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鸭病毒性肝炎的症状、病理变化及防制措施

题目
问答题
试述鸭病毒性肝炎的症状、病理变化及防制措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鸭病毒性肝炎多发生在( ) 鸭。


正确答案:1~3周龄 、

第2题:

在鸭心包、肝脏及气囊形成纤维性渗出性炎症,俗有"雏鸭三炎"之称的传染病是( )。

A、鸭瘟

B、鸭大肠杆菌病

C、鸭浆膜炎

D、鸭病毒性肝炎

E、鸭霍乱


参考答案:C

第3题:

临床上,鸡、鸭的巴氏杆菌病分别与( )相似。

A. 禽流感和鸭病毒性肝炎

B. 禽流感和鸭瘟

C. 新城疫和鸭病毒性肝炎

D. 新城疫和鸭瘟


参考答案:D

第4题:

叙述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防制方法。


正确答案:流行特点:本病传播迅速,主分发生于2周龄内的雏鸭,1周龄内的雏鸭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95%以上。成年鸭感染不发病,但可成为传染来源。本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
症状:本病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多发生在3-4天内。雏鸭初发病时表现精神萎顿、缩颈、翅下垂、行动迟缓;发病半日到1日即发生全身性抽搐,头向后仰,两脚痉挛性地反复踢蹬,有时在地上旋转;出现抽搐后,约10多分钟点即死亡。部分病鸭拉白色或绿色稀粪。
病理变化:主要病变在肝脏,肝肿大,质量脆,色暗或发黄,肝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胆囊肿胀呈长卵圆形,充满胆汁,胆汁呈褐色、淡茶色或淡绿色。脾有时见有肿大呈斑驳状。许多病例肾肿胀与充血。
防制:(1)全进全出饲养、消毒,防止本病的传入;(2)疫苗的免疫接种:种鸭接种鸭病毒性肝炎疫苗,通过母源抗体保护雏鸭;母鸭未经免疫接种的雏鸭于1日龄接种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3)病鸭或受威胁的雏鸭注射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

第5题:

试述鸭瘟的主要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鸭瘟的主要病变是口腔、食道、泻殖腔及胃肠道粘膜出血,形成假膜或溃疡。有时食道和肌胃交界处有一条黄色坏死带或出血带。肌胃角质下层充血或出血。肝脏感染早期表面浅绿色,有出血斑点,后期出现大小不等的灰黄色坏死点,或其外围有点状或刷状出血。

第6题:

俗称大头瘟的传染病是( )。

A.鸡新城疫

B.鸭瘟

C.鸭病毒性肝炎

D.鸭传染性浆膜炎

E.鸭病毒性肝炎


正确答案:B
鸭瘟,俗称“大头瘟”或“肿头瘟”,病鸭表现为头部肿大,触之有波动感。

第7题:

控制鸭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技术手段就是通过免疫接种使其具有较强的抗体水平以来抵抗病毒的侵袭。我国对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主要是接种

A、3~7日龄雏鸭

B、7~14日龄雏鸭

C、种鸭

D、14~28日龄雏鸭

E、1日龄雏鸭


参考答案:C

第8题:

什么是鸭的病毒性肝炎病?其有何特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鸭病毒性肝炎(Duckvirushepatitis)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所引起的幼鸭和其他水禽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其特征是:潜伏期短、肝脏肿大出血呈班驳状、病程短、致死率高。 其临床症状有:潜伏期一般1—3天。病禽精神呆滞,食欲废绝;有时腹泻,粪便呈黄绿色;眼半闭呈昏睡状,头向后仰,行走不稳,侧卧或蹲坐,两脚痉挛,角弓反张,惊厥死亡。 其病理变化有:肝脏极度肿大,表面有出血,外观呈花斑状,胆囊肿大且充满胆汁;脾脏大且有出血点而呈斑点状;肾充血肿胀;心包发炎。

第9题:

鸭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特点为()。病理变化特征为()。


正确答案:角弓反张;肝肿大和出血性斑点

第10题:

简述鸭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和防制要点。


正确答案: 流行病学:在自然流行中,成年鸭发病较多,而已舍饲一月龄的雏鸭少见有大批发病,病鸭和迎新带毒鸭是主要传染来源,在低洼潮湿的多水地区,鸭瘟的发病较多。说明谁在是、传播中起重要作用。本病可以直接传播,或通过传染的饲料饮水和以及运输工具接触传播。主要的传染途径是消化道,但也存在通过交配。眼结膜或呼吸道传播的可能性。
临床特征:本病的潜伏期为3-5D病初体温急剧升高,43度以上,呈稽留热。精神沉郁,离群独处,不愿下水,驱赶入水后也很快挣扎回岸,头颈蜷缩羽毛松乱,翅膀下垂,可见泄殖腔粘膜出血,充血以及水肿。
病例变化:口腔以及食道粘膜上有粗糙的呈条状纵向排列的黄色假膜,食道粘膜上大量出血点和黄色病灶区,,表皮皮下和浆膜下胶样浸润,点状出血;口腔和食道有不同程度的假膜性坏死和出血点,食道扩大部与胃腺交界处有血斑、出血带和坏死灶。
诊断和仿制:病源分离鉴定、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别诊断,目前尚未有效的治疗药物,高免疫血清虽然可以引起人工被动免疫,耽误实际应用价值。实践证明,搞好制防工作才是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