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尽心上》)

题目
问答题
翻译: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尽心上》)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一法布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


正确答案:
11、(5分)
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也/幸也。
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

第2题:

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万物皆备于我心,这在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上,是典型的
__代表。


答案:内发论,
解析:

第3题: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是下列哪位名人提出的:()

A.子思子

B.老子

C.荀子

D.孟子


标准答案:D

第4题:

下列属于儒家伦理观念的是()。

  • A、养心莫善于寡欲
  • B、克己复礼为仁
  • C、虚壹而静
  • D、万物皆备于我

正确答案:A,B,C,D

第5题:

翻译: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正确答案: 显现道的仁德(于外),潜藏道的功用(于内),鼓动万物(生长)而不去与圣人同忧虑,(造就万物)盛德大业(完备)至极呀!

第6题:

下列四句话中,主题思想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B.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C.孟子曰:“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D.孟子曰:“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答案:B
解析:
A项强调行仁政对国家存亡的重要性。B项强调君主对臣民的表率作用。C项强调施行仁政统一天下,没有谁能阻挡得了。D项强调只有仁者才适合处于统治地位。A、C、D三项均围绕“仁政”“仁”进行论述.B项讲述了执政者的仁、义、正三个方面,强调的是执政者的修养对臣民的影响。故B项与其他三项主题思想不同。本题选B。

第7题:

《孟子•尽心上》说:“万物皆备于我矣。”意思是说世界上万事万物之理已经由天赋予“我”,在“我”的身体里已完全具备了。这一哲学命题属于()的观点。

  • A、唯心主义
  • B、朴素唯物主义
  • C、机械唯物主义
  • D、形而上学

正确答案:A

第8题: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这句话表明,中华文化是以()为导向的哲学思路。

A.科学

B.自然

C.人生

D.物理


参考答案:C

第9题:

翻译: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尽心上》)


正确答案: 孟子说,“一切我都具备了。反躬自问,自己是忠诚踏实的,便是最大的快乐。不懈地以推己及人的恕道做去,达到仁恕的道路没有比这更直捷的了。”

第10题:

孟子曰: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这句话中的“推”可以理解为()。

  • A、思
  • B、兴
  • C、恕
  • D、实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