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念奴娇·过洞庭>这首词物境与心境相交融的艺术特色。

题目
问答题
简析这首词物境与心境相交融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词的上片侧重描写物境,作者有意突出水天辉映、上下通明的澄澈意境,以形象手段传达从中感悟到的心物交融、天人同化的美妙体验。下片侧重描写心境。物境与心境互相映射,达到了高度的融合。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略析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一词的风格。


正确答案: ①张孝祥长于借景抒情,颇多以清隽为宗的即景抒情之作。
②其《念奴娇•过洞庭》一词,很容易让人想起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如词中所描写,那月光水色的表里澄澈,一片空阔无边,真令人心旷神怡,飘飘有凌云之气,肝肺皆冰雪。
③善于用自然美景衬托清旷胸襟,洒脱处似苏轼。

第2题: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念奴娇”是()。

  • A、词题
  • B、词牌
  • C、主题
  • D、宫调

正确答案:B

第3题:

以下哪几部作品体现了对人与社会现实关系的超越?()

A、屈原《离骚》

B、巴金《家》

C、杜甫《望岳》

D、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赏析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正确答案: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象恢宏,笼罩全词。大江东去,淘空一切,唤起我们所有的向往。“浪”怎能冲洗千古风流人物呢?显然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无数杰出人物在诗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这几句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人道是”三字用得极巧,点明此处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诗人只是借此抒发感情,并不想做考据家。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先写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高峭。再写江面波涛,“惊”写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这几句,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5)“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遥想”一词接应上文,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乔初嫁”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羽扇纶巾”,描写周瑜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慨。小乔初嫁距赤壁之战十年,放在一起写,是为了突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业的形象。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青有为英气不凡?主要是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
(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几句主要写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向往。但这种向往在两鬓斑白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又变得可笑。“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只有心境旷达,潇洒以酒酬月。

第5题:

下列全属于豪放词的一组是()。

  • A、范仲淹《渔家傲》、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B、张孝祥《念奴娇·望洞庭》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 C、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李清照《武陵春》
  • D、柳永《雨霖铃》姜夔《扬州慢》

正确答案:A

第6题:

《念奴娇》(过洞庭)一词的警策之笔是()

  • A、表里倶澄澈
  • B、肝肺皆冰雪
  • C、万象为宾客
  • D、孤光自照

正确答案:A

第7题:

刘因《念奴娇.忆仲良》的艺术特色有()

  • A、用词刚健
  • B、境界开阔
  • C、有苏轼豪放词的风味
  • D、议论精辟

正确答案:A,B,C

第8题: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的风格是()

  • A、高古
  • B、婉秀
  • C、清隽
  • D、雄奇

正确答案:C

第9题:

写出《念奴娇·过洞庭》(宋·张孝祥)原文及释义。


正确答案: 【原文】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释义】洞庭湖边静立着的纤草,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倾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象冰雪一样透明。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第10题:

词<念奴娇·过洞庭>作者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主要表现在作者超旷的胸怀与豪迈的凌云之气。词中,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表里俱澄澈”的邈远景色,更寄寓了作者高超的精神境界,字里行间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词人的思想,已被宇宙的空明净化了,而宇宙的景,也被词人的纯洁人格净化了。二者浑成一体。并且,遭遇困蹇却仍然光明磊落,甚至有能驱遣天地万物,“尽吸西江”的豪举,这就更加展示了作者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