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子肿?试述其病因病机。

题目
问答题
何谓子肿?试述其病因病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子肿的病因病机是()

  • A、脾胃虚弱
  • B、气滞湿停
  • C、二者均是
  • D、二者均不是

正确答案:B

第2题:

何谓痴呆?简述其病机、病位、病性。


正确答案: 痴呆是由髓减脑消,神机失用所导致的一种神志异常的疾病,以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善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轻者可见神情淡漠,寡言少语,反应迟钝,善忘;重则表现为终日不语,或闭门独居,或口中喃喃,言辞颠倒,行为失常,忽笑忽哭,或不欲食,数日不知饥饿等。痴呆的基本病机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由精、气、血亏损,髓海失充,脑失所养,或气、火、痰、瘀诸邪内阻,上扰清窍所致。病位主要在脑,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之候,本虚之阴精、气血亏虚,标实为气、火、痰、瘀内阻于脑。

第3题:

何谓滑胎?简述其病因病机。


参考答案:滑胎是指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又谓“屡孕屡堕”或“数堕胎”,西医学称“习惯性流产”。本病的病因病机是指因父母先天禀赋不足,或孕后房事不节,或大病久病累及于肾,肾气受损,胎失所系;或母体平素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或饮食失宜,或孕后忧思过度,脾胃受损,生化乏源,冲任不足,胎元失养;或母体胞宫素有瘕痼疾,瘀滞于内,损伤冲任,使气血失和,胎元失养而不固,屡孕屡堕。

第4题:

何谓剥落苔?何谓镜面舌?其病机如何?


正确答案: 患者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剥脱无苔的,称剥落苔。全舌之苔骤然退去,不再复生,舌面光洁如镜者,即为镜面舌。剥落苔的形成,总因胃气匮乏,不得上熏于舌;胃阴枯涸,不能上潮至口所致。

第5题:

何谓子肿?试述其病因病机。


正确答案: 子肿是指妊娠中晚期,孕妇出现肢体、面目肿胀者,又谓妊娠肿胀。根据肿胀之部位与程度,分别有子气、子肿、皱脚、脆脚等名称。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脾肾阳虚、水湿不化,或气滞湿停所致。

第6题:

何谓月经过多?其病因病机是什么?简述各型的主要证候。


正确答案: 月经过多是指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多于正常者,又称经水过多,每次月经量以50~80mL为适宜,超过100mL为月经过多。本病主要是由于气虚、血热或血瘀,使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而经量增多。气虚主要证候:月经量多,经血色淡,质稀。血热主要证候:月经量多,经血鲜红或深红,质稠。血瘀主要证候:月经量多,色紫黯,质稠有血块。

第7题:

何谓经间期出血?其病因病机如何?


正确答案: 凡在两次月经之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少量的阴道出血,称为"经间期出血"。病因病机:
①肾阴虚。禀赋不足,天癸未充,或房劳多产伤肾,或思虑过度,欲火偏旺,以致肾阴不足,精亏血损,于氤氲之时,阳气内动,阴不制阳,阳搏血海,因而出血。
②湿热。情怀不畅,心肝气郁,肝气乘脾,损伤脾气,不能化水谷精微以生精血,反聚而成湿,湿邪下注,蕴而生热,氤氲之时,湿热得阳气以动而扰于血海,故出血。
③血瘀。体质不足,复因经产留瘀,瘀阻胞络,或因七情内伤,气滞冲任,久而成瘀,氤氲之时,阳气内动,动乎瘀血,损伤胞络,以致出血。

第8题:

何谓鼓胀?请简述其鼓胀的病因病机。


正确答案:鼓胀是因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结,水停腹中,出现以腹大胀满、绷急发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主要表现的肝系病证。
鼓胀的发病,常见的病因一般包括内因、外因两种。
首先,常见的内因有:
(1)酒食不节:嗜酒过度,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职,酒湿浊气蕴结中焦。土壅木郁,由脾及肝,致肝气郁结,气滞血阻,最终气滞、血瘀、水湿三者相互影响,水停腹中,而成鼓胀。
(2)情志刺激:忧思郁怒,伤及肝脾。肝失疏泄,气机滞涩,日久由气及血,络脉瘀阻。肝气横逆,克伐脾胃,脾运失健,则水湿内停,气、血、水壅结而成鼓胀。
(3)病后继发所致:凡因它病损伤肝脾,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者,均有续发鼓胀的可能。如黄疸日久,湿邪(湿热或寒湿)蕴阻,肝脾受损,气滞血瘀;或癥积不愈,气滞血结,脉络壅塞,正气耗伤,痰瘀留着,水湿不化;或久泻久痢,气阴耗伤,肝脾受损,生化乏源,气血滞涩,水湿停留等,均可形成鼓胀。
其次,常见的外因主要是虫毒感染所致。多因血吸虫感染,虫毒阻塞经隧,脉道不通,久延失治,肝脾两伤,形成癥积;气滞络瘀,清浊相混,水液停聚,乃成鼓胀。
综上所述,鼓胀发病基本病机为肝、脾、肾三脏受损,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以致腹部日渐胀大,而成鼓胀。其病性总属为本虚标实。

第9题:

何谓痛经?请简述其主要病因病机。


正确答案: 痛经是指经期前后或者行经期间出现的周期性下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昏厥者。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尿频、头疼、紧张焦虑、烦躁不安等症状;疼痛剧烈时,会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手足冰凉、出冷汗、全身无力,甚至昏厥。痛经有原发性与继发性痛经之不同。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继发性痛经,是指源于盆腔器质性疾病的月经疼痛,一般以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瘤、子宫肌瘤等疾病所造成的原因居多。痛经病位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伴随月经周期而发是因为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而泄溢,气血盛实而骤虚,子宫、冲任气血变化较平时急剧,易受致病因素干扰,加之体质因素的影响,导致子宫、冲任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煦濡,不通或不荣而痛。经净后子宫、冲任血气渐复则疼痛自止。其常见病因病机有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瘀阻与气血虚弱、肾气亏损。

第10题:

何谓太阳蓄水证?试述太阳蓄水证的病机、证候、治法、方药。


正确答案:太阳蓄水证是太阳病腑证之一。因太阳病表证失治或者误治后,邪气不解,循经入里,影响太阳之腑膀胱的气化行水功能,而邪与水结,停蓄于下焦的症候,谓之太阳蓄水证。
《伤寒论》论及太阳蓄水证的原文主要有71、72、73、74条。关于太阳蓄水证的成因病机,根据原文71条“太阳病,发汗后”,72条“发汗已”,73条“伤寒汗出”,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等所述,可知本证形成于太阳病发汗不当或者失于治疗之后。太阳表邪不解,循经入里,膀胱气化不利,而水蓄下焦则是其病机。
太阳蓄水证是太阳经腑表里同病。其临床既有表证仍在之发热恶风寒、头痛脉浮等表证;又有小便不利,口渴欲饮水、饮水渴不解,甚则饮入即吐,小腹拘满急迫等水蓄膀胱之里证的表现。
太阳蓄水证以通阳化气利水,兼解表邪为治法,五苓散是其主方。药用泽泻、猪苓、茯苓渗湿利水;白术配茯苓、健脾培土制水;桂枝辛温解散表邪,配茯苓通阳化气行水。全方内助膀胱气化、通水腑而利水湿,外解太阳未尽之表邪,共奏化气行水,通里达表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