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级
Ⅲ级
Ⅳ级
Ⅱ级
Ⅴ级
第1题:
支气管哮喘呼吸困难的特点是
A.吸气时三凹征
B.呼气费力,呼气音延长,伴广泛湿啰音
C.体力活动时加重,休息时缓解
D.平卧时加重,端坐位减轻
E.夜间入睡后发作
第2题:
气道异物时呼吸困难的特点是
A.吸气时三凹征
B.呼气费力,呼气音延长,伴哮鸣音
C.体力活动时加重,休息时缓解
D.平卧时加重,端坐位减轻
E.夜间入睡后发作
第3题:
患者,男,70岁。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近3年来劳累后心悸、气促。入院时紫绀明显,呼吸困难。该患者应采取的体位是
A.仰卧位
B.侧卧位
C.膝胸位
D.端坐位
E.头高足低位
第4题:
患者男,70岁。反复咳嗽、咳痰十余年。近3年来劳累后心悸、气促,入院时发绀明显,呼吸困难,应采取的体位为
A、仰卧位
B、侧卧位
C、头高足低位
D、端坐位
E、膝胸位
第5题:
患者,女性,45岁。反复咳嗽、咳痰5年余,近3年来劳累后心悸、气促。入院时有明显发绀,呼吸困难,应取
A.仰卧位
B.侧卧位
C.端坐位
D.中凹卧位
E.头高足低位
第6题:
患者女,20岁,因外出旅游后出现呼吸困难、喘息入院。入院后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入院,护士应协助患者取()。
A.平卧位
B.端坐位
C.半坐位
D.左侧卧位
E.头低脚高位
第7题:
患者女,54岁
主诉:活动后胸闷、气短10年,加重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1周。
现病史:患者10年前自觉胸闷、心慌、气短,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曾在当地医院以“心肌病”间断治疗(用药不详),病情时轻时重。近1周因“上呼吸道感染”渐觉活动后胸闷、气短症状加重,伴咳嗽、咳痰、痰呈白色泡沫状、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伴双下肢浮肿。
该患者心功能不全的原因是什么?
本次心力衰竭加重的诱因有哪些?
你认为病人发生了哪种类型的心力衰竭?
该病人先后出现了哪些形式的呼吸困难?
该病人出现下肢水肿的机制是什么?
患者的肝脏功能为什么不正常?
答案:
1、心脏负荷过重。包括前负荷、容量负荷和后负荷、阻力负荷过重,长期负荷过重可引起继发性心肌收缩减弱,心功能不全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心肌的收缩功能下降,使心脏前向性排血减少,造成血液淤滞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产生的症状。
2、感染加重的心力衰竭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可加重肺淤血,从而诱发或加重心衰。感染可出现心率加快,心排量增加,加重心脏负荷。部分感染可伴贫血,减少心肌供血、供氧。感染可伴发热,随之造成机体氧耗增加,亦不利于心肌供氧。
3、左心衰竭
4、心源性呼吸困难:淤血导致毛细血管压升高.聚集在肺泡和肺组织间隙中,而形成肺水肿。肺水肿影响肺泡壁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妨碍肺的扩张和收缩.引起通气和换气的功能异常,致使肺泡内氧分压降低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刺激和兴奋,病人感觉呼吸费力。
5、心源性水肿:主要是右心衰竭的表现,发病机制主要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钠水潴留以及静脉淤血,毛细血管滤过压减少,组织液回吸收减少所致。水肿特点是首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位,水肿为对称性、凹陷性。常合并右心衰竭的其他的表现。
6、心源性肝病主要有以下类型:
心衰时肝功能化验异常、淤血性肝纤维化: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肝脏灌注减少及瘀血可致肝细胞萎缩、变性、坏死及肝功能损伤,称为瘀血性肝病或瘀血性肝损伤长期淤血损伤,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形成瘀血性肝纤维化和瘀血性肝硬化或称心源性肝硬化。
心源性缺血性肝炎:肝脏急性缺血、缺氧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功能损伤,即可称为缺血性肝病、缺血性肝炎或缺氧性肝坏死。
心源性肝硬化:主要是其脏壁两层纤维组织增生粘连,使心脏在舒张中,末期充盈受限,回心血量减少,导致上、下腔静脉压上升,尤其在上、下腔静脉入口部位由于粘连形成纤维环更使症状加重,有静脉回流受限的症状
第8题:
某患者,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近5年来劳累后心悸、气促。入院时发绀明显,呼吸困难,应取
A.中凹位
B.侧卧位
C.俯卧位
D.斜坡卧位
E.端坐位
第9题: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指
A、发生于夜间,劳累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呼吸困难,休息可缓解
B、多发生在夜间,睡眠中突然憋醒,被迫坐起
C、患者不能平卧,被迫取坐位或半卧位
D、夜间体力活动时发生呼吸困难,口含硝酸甘油可缓解
E、夜间入睡前发生呼吸困难,被迫站立位伴咳粉红色泡沫痰
第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