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一段:人身不过表里↑①,气血不过虚实。表实者里必虚↑②,里实者表必虚,经实者络必虚↑③,络实者经必虚,病之常也↑④。良工之治病,先治其实,後治其虚,亦有不治其虚时。粗工之治病,或治其虚↑⑤,或治其实,有时而幸中,有时而不中。谬工之治病,实实虚虚↑⑥,其误人之迹常著,故可得而罪也。惟庸工之治病,纯补其虚↑⑦,不敢治其实,举世皆曰平稳,误人而不见其迹。渠亦不自省其过↑⑧,虽终老而不悔↑⑨,且曰:“吾用补药也,何罪焉?”病人亦曰:“彼以补药补我,彼何罪焉?”虽死而亦不知觉。夫粗工之与谬工,非不误人,惟庸工误人最深,如鲧湮洪水↑⑩,不知五行之道。
第2题:
解释括号里的词语: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第3题:
第4题:
解释括号里的词语,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5题:
《史记》载: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越之围而收毙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这一兵法启示我们() ①人们的准确预见是实践成功的关键 ②要学会在事物联系中寻求最优目标 ③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才起作用 ④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第6题:
解释括号里的词语,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第7题:
解释括号里的词语:怒而(挠)之,卑而骄之。
第8题:
(古文阅读)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史记·项羽本纪》
1)搏
A搏斗
B打击
2)罢
A罢了
B通“疲”
3)敝
A疲惫
B通“弊”
4)鼓行
A击鼓行军
B喧嚷而行
5)举
A攻下
B推举
第9题:
解释括号里的词语,(道)可道,非常道。
第10题:
解释括号里的词语: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