现该引力波事件的电磁对应体。

  • A、双中子星
  • B、双脉冲星
  • C、双白矮星
  • D、蟹状星云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