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骨髓穿刺术。

题目
问答题
简述骨髓穿刺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骨髓穿刺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有哪些?


答案:
解析:
适应证:各种原因不明的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临床怀疑白血病或白血病治疗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出现原因不明需作骨髓检查或培养者:骨髓腔注射给药治疗白血病:骨髓干细胞培养或骨髓移植。
禁忌证:血友病者禁作骨髓穿刺。有出血倾向者,操作时应特别注意。

第2题:

简述腰椎穿刺术。


正确答案: (一)准备工作
1.用物准备清洁盘、腰椎穿刺包、无菌试管若干、乙醇灯、火柴,注射用药(按需准备)。
2.患者准备嘱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边垂直,头前屈,双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用一手帮助挽头,另一手挽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增宽椎间隙,以利进针。
3.医师准备熟记操作方法,戴好口罩及帽子。
(二)操作方法
1.常选用两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交会处(相当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作为穿刺点,也可在上一或下一个腰椎棘突间隙进行。
2.常规消毒皮肤,带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局部麻醉,达椎间韧带。
3.穿刺:用左手拇指及示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从棘间隙与脊柱呈垂直方向,针头斜面向上缓慢进针。成人进针深度4~6cm,儿童2~4cm。如触及骨质,将针头后退少许,并稍偏向头部方向摧进。穿过黄韧带及硬脊膜时有突然落空感,此时缓慢拔出针芯即有脑脊液流出。
4.立即快速接上测压管测压。可见脑脊液在测压管内上升到一定水平后液面随呼吸轻微波动,记录此时的压力值,即为初压。正常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O或40~50滴/min。
若做Queckenstedt试验,了解蛛网膜下隙有无阻塞,在测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s,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正常时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迅速升高1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s,迅速降至原来水平,称梗阻试验阴性,示蛛网膜下隙通畅。若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不升高,为梗阻试验阳性,示蛛网膜下隙完全阻塞。若压迫后压力缓慢上升,松开后又缓慢下降,示不完全阻塞。颅内压增高者禁做此试验。
5.移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常规、生化、免疫学检验,必要时送细菌培养及细胞学检查。
6.收集脑脊液完毕,插入针芯后一起拔出穿刺针,针孔处消毒后,盖上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
7.术后患者去枕平卧或俯卧4~6h,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
(三)注意事项
1.疑有颅内压增高者除急性脑膜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外,宜在腰穿前做必要检查,如颅脑CT、MRI。
2.患者如不安、躁动和不能合作可在镇静药或麻醉下进行穿刺。
3.穿刺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神志、脉搏、呼吸、面色等,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予以处理。如有瞳孔散大、呼吸节律改变、意识不清等脑疝症状,立即停止放液,并做相应处理。
4.无菌操作及消毒应严格,以免造成人为颅腔及脊髓腔内感染。
5.腰椎穿刺后,尤对颅内压增高者,术后12~24h,应注意其神志、脉搏、呼吸、血压及瞳孔等变化。
6.椎管内注药时先放液,再注药,应注意药物剂量及浓度,并不断用脑脊液稀释,等量交换,速度宜慢,以减少颅压波动及药物刺激。
(四)质量要求
1.患者体位正确。
2.穿刺部位选择正确。
3.消毒、铺巾、无菌操作、局部麻醉操作正确、规范。
4.穿刺操作正确、规范。
5.术毕处理及指导患者术后体位正确。
6.熟悉腰椎穿刺术注意事项。

第3题:

应特别强调术中不能咳嗽的诊疗检查是

A.纤维胃镜检查术

B.胸腔穿刺术

C.腹腔穿刺术

D.骨髓穿刺术

E.腰椎穿刺术


正确答案:B

第4题:

骨髓穿刺术的适应征


正确答案:血液系统疾病,如各种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如疟疾、黑热病、伤寒等;疑有骨髓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借助骨髓内发现特殊细胞诊断高雪氏病、尼曼匹克氏病;败血症可行骨髓培养了解病原菌。

第5题:

简述锁骨下静脉穿刺术。


正确答案: (一)适应证全胃肠外营养疗法,中心静脉压测定,须长期静脉输液而周围血管塌陷、硬化、纤细脆弱不易穿刺者。
(二)用物准备清洁盘,小切开包,穿刺针,导引钢丝,扩张管,深静脉留置导管,0.4%枸橼酸钠生理盐水或肝素稀释液(肝素15~2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1%甲紫。
(三)方法1.经锁骨上穿刺术(1)采用头低肩高位或卧位,头转向对侧,显露胸锁乳突肌的外形,用1%甲紫划出该肌锁骨头外侧缘与锁骨上缘所形成的夹角,该角平分线的顶端或其后0.5cm左右处为穿刺点。(2)常规消毒皮肤,铺消毒巾。(3)用2ml注射器抽吸1%普鲁卡因子已标记的进针点做皮内与皮下浸润麻醉,针尖指向胸锁关节,进针角度30°~40°,边进针边抽回血,试穿锁骨下静脉,以探测进针方向、角度与深度。一般进针2.5~4cm即达锁骨下静脉。(4)按试穿的方位将穿刺针迅速通过皮肤,再穿刺锁骨下静脉,见回血后固定穿刺针,取下注射器,经穿刺针送入导引钢丝,退出穿刺针,沿导引钢丝插入扩张管,扩张皮肤及皮下组织,退出扩张管,沿导引钢丝送入静脉留置导管,插入长度15cm左右,退出导引钢丝,接上输液导管。(5)将小纱布垫于进针点处,其上以无菌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或用一次性贴膜覆盖,固定。如系小儿,可在穿刺点处穿一缝线,将导管结扎固定,以便长期保留。2.经锁骨下穿刺术(1)体位及准备同上。(2)取锁骨中点内侧1~2cm处(或锁骨中点与内1/3之间)锁骨下缘为穿刺点,一般多选用右侧。(3)局部用1%普鲁卡因浸润麻醉,在选定的穿刺点处进针,针尖指向头部方向,与胸骨纵轴约呈45°,与皮肤呈10°~30°。进针时针尖先抵向锁骨,然后回撤,再抬高针尾,紧贴锁骨下缘负压进针,深度一般为4~5cm。若通畅抽出暗红色静脉血,则移去注射器,导入导引钢丝。按上述锁骨上穿刺法插入深静脉留置导管。
(四)注意事项1.锁骨下静脉穿刺,如技术操作不当,可发生气胸、血肿、血胸、气栓、感染等并发症,故不应视为普通静脉穿刺,应注意掌握适应证。2.躁动不安而无法约束者,不能取肩高头低的呼吸急促患者,胸膜顶上升的肺气肿患者,均不宜施行此术。3.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4.由于深静脉导管置入上腔静脉,常为负压,输液时注意输液瓶绝对不应输空;更换导管时应防止空气吸入,发生气栓。5.为了防止血液在导管内凝固,在输液完毕,用肝素盐水或0.4%枸橼酸钠溶液冲注导管后封管。6.导管外敷料一般每日更换1次,局部皮肤可用乙醇棉球消毒。7.穿刺时注意判断动静脉,依据:血的颜色、穿刺针内血液液面波动、穿刺抽取的血液血氧饱和度、接静脉输液袋判断压力或接压力换能器测定压力及波形。8.误穿动脉则退针压迫5~15min,导管损伤动脉应予加压包扎。9."J"形导丝的弯曲方向必须和预计的导管走向一致,并保证引导丝置入过程顺畅,否则会出现引导丝打折或导管异位的情况。有时可能出现血管瘪陷使引导丝不能置入,则可选用套管针穿刺,见到回血后,先将套管顺入血管,再经套管下引导丝。10.置入导管时必须首先将导丝自导管的尾端拉出,以防引导丝随导管一起被送入血管引起严重后果。
(五)质量要求1.熟悉穿刺适应证。2.病人体位正确。3.穿刺点的选择正确。4.消毒、铺洞巾、局部麻醉、无菌操作正确、规范。5.穿刺进针方向、术后置管正确。6.熟悉注意事项。

第6题:

简述腹膜腔穿刺术。


正确答案: (一)准备工作1.用物准备治疗盘、腹腔穿刺包、腹带、安全针、塑料围裙及中单、水桶、手套、无菌试管4~6只(留送常规、生化、细菌、酶学、病理细胞学检查标本等,必要时加抗凝药),如须腹膜腔内注射药物,应备好所需药品,备好急救药品等。2.患者准备嘱患者先排空尿液,以免刺伤膀胱。患者体位:扶患者坐在靠背椅上,或取平卧位或斜坡卧位。腹腔积液量少者,则采取侧卧位。背部铺好腹带,腹下部系塑料围裙及中单。3.医师准备熟记操作方法,戴好口罩及帽子。(二)操作方法1.穿刺部位(1)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常为左侧),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2)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1.0cm、偏左或偏右1.5cm处(避开腹自线),此处无重要器官且易愈合。(3)侧卧位,在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延长线交界处,此处常用于诊断性穿刺。(4)包裹性分隔积液,须在B超指导下定位穿刺。2.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3.用局麻药由皮肤至腹膜壁层做局部麻醉。4.穿刺:术者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后穿刺点垂直刺入腹壁,待抵抗感突然消失后,表示针尖已进入腹膜腔,可以抽取少许腹腔积液于无菌管中以便送检。然后可接乳胶管于针栓,放腹腔积液于容器中。放液不宜过快过多,放液中助手应逐渐收紧腹带,不可突然放松,并同时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脉搏、呼吸、血压等。如出现晕厥、休克应立即停止放液,使其平卧,给予输液、扩容等紧急处理。5.术后处理:拔出穿刺针。用纱布揉压针孔,以闭合穿刺针眼防止腹腔积液外渗,局部涂以碘酒、盖无菌纱布并以胶布固定。如大量放液后须加用腹带。如针孔有腹腔积液渗出,可涂以火棉胶封闭。(三)注意事项1.过多放液可能引起晕厥或休克、水与电解质紊乱、血浆蛋白丢失等,故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予放液。肝硬化患者一次放液不宜超过3000ml,但在维持大量输入清蛋白的基础上也可大量放液。2.若放出液体为血性者,取得标本后,应停止抽吸或放液。3.放腹腔积液时若流出不畅,可稍移动穿刺针或稍变换体位。4.腹腔穿刺放液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至少12h。5.放液前后应测量腹围、脉搏、血压及复查腹部体征,以便观察病情变化。(四)质量要求1.术前嘱患者排尿,患者体位正确。2.消毒、无菌操作正确、规范。3.穿刺部位选择正确。4.局部麻醉及穿刺操作方法正确、规范。5.熟悉放腹腔积液注意事项。

第7题:

简述骨髓穿刺术。


正确答案: (一)准备工作1.用物准备治疗盘、骨髓穿刺包、手套、洁净玻片6~8张、推片1张,须做细菌培养者准备细菌培养瓶。2.患者准备根据不同穿刺部位采取不同体位。3.髂前上棘穿刺术患者取仰卧位。4.髂后上棘穿刺术患者取侧卧位。5.胸骨柄穿刺术患者取仰卧位,肩背部垫枕使得头尽量后仰,并转向左侧,充分暴露胸骨上切迹。6.脊椎棘突穿刺术患者取侧卧或反向坐于椅上,将两臂放于椅背上,头枕于臂上。7.医师准备熟记操作方法,戴好口罩及帽子。
(二)操作方法1.穿刺部位(1)髂前上棘穿刺点选在髂前上棘后1~2cm。(2)髂后上棘穿刺点取骶椎的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3)胸骨柄穿刺点,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的位置,胸骨较薄,胸骨后为心房和大血管,严防穿通胸骨发生意外。(4)脊椎棘突穿刺点,为腰椎棘突突出处。2.消毒穿刺区皮肤。解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包内器械,铺无菌孔巾。3.在穿刺点做皮肤、皮下、骨膜局部麻醉。4.将骨髓穿刺针的固定器固定在离针尖适当长度处(髂骨穿刺约1.5cm,胸骨穿刺约1.0cm)。用左手的拇指和示指将穿刺部位皮肤拉紧并固定;以右手持穿刺针与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穿刺,则应保持针体与骨面成30°~40°;当针头接触骨质后,将穿刺针左右转动,缓缓钻刺入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直立不倒时为止。5.拔出穿刺针的针芯,接上无菌、干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适当用力抽吸,即有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吸取0.1~0.2ml骨髓液,做涂片用。如做细菌培养,则宜取1.5ml。6.取得骨髓液后,将注射器及穿刺针迅速拔出,在穿刺位置盖以消毒纱布,按压1~2min胶布固定。速将取出的骨髓液滴于载玻片上做涂片,若做细菌培养,则将骨髓液注入培养基中。
(三)注意事项1.术前应做出凝血时间、血小板等检查。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及方法,以取得配合。2.穿刺时切忌用力过猛或针尖在骨面上滑动。穿刺针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免折断。胸骨穿刺不可用力过猛、过深。以防穿透内侧骨板伤及心脏大血管。3.抽取骨髓做涂片检查时,应缓慢增加负压,注射器内见血后即停止抽吸,以免发生骨髓稀释。同时须做涂片及培养者,先抽骨髓少许涂片,再抽骨髓培养,不能并做一次抽出。取下注射器时,迅速插回针芯,防止骨髓外溢。4.骨髓液取出后,应立即做涂片,否则会发生凝固而导致涂片失败。5.注射器与穿刺针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
(四)质量要求1.能指出4个穿刺部位。2.患者体位正确(符合所选穿刺部位要求的体位)。3.消毒、铺洞巾、局部麻醉、无菌操作正确、规范。4.穿刺操作方法正确、规范。5.熟悉注意事项。

第8题:

请演示骨髓穿刺术。


参考答案:1.患者体位 髂后上棘穿刺点:模拟人俯卧位,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髂前上棘穿刺点:模拟人仰卧位,髂前上棘后1~2cm,取骨面较平点。2.无菌操作,消毒、铺洞巾、局麻操作 常规皮肤消毒(直径约15cm),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洞巾,2%利多卡因局麻至骨膜。3.穿刺操作①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髂骨穿刺约1.5cm),用左手的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以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当针尖接触骨质时,则将穿刺针围绕针体长轴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若穿刺针未固定,则应再钻入少许达到能固定为止。②拔出针芯,放于无菌盘内;接上干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用适当力量抽吸(若针头确在骨髓腔内,抽吸时患者感到一种轻微酸痛),随即有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中。骨髓吸取量以0.1~0.2ml为宜。③将抽取的骨髓液滴于载玻片上,速做涂片数张备送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如未能抽出骨髓液,则可能是针腔或皮下组织块阻塞或干抽,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带有血迹时,再行抽吸。④抽吸完毕,将针芯重新插入;局部消毒,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右手将穿刺针连同针芯一起拔出,随即将纱布盖于皮肤针孔处,并按压1~2分钟,再用胶布将纱布加压固定。

第9题:

骨髓穿刺术。


正确答案: (1)患者体位(与选择穿刺部位有关,可任选一个穿刺点)正确。(2分)①髂后上棘刺穿点:模拟人俯卧位,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②髂前上棘穿刺点:模拟人仰卧位,髂前上棘,取骨面较宽、平处。(2)无菌操作,消毒、铺洞巾、局麻操作正确。(12分)①常规皮肤消毒(直径约15cm)。(2分)②戴帽子、口罩,穿手术衣(3分)戴好帽子、口罩后双手提起衣领两端,抖开全衣,两手臂同时伸入袖筒;提出腰带双手交叉向对侧后,让他人系结。③戴无菌手套(5分)打开手套包,取出手套,左手捏住手套反折处,右手对准手套5指插入戴好。(2分)已戴手套的右手,除拇指外4指插入另一手套反折处,左手顺势戴好手套,两手分别把反折部翻至手术衣袖口上。(3分)④铺洞巾,2%利多卡因局麻至骨膜。(2分)(3)穿刺操作正确(考生口述并模拟操作)。(6分)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髂骨穿刺约1.5cm),用左手的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以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当针尖接触骨质时,将穿刺针围绕针体长轴左右旋转,缓缓钻刺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进入骨髓腔。若穿刺针未固定,则应再钻入少许达到能固定为止。(2分)拔出针芯,放于无菌盘内;接上干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用适当力量抽吸(若针头确在骨髓腔内,抽吸时病人感到一种轻微酸痛),随即有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中。骨髓吸取量以0.1~0.2ml为宜。(1分)将抽取的骨髓液滴于载玻片上,速做涂片数张备送做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查。(1分)如未能抽出骨髓液,则可能是针腔或皮下组织块塞阻或干抽,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带有血迹时,再行抽吸。(1分)抽吸完毕,将针芯重新插入;局部消毒,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右手将穿刺针连同针芯一起拔出,随即将纱布盖于皮肤针孔处,并按压1~2分钟,再用胶布将纱布加压固定。(1分)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腰椎穿刺术。

正确答案: (一)准备工作
1.用物准备清洁盘、腰椎穿刺包、无菌试管若干、乙醇灯、火柴,注射用药(按需准备)。
2.患者准备嘱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边垂直,头前屈,双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用一手帮助挽头,另一手挽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增宽椎间隙,以利进针。
3.医师准备熟记操作方法,戴好口罩及帽子。
(二)操作方法
1.常选用两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交会处(相当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作为穿刺点,也可在上一或下一个腰椎棘突间隙进行。
2.常规消毒皮肤,带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局部麻醉,达椎间韧带。
3.穿刺:用左手拇指及示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从棘间隙与脊柱呈垂直方向,针头斜面向上缓慢进针。成人进针深度4~6cm,儿童2~4cm。如触及骨质,将针头后退少许,并稍偏向头部方向摧进。穿过黄韧带及硬脊膜时有突然落空感,此时缓慢拔出针芯即有脑脊液流出。
4.立即快速接上测压管测压。可见脑脊液在测压管内上升到一定水平后液面随呼吸轻微波动,记录此时的压力值,即为初压。正常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O或40~50滴/min。
若做Queckenstedt试验,了解蛛网膜下隙有无阻塞,在测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s,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正常时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迅速升高1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s,迅速降至原来水平,称梗阻试验阴性,示蛛网膜下隙通畅。若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不升高,为梗阻试验阳性,示蛛网膜下隙完全阻塞。若压迫后压力缓慢上升,松开后又缓慢下降,示不完全阻塞。颅内压增高者禁做此试验。
5.移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常规、生化、免疫学检验,必要时送细菌培养及细胞学检查。
6.收集脑脊液完毕,插入针芯后一起拔出穿刺针,针孔处消毒后,盖上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
7.术后患者去枕平卧或俯卧4~6h,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
(三)注意事项
1.疑有颅内压增高者除急性脑膜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外,宜在腰穿前做必要检查,如颅脑CT、MRI。
2.患者如不安、躁动和不能合作可在镇静药或麻醉下进行穿刺。
3.穿刺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神志、脉搏、呼吸、面色等,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予以处理。如有瞳孔散大、呼吸节律改变、意识不清等脑疝症状,立即停止放液,并做相应处理。
4.无菌操作及消毒应严格,以免造成人为颅腔及脊髓腔内感染。
5.腰椎穿刺后,尤对颅内压增高者,术后12~24h,应注意其神志、脉搏、呼吸、血压及瞳孔等变化。
6.椎管内注药时先放液,再注药,应注意药物剂量及浓度,并不断用脑脊液稀释,等量交换,速度宜慢,以减少颅压波动及药物刺激。
(四)质量要求
1.患者体位正确。
2.穿刺部位选择正确。
3.消毒、铺巾、无菌操作、局部麻醉操作正确、规范。
4.穿刺操作正确、规范。
5.术毕处理及指导患者术后体位正确。
6.熟悉腰椎穿刺术注意事项。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