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与崔颢的《黄鹤楼》,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题目
问答题
比较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与崔颢的《黄鹤楼》,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教学李商隐《锦瑟》后,教师准备给学生另外推荐几首七律,以下不合适的是( )。

A、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B、崔颢《黄鹤楼》
C、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D、杜甫《春望》

答案:D
解析:
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七字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故答案选D,杜甫《春望》为五律。

第2题:

《登金陵凤凰台》一诗的作者是唐代()。

A.诗仙李白
B.诗圣杜甫
C.诗魔白居易
D.诗鬼李贺

答案:A
解析:
《登金陵凤凰台》一诗的作者是唐代李白。

第3题:

__________ ,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正确答案:

 

第4题:

《登金陵凤凰台》的抒情方法


正确答案: 本文运用借事抒情、借景抒情等多种抒情手法。诗开头两句借凤凰台的传说抒情写意,说明六朝的豪华侈奢已一去不复返。
三、四句借事抒情写意,说明沉湎于奢侈生活的帝王、热衷权势的豪强,虽得意一时,却终将湮灭无存;五、六句借景抒情写意;最后两句则借象征手法抒情达意,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第5题:

属于崔颢的诗是()

  • A、《登鹳雀楼》
  • B、《登金陵凤凰台》
  • C、《安定城楼》
  • D、《黄鹤楼》

正确答案:D

第6题:

教学李商隐《锦瑟》后,教师准备给学生另外推荐几首七律,下列不合适的是( )。


A.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B.崔颢《黄鹤楼》
C.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D.杜甫《春望》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对语文学科基础知识中有关律诗的文体知识的理解。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就开始出现广义五律,武周年代沈佺期、宋之问定型狭义七律,其成熟于中晚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广义律诗允许失粘,狭义律诗不允许失粘。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4.每首中对仗联可以多到三联、也可以少到一联,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结合题目中所给例诗“李商隐《锦瑟》”分析可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全诗共8句,每句7字,二三联上下对仗。全诗压an韵。属于七律。

根据以上标准要求和所给例诗,结合具体选项,依次辨别即可判断出答案。

A项: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全诗共8句,每句7字,二三联上下对仗。全诗压i韵。属于七律。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全诗共8句,每句7字,二三联上下对仗。全诗压ou韵。属于七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全诗共8句,每句7字,二三联上下对仗。全诗压iu韵。属于七律。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全诗共8句,每句5字,二三联上下对仗。全诗压n韵。属于五律。与题干相符,当选。

第7题: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江流”名句,是出自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两首诗谁高谁下,历代文人纷争不已,但见仁见智,也很难做出________的判决。李白之所以定要在这首诗上争个高下,也许是因为在他擅长的写作手法上崔颢竟然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使他自己也________吧。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绝对 耿耿于怀
B.正确 望尘莫及
C.科学 心有不甘
D.专业 自惭形秽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这句话说的是李白在这首诗上争高下的原因,根据“在他擅长的写作手法上崔颢竟然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可知,李白的心里是十分介意的。A项“耿耿于怀”指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符合语境。B项“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C项“心有不甘”指不甘心,不情愿;D项“自惭形秽”指自愧不如别人。三者均含有不如别人之意,而根据文段第一句话可知,两首诗的高下是没有结论的,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C项和D项。答案锁定A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绝对的判决”就是历代文人也不能确定哪首诗更好,符合语境。

第9题:

《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是李白要与()一较胜负。

  • A、崔颢的《黄鹤楼》
  • B、谢灵运的《游楠亭》
  • C、谢朓的《游后园赋》
  • D、王昌龄的《出塞》

正确答案:A

第10题:

在《登金陵凤凰台》诗中,李白为什么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正确答案: 在《登金陵凤凰台》诗中,李白之所以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是由于当时李白眼见朝政腐败,而自己又官场失意,一派忧国伤时、报国无门、无奈而又沉痛的心景。诗人带着这各种心情游览凤凰台,追古思今,就用这两句诗,抒发出无限的感慨。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