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气节》创作的历史背景

题目
问答题
《论气节》创作的历史背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创作论是《原诗》的理论核心,叶燮的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才、胆、识、力”说)、创作对象论(“理、事、情”说)和创作方法论(“师法自然”说)。()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叶燮的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


参考答案:创作方法论

第3题:

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下面()属于创作方法论范畴。

A.“才、胆、识、力”说

B.“师法自然”说

C.“理、事、情”说

D.“妙造自然”说


参考答案:B

第4题:

《论气节》中,朱自清认为:这两种节,忠节和气节,都是个人的消极的表现。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论十大关系》发表的历史背景、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发表的背景
①1956年1月毛泽东主持制定《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
②1956年1月党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向科学进军”.
③1956年2-4月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先后听取国务院34个部门工作汇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领导集体开展的 次广泛而深入的对经济工作的调查研究,其思想成果就是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
④毛泽东先后在1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2)主要内容:
①总结中国经济建设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经验教训,系统地阐述了十大关系,指出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成为中共八大指导思想.
②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了若干新方针,基本精神是要在着重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同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农业,并且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沿海与内地两方面的建设积极性.
③政治建设方面,提出了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肃反中坚持“一个不杀、大部不捉”的方针.
④文化建设方面,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的方针.
(3)伟大意义.
①《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②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第6题:

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下面()属于创作对象论范畴。

A.“师法自然”说

B.“妙造自然”说

C.“理、事、情”说


参考答案:C

第7题:

谈谈你对朱自清《论气节》中“气节”的理解(4分)


正确答案:

第8题:

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下面()属于主体论范畴。

A.“妙造自然”说

B.“师法自然”说

C.“才、胆、识、力”说

D.“理、事、情”说


参考答案:C

第9题:

分析《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1)历史背景:
①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德国和西欧的工人运动和工人组织急需正确的思想武装。
②当时德国的思辨哲学和‚真正的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对德国和西欧的工人运动和工人组织产生了十分有害影响。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潮哲学,以‚唯一者‚自我意识‛为核心,把现实的人变成了抽象的观点,主张靠改善意识形态来改良社会。‚真正的社会主义‛导源于费尔巴哈和赫斯的人道主义,按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维方式,追求脱离现实的浮泛的社会理想,主张用人道主义从精神领域去改变世界。
③要清除思辨哲学和‚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对德国和西欧的工人运动和工人组织的危害影响,必须创建科学的唯物史观和共产主义的理论体系。
(2)目的:为了使欧洲无产阶级拥护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观念,同时使投合沉溺于幻想的精神萎靡的德国人民口味‛的思辨哲学得不到任何信任。为了使西欧,特别是德国的工人阶级摆脱思辨哲学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毅然戳穿青年黑格尔派所设臵的‚哲学骗局,并揭露整个青年黑格尔派运动的渺小卑微和地方局限性

第10题:

《论气节》创作的历史背景


正确答案: 本文写于1947年,是一篇讲演稿,当时全国还没有解放。1948年,朱自清一家陷入饥荒,但他毅然拒绝了美国的粮食,宁愿饿死,表现了崇高的爱国精神,他用自己的“行”实践了他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