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污水管道工程主干线长1.5km,采用φ1000mm的混凝土平口管,管外底标高为-5m;支管长200m,采用Φ400mm

题目
单选题
某污水管道工程主干线长1.5km,采用φ1000mm的混凝土平口管,管外底标高为-5m;支管长200m,采用Φ400mm混凝土平口管,管外底标高为-2.5m.管道接口采用水泥砂浆抹带。 工程地质条件为无地下水粉质黏土。 本工程采用开槽施工,主干线在穿越道路交叉口路段交通繁忙,在征得设计同意后,改为人工掘进顶管施工。 在支管K0+20m处有DN200自来水管垂直相交,两管净距为0.7m。施工中对交叉的自来水管采用砌筑管廊的保护措施 本工程管道顶进时,不符合规定的做法是( )。
A

工具管接触或切入土层后自上而下分层开挖

B

在允许超挖的稳定土层中正常顶进时,管下部1350范围内不超挖

C

工具管进入土层过程中每顶进1m,测量1次

D

在允许超挖的稳定土层中正常顶进时,管顶以上超挖量不大于15m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场景(四)某污水管道工程主干线长1.5km,采用直径1000的混凝土平口管,管外底标高为—5m;支管长200m,采用直径400混凝土平口管,管外底标高为—2. 5m。管道接口采用水 泥砂浆抹带。工程地质条件为无地下水粉质黏土。
本工程采用开槽施工,主干线在穿越道路交叉口路段交通繁忙,在征得设计同意后,改为人工掘进顶管施工。
在支管K0+20m处有DN200自来水管垂直相交,两管净距为0.7m。施工中对交叉的自来水管采用砌筑管廊的保护措施。
水泥砂浆抹带正确的做法是 ( )
A.管座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后方可抹带
B.水泥砂桨抹带前应对管口缝隙进行调整
C.抹带必须由下游向上游逐个进行
D.抹带完成后应立即用平软材料覆盖,3?4h后洒水养护


答案:D
解析:
抹带前应将管口的外壁凿毛、洗净。抹带完成后,应立即用平软材料覆盖,3~4h后洒水养护。故选D。

第2题:

场景(四)某污水管道工程主干线长1.5km,采用直径1000的混凝土平口管,管外底标高为—5m;支管长200m,采用直径400混凝土平口管,管外底标高为—2. 5m。管道接口采用水 泥砂浆抹带。工程地质条件为无地下水粉质黏土。
本工程采用开槽施工,主干线在穿越道路交叉口路段交通繁忙,在征得设计同意后,改为人工掘进顶管施工。
在支管K0+20m处有DN200自来水管垂直相交,两管净距为0.7m。施工中对交叉的自来水管采用砌筑管廊的保护措施。
顶进过程中出现( )情况时,可以继续顶进。
A.工具管前方遇到障碍 B.顶铁发生扭曲
C.接缝中漏泥浆 D.顶力稳步增加


答案:D
解析:
顶进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时应采取的处理措施:(1)工具管前方遇到障碍;(2)后背墙变形严重;(3)顶铁发生扭曲现象;(4)管位偏差过大且校正无效;(5)顶力超过管端的允许顶力;(6)油泵、油路发生异常现象;(7)接缝中漏泥浆。故选D。

第3题:

某潜水管理工程主干线长1.5km,采用φ1000的混凝土平口管,管外底标高为-5m;支管长200mm,采用φ400混凝土平口管,管外底标高为-2.5m。管道接口采用水泥砂浆抹带。

工程地质条件为无地下水粉质黏土。

本工程采用开槽施工,主干线在穿越道路交叉口路段交通繁忙,在征得设计同意后,改为人工掘进顶管施工。

在支管K0+20m处有DN200自来水管垂直相交,两管净距为0.7m.施工中对交叉的自来水管采用砌筑管廊的保护措施。

根据场景(四),回答下列问题:

第26题:不符合管道基础施工要求的做法是()

A.认真复测土基标高、宽度、平整度

B.必须铺设100mm以上的中砂垫层,找平,洒水湿润用平板夯夯实

C.必须采用滑槽来倾倒混凝土,以防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

D.浇筑管座混凝土时应留混凝土抗压强度


正确答案:B

第4题:

某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宽800mm,混凝土垫层宽1000mm,厚200mm,施工时无需支设模板,二类土质,室外地坪标高为-0.3m,基础底面标高为-1.3m,基础总长为200m。该基础人工挖土工程量为( )m3。 
A、260  
B、300
C、336  
D、384


答案:D
解析:
【答案解析】 人工挖土工程量即计算沟槽的体积,需要确定长和断面面积。长度按照基础总长计算,即200m。高度为基底至室外地坪标高的差值,即1000mm;(1+0.5×2)×1.2×200=384m3。参见教材P275。
【该题针对“房屋建筑工程量计算”知识点进行考核】

第5题:

场景(四)某污水管道工程主干线长1.5km,采用直径1000的混凝土平口管,管外底标高为—5m;支管长200m,采用直径400混凝土平口管,管外底标高为—2. 5m。管道接口采用水 泥砂浆抹带。工程地质条件为无地下水粉质黏土。
本工程采用开槽施工,主干线在穿越道路交叉口路段交通繁忙,在征得设计同意后,改为人工掘进顶管施工。
在支管K0+20m处有DN200自来水管垂直相交,两管净距为0.7m。施工中对交叉的自来水管采用砌筑管廊的保护措施。
矩形管廓施工中错误的做法是 ( )
A.管廓内壁与上水管外径净距为100mm
B.管廓侧墙采用砖砌,顶板采用预制混凝土板
C.管廓长度不宜小于上方排水管道基础宽度加管道交叉高度差的3倍,且不小于基础宽度加1m
D.管廓两端与管道之间的孔隙应封堵严密


答案:A
解析:
圆形或矩形管道与下方给水管道或铸铁管道交叉且同时施工时,宜对下方的管道加设套管或管廊。套管、管廊的内径不应小于被套管道外径300mm。故选A。

第6题:

场景(四)某污水管道工程主干线长1.5km,采用直径1000的混凝土平口管,管外底标高为—5m;支管长200m,采用直径400混凝土平口管,管外底标高为—2. 5m。管道接口采用水 泥砂浆抹带。工程地质条件为无地下水粉质黏土。
本工程采用开槽施工,主干线在穿越道路交叉口路段交通繁忙,在征得设计同意后,改为人工掘进顶管施工。
在支管K0+20m处有DN200自来水管垂直相交,两管净距为0.7m。施工中对交叉的自来水管采用砌筑管廊的保护措施。
本工程管道顶进时,不符合规定的做法是 ( )
A.工具管接触或切人土层后自上而下分层开挖
B.在允许超挖的稳定土层中正常顶进时,管下部135°范围内不超挖
C.工具管进入土层过程中每顶进lm,测量1次
D.在允许超挖的稳定土层中正常顶进时,管顶以上超挖量不大于15mm


答案:C
解析:
管道顶进采用手工掘进时,工具管进入土层过程中,每顶进0.3m,测量不少于1次;管道进人土层后正常顶进时,每Im测量一次,纠偏时增加测量次数。故选C。

第7题:

场景(四)某污水管道工程主干线长1.5km,采用直径1000的混凝土平口管,管外底标高为—5m;支管长200m,采用直径400混凝土平口管,管外底标高为—2. 5m。管道接口采用水 泥砂浆抹带。工程地质条件为无地下水粉质黏土。
本工程采用开槽施工,主干线在穿越道路交叉口路段交通繁忙,在征得设计同意后,改为人工掘进顶管施工。
在支管K0+20m处有DN200自来水管垂直相交,两管净距为0.7m。施工中对交叉的自来水管采用砌筑管廊的保护措施。
不符合管道基础施工要求的做法是 ( )
A.认真复测土基标高、宽度、平整度
B.必须铺设100mm以上的中砂垫层,找平、洒水湿润用平板夯夯实
C.必须采用滑槽来倾倒混凝土,以防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
D.浇筑管座混凝土时应留混凝土抗压强度试块


答案:B
解析:
地基不稳定或有流砂现象等,应采取措施加固后才能铺筑碎石垫层。应根据规定的宽度和厚度摊铺平整拍实,摊铺完毕后,应尽快浇筑混凝土基础。槽深超过2m,基础浇筑时,必须采用串筒或滑槽来倾倒混凝土,以防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故选B。

第8题:

污水管道定线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是:管道定线一般按( )顺序进行。

A.主干管、支管、干管

B.主干管、干管、支管

C.支管、干管、主干管

D.干管、支管、主干管


正确答案:B

第9题:

市政管道工程施工图中,压力管道通常标注( )。

A.管道设计中心标高
B.管内底设计标高
C.管外底设计标高
D.管顶设计标高

答案:A
解析:
市政管道工程施工图中,压力管道通常标注管道设计中心标高。

第10题:

下列关于污水管道衔接,说法错误的是哪项?( )

A.污水管道从上游缓坡大管径与下游陡坡小管径衔接时,应采用管底平接
B.污水管道与倒虹管进、出水井衔接,应采用水面平接
C.污水管道在地面坡度很大的地域敷设时,可采用跌水衔接
D.污水管道上、下游管段管径相同时,宜采用管顶平接

答案:B
解析:
污水在倒虹管内的流动是依靠上下游管道中的水面高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