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再别康桥》为例,谈一谈新月派所提倡的“三美”理论。

题目
问答题
以《再别康桥》为例,谈一谈新月派所提倡的“三美”理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新月派”是闻一多、徐志摩等人组成的一个诗派,他们写作诗歌遵循三美理论:音乐美、()、建筑美。


正确答案:绘画美

第2题:

下面哪项不属新月派三美理论:()

  • A、音乐美
  • B、建筑美
  • C、语言美
  • D、绘画美

正确答案:C

第3题:

徐志摩、闻一多是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闻一多提出了新诗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理论,给新诗创作输入了新鲜血液。()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再别康桥》一诗在新月派诗歌中堪称典范之作。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简要分析徐志摩《再别康桥》的“三美”特征。


正确答案: (1)“建筑美”。《再别康桥》共有七节,每节四行;其中第一、三行都比第二、四行出头一字;而第二、四行基本上比第一、三行拖出二字。这样的排列形式整齐、匀称,从总体上构成了“建筑美”。
(2)音乐美。《再别康桥》每行诗基本上保持了三顿,即有三个节奏,如“轻轻的我走了”,即为“一、一、一”;如“那河畔的金柳”,也为“一、一、一”;再如“那榆荫下的一潭”,同样为“一、一、一”„„自始至终的统一节奏,使全诗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极富有韵律。其次,诗歌共七节,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此外,音节上也轻盈柔美,“轻轻的”“悄悄的”等迭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
(3)绘画美。诗中写到的花、草、树、河、夕阳、小船,都用上了美丽的词汇来修饰,如将金柳比喻为“夕阳中的新娘”、将青荇拟人为“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夸张地把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于是,全诗呈现出一副副动人的画面,使人读了难忘。可以说,《再别康桥》十分自然、贴切地表现出“三美”,体现出“三美”主张的成就。

第6题:

新月派的“三美”是哪三美?


正确答案:新月派的“三美”是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第7题:

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例,谈一谈新月诗派所提倡的“三美”理论。


正确答案: 诗人闻一多上世纪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兼备。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诗情与画意浑融一体,使诗歌具有绘画美。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富有民族化的建筑美。依依惜别的深情与诗歌和谐的韵律完美结合,使诗歌富有音乐美。

第8题:

新月诗派的成员及其“三美”艺术理论。


正确答案: 成员:闻一多《死水》、徐志摩《再别康桥》、朱湘《采莲曲》
“三美艺术理论”:主张为新诗创造格律,以北京《晨报》的《诗镌》为阵地,创办《新月》、《诗刊》刊物,闻一多提出诗歌应该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要带着“镣铐”来“跳舞”。

第9题:

《再别康桥》怎样体现了“新月派”的“三美”理论?


正确答案: 从音节来说:本诗每节两韵,节节转韵,韵脚多是发声绵长的复韵母。产生韵味悠长又潇洒灵动的“音乐美”。
从形式来说:本诗每节四句,每一小节句式整齐、类似,构成一种反复、循环的吟唱效果。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通过“轻轻的”、“悄悄的”这样的叠词,首尾呼应,使诗歌在形式上浑然一体,具有“建筑美”。
从意象来说:诗中的波光、柳树、青草、清泉、榆荫、彩虹、划船撑篙者的身影,有的是实物描写,有的是景物与情感结合的点染勾勒。开头、结尾中“轻轻的”、“悄悄的”,与“挥袖”、“云彩”的结合,把内心情感投射于客观物象,融情于景,含蓄地表达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使诗歌具有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绘画美”。

第10题:

以《再别康桥》为例,谈一谈新月派所提倡的“三美”理论。


正确答案: 绘画美:通过景物意象突出诗歌的画面感: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水中映出的虹影,撑蒿寻梦的身影„„融情于景。
音乐美:精心安排诗歌的句、节,采用ang,ao韵,重视诗句的节奏美,情绪节奏由凝缓渐向高潮,在高潮外嘎然而止,造成一种变化的跌宕感,宛如一曲乐章经过变化到高潮之后重归于平静。
建筑美:诗歌在整体上有节的匀称、句的均齐,第一小节句式整齐、类似,构成一种反复、循环,首尾的叠词呼应,在结构上完整、浑然一体,是建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