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麦粒肿、外麦粒肿及霰粒肿如何鉴别诊断及治疗?

题目
问答题
内麦粒肿、外麦粒肿及霰粒肿如何鉴别诊断及治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多偶然自行发现,一般无症状( )

A.内麦粒肿

B.外麦粒肿

C.霰粒肿

D.银屑性睑缘炎

E.溃疡性睑缘炎


正确答案:C

第2题:

霰粒肿又称

A、麦粒肿

B、睑缘炎

C、睑缘疖

D、睑板腺炎

E、睑板腺囊肿


参考答案:E

第3题:

因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分泌物潴留,刺激周围组织而形成的睑板慢性肉芽肿称为

A、睑板腺囊肿(霰粒肿)

B、内麦粒肿

C、外麦粒肿

D、内睑腺炎

E、外睑腺炎


参考答案:A

第4题:

麦粒肿和霰粒肿在形成原因、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上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麦粒肿为细菌(常见为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睑腺体的急性炎症,根据受累腺组织的不同部位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外麦粒肿是睫毛毛囊所属的皮脂腺(Zeiss腺)受感染,俗称“偷针眼”。初起时痒感逐渐加剧,眼睑水肿、充血,有胀痛和压痛,在近睑缘处可触到硬结。发生在外眦部者疼痛特别显著,外侧球结膜水肿,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数日后硬结逐渐软化,在睫毛根部有黄色脓头,积脓一经穿破皮肤,向外排出,红肿迅速消退,疼痛亦随之减轻。内麦粒肿为睑板腺急性化脓性炎症。因睑板腺被牢固的脸板组织包围,病变较深,故眼睑红肿不很明显。腺体化脓后在充血的结膜面可隐见灰黄色的脓头,多突破睑板和结膜的屏障,而流入结膜囊,也有的从睑板腺开口处排出,个别的可穿破皮肤。脓液排出后,红肿即消退。如果致病菌毒性剧烈,则在脓液未向外穿破前,炎症已扩散,侵犯整个睑板而形成眼睑脓肿。早期治疗可于眼结膜囊滴抗生素眼药水;局部湿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炎症消散;应用超短波也有较好疗效。脓肿形成后,如未溃破或虽溃破但排脓不畅,应在用抗生素的基础上作切开引流。无论内、外睑腺炎,切开切忌过早或挤压排脓,以免炎症扩散,引起海绵窦静脉炎或眼睑蜂窝织炎。炎症广泛严重者,应卧床休息,大便勿秘结,及早全身使用抗生素或中药清热解毒剂。顽固复发病例除考虑用自身疫苗注射外,应检查有无糖尿病的可能。霰粒肿亦称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出口阻塞,分泌物潴留引起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儿童及成年人均可罹患。病程缓慢,眼睑表面皮肤隆起可触及硬结,硬块大小不等,大如樱桃,小如绿豆,与皮肤无粘连,无压痛,相应睑结膜面呈紫红或灰红色隆起。多发生在上睑,也可上、下睑并发,可单个亦可多个同时或先后发生。小型者可自行吸收,较大的很难吸收,一般结节长期不变,偶可自行破溃,排出胶样内容物后在结膜面上形成肉芽组织。小而无症状的可以不必治疗,任其自行吸收消散,大而伴有自觉症状的或发生肉芽者,应作手术切除。老年复发患者应注意与睑板腺癌鉴别,手术时应送活检以排除睑板腺癌。

第5题:

麦粒肿属于

A.霰粒肿

B.霰粒肿感染

C.泪腺炎

D.睑板腺炎

E.毛囊炎


正确答案:D

第6题:

因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分泌物潴留,刺激周围组织而形成的脸板慢性肉芽肿称为 ( )

A.睑板腺囊肿(霰粒肿)

B.内麦粒肿

C.外麦粒肿

D.内睑腺炎

E.外睑腺炎


正确答案:A

第7题:

椒疮类似于西医学之( )。

A、结膜滤泡症

B、眼睑湿疹

C、沙眼

D、麦粒肿

E、霰粒肿


参考答案:C

第8题:

睑结膜可见黄色脓点( )

A.内麦粒肿

B.外麦粒肿

C.霰粒肿

D.银屑性睑缘炎

E.溃疡性睑缘炎


正确答案:A

第9题:

以眼睑皮下的无痛性肿物为主征的疾病有

A.内麦粒肿
B.皮脂腺腺癌
C.外麦粒肿
D.霰粒肿

答案:B,D
解析:

第10题:

以眼睑皮下的无痛性肿物为主征的疾病有

  • A、霰粒肿
  • B、内麦粒肿
  • C、外麦粒肿
  • D、皮脂腺腺癌

正确答案: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