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葭》如何理解本诗的比、兴的运用?

题目
问答题
《兼葭》如何理解本诗的比、兴的运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何谓赋、比、兴?结合《关雎》、《蒹葭》说明其运用。


正确答案:根据朱熹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第2题:

钟嵘在《诗品序》里提出“滋味”说,而要创造出作品中深厚的滋味,钟嵘认为关键在于()

  • A、如何运用新兴的五言诗的形式来写作
  • B、如何综合运用赋、比、兴的方法来写作
  • C、如何吸收并运用四言诗“文约义广”的经验来写作
  • D、如何学习并灵活运用《诗经》和《楚辞》的语言形式来写作

正确答案:B

第3题:

《氓》中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 A、赋
  • B、比
  • C、兴
  • D、比兼兴

正确答案:A

第4题:

如何理解评价《蒹葭》“最得风人深致”?


正确答案: 艺术上,婉曲的风格。
思想上,境界深远。

第5题:

《蒹葭》一诗起“兴”的句子是()

  •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 D、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正确答案:A,D

第6题:

《诗经.秦风.蒹葭》一诗表达的是怎样的一种感情?是如何表达的?


正确答案:表达出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及,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前二句写景,后六句述事抒情;又采用重章的形式,一唱三叹。

第7题:

钟嵘在《诗品序》里提出滋味说,而要创造出作品中深厚的滋味,钟嵘认为关键在于()

  • A、如何运用新兴的五言诗的形式来写作
  • B、如何综合运用赋、比、兴的方法来写作
  • C、如何吸收并运用四言诗文约义广的经验来写作
  • D、如何学习并灵活运用《诗经》和《楚辞》的语言形式来写作

正确答案:B

第8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句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 A、赋
  • B、比
  • C、兴
  • D、风

正确答案:C

第9题:

《兼葭》为什么对这首诗的主题思想会有不同的看法?


正确答案: 主要体现在对“伊人”的理解上面。伊人指作者的意中人,但是,这个人飘忽不定,幻想丛生,给人以缥缈难测之感。于是有人就认为伊人是隐居的贤士,这首诗是一首招贤诗。另外,在水一方,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那么该诗就是一首描写人世间可望不可即的人生境遇。

第10题:

《兼葭》掌握本诗的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


正确答案: 含蓄美——①文字简约
②形象可感
③余音绕梁
意境美——多重叠合的结构
朦胧美——作者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分、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