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42岁,于1年前,领前部出现肿块,按之较硬,肿块长时间未消退,并伴有胸闷、纳差、苔薄白、脉弦。此病例中医证型是().

题目
单选题
男,42岁,于1年前,领前部出现肿块,按之较硬,肿块长时间未消退,并伴有胸闷、纳差、苔薄白、脉弦。此病例中医证型是().
A

肝火治盛

B

脾肾阳虚

C

心肝阴虚

D

痰阻血瘀

E

阴虚火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男,45岁。胃脘无节律性胀痛半年,伴两胁不舒,呕吐吞酸纳差,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其证型是

A、气血亏虚

B、肝胃不和

C、脾胃虚寒

D、痰食交阻

E、痰瘀内结


参考答案:B

第2题:

患者,女,40岁。双侧乳房肿块伴疼痛半年,乳房胀痛,乳房肿块随喜怒消长,伴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苔薄黄,脉弦滑。其中医证型为

A、气滞热壅证

B、热毒炽盛证

C、正虚毒恋证

D、肝郁痰凝证

E、冲任失调证


参考答案:D

第3题:

患者,男,50岁。多年存在的颈部肿块突然迅速增大,质变硬,吞咽时上下移动受限,伴胸闷,舌苔薄白,脉弦。其证型是

A、热毒蕴结证

B、痰郁气结证

C、瘀血内阻证

D、毒热未尽证

E、痰凝毒聚证


参考答案:E

第4题:

患儿男性,6岁,颈前出现肿块,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胸闷,纳差,苔薄白或白腻,脉弦,其证候是

A、肝郁气滞

B、气郁痰阻

C、痰结血瘀

D、肝火炽盛

E、阴虚火旺


参考答案:C

第5题:

颈前肿块,按之较硬,肿块经久未消,胸闷纳差,苔白腻,脉弦。其治法为

A、疏肝解郁,化痰消瘿

B、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C、化痰软坚,消瘿散结

D、化痰解郁,利气散结

E、理气化痰,软坚散结


参考答案:B

第6题:

肉瘿,肿块柔韧,随吞咽上下移动,伴有急躁易怒、汗出心悸、形体消瘦、月经不调,舌红,苔薄,脉弦。所属的中医证型是

A.肝郁气滞证

B.气滞痰凝证

C.气阴两虚证

D.风热痰凝证

E.气滞血瘀证


参考答案:C

第7题:

患者,女,58岁,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胸闷,纳呆,舌质暗或紫,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宜选用

A、天王补心丹

B、一贯煎

C、消瘰丸

D、海藻玉壶汤

E、栀子清肝汤


参考答案:D

第8题:

病例摘要:陈某,女,36岁,已婚。患者1年前出现右侧乳房间断胀痛,可触及乳房肿块。在当地医院B超提示"乳腺囊性增生"。平素善郁易怒,时有胸闷、胁胀,眠不实。纳谷不香。二便尚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乳岩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乳房肿块伴疼痛1年。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双侧乳房均出现肿块,伴疼痛,与情绪相关,故诊断为乳癖。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气血瘀滞,痰凝瘀血阻于乳络,故致乳房肿块,伴疼痛;肝郁不舒,故胸闷胁胀,善郁易怒,眠不实;肝木克土,脾失健运,故见纳谷不香。舌质淡红,苔薄白微腻,脉弦细,均为肝郁痰阻之象。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乳癖与乳岩的鉴别:二者都可以见到乳房肿块。区别在于,乳岩多发生于40~60岁中老年妇女,多无疼痛,逐渐长大,肿块质地坚硬如石,表面凹凸不平,边缘不清,活动度差,后期破溃如菜花样,预后较差。乳癖是以乳房有形状大小不一的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一般预后较好。诊断:中医疾病诊断:乳癖 中医证候诊断:肝郁痰凝证中医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剂:逍遥蒌贝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第9题:

病人颈前出现肿块,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胸闷,纳差,苔薄白,脉弦,治宜选用

A.柴枳半夏汤

B.柴胡疏肝散

C.逍遥散

D.海藻玉壶汤


正确答案:D

第10题:

病例摘要:毛某,男,60岁,已婚,农民。2015年6月20日初诊。患者3周前下水劳作,当晚出现足胫浮肿。现症: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阴水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水肿(阳水)。中医证型诊断:水湿浸渍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足胫浮肿为主症,辨病为水肿。现症见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辨证为水湿浸渍证。水湿内侵,脾气受困,脾阳不振。中医病证鉴别:阳水病因多为风邪、疮毒、水湿。发病较急,每成于数日之间,肿多由面目开始,自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兼有寒热等表证,属表、属实,一般病程较短。阴水病因多为饮食劳倦、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脏腑亏损,发病缓慢,肿多由足踝开始,自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属里、属虚或虚实夹杂,病程较长。治法:运脾化湿,通阳利水。方剂名称: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桑白皮9g,陈皮9g,大腹皮9g,茯苓皮9g,生姜皮9g,苍术10g,厚朴10g,草果6g,桂枝10g,白术20g,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