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材料:    某公路隧道为浅埋隧道,设计净高5.0m,净宽14.0m,隧道长280m。隧道区域内主要为中等

题目
问答题
   1.背景材料:    某公路隧道为浅埋隧道,设计净高5.0m,净宽14.0m,隧道长280m。隧道区域内主要为中等风化岩石,隧道区域内地表水系较发育,区域内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浅部残坡积层赋存松散岩类孔隙水,洞口围岩变化段水系较发达。施工单位针对隧道的特点,加强了浅埋段和洞口段的开挖施工,并根据地质条件、地表沉陷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以及保障施工安全等因素选择了开挖方法,并做好喷射混凝土和锚杆支护的工作。    2.问题:    (1)对于隧道浅埋段的施工,除背景材料中提到的注意事项外,还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2)根据背景材料,喷射混凝土要注意哪些问题?    (3)根据背景材料,锚杆支护的施工要注意哪些事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公路隧道工程应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是()。

A、某隧道长1000m,其中V级围岩长度为350m

B、某500m长的黄土隧道工程

C、某浅埋隧道,其洞口存在偏压

D、某300m长的小净距隧道

E、某隧道长2500m,其中V级围岩段落最大连续长度40m,合计长度为700m


参考答案:ABDE

第2题:

背景材料:某公路隧道最大埋深约150m,设计净高5.0m,净宽14.0m,隧道长940m。隧道区域内主要为微风化黑云母和长花岗岩,设计阶段对围岩定级为Ⅱ / Ⅲ级,施工过程中围岩发生了变化,需要重新评定。隧道区域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区域内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浅部残坡积层赋存松散岩类孔隙水,洞口围岩变化段水系较发达。施工单位根据围岩情况拟分别采用全断面法和台阶法开挖施工。
问题:
1.根据背景材料,围岩详细定级时,在哪些情况下,应对岩体基本质量指标进行修正?
2.根据背景材料,光面爆破的分区起爆顺序是什么?
3.根据背景材料,什么叫台阶法?台阶法有几种形式?


答案:
解析:
1.围岩详细定级时,如遇下列情况之一,应对岩体基本质量指标进行修正:
(1)有地下水。
(2)围岩稳定性,受软弱结构面影响,且由一组起控制作用。
(3)存在高初始应力。
2.光面爆破的分区起爆顺序: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底板眼。辅助眼则应由里向外逐层起爆。
3.(1)台阶法是先开挖上半断面,待开挖至一定距离后再同时开挖下半断面,上下半断面同时并进的施工方法。
(2)台阶法分为二台阶法、三台阶法。

第3题:

某隧道长1205米,按隧道长度划分应属于()

A 短隧道

B 中隧道

C 长隧道

D 特长隧道


参考答案:C

第4题:

某高速公路隧道最大埋深约130m,设计净高5.0m,净宽14.0m,隧道长940m。隧道区域内主要为微风化黑云母+长花岗岩,局部有微风化黄斑岩脉穿插。围岩以Ⅳ—V类为主,进口段为Ⅱ—Ⅲ类围岩,岩体裂隙不甚发育,稳定性较好。隧道区域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区域内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浅部残坡积层赋存松散岩类孔隙水,洞口围岩变化段水系较发达。施工单位采用新奥法施工,Ⅱ—Ⅲ类围岩采用松动爆破,Ⅳ—Ⅴ类围岩采用定向爆破方案。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1)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2)为满足防尘要求,项目部采取了“湿式凿岩标准化,个人防护普遍化”。问题:1.根据本隧道围岩状况,施工单位采用的爆破方案是否正确应采取何种爆破方法2.试述隧道钻爆方法有几种炮眼各种爆破方法首先起爆的是什么炮眼3.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则是什么4.改正施工组织设计的第一条错误做法。5.第2条措施中,隧道防尘措施不完整,请补充。


答案:
解析:
1.不正确。Ⅱ—Ⅲ类围岩应采用预裂爆破,Ⅳ—Ⅴ类围岩应采用光面爆破。2.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预裂爆破首先起爆的是周边眼,光面爆破首先起爆的是掏槽眼。3.短进尺、弱爆破、勤量测、紧封闭。4.“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错误,应改为:掘迸前首先做好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错误,应改为: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一般不得超过4m。5.机械通风正常化;喷雾洒水正规化。

第5题:

某隧道长度为2800m,则该隧道属于()。

A、 短隧道
B、 中隧道
C、 长隧道
D、 特长隧道

答案:C
解析:
2018新教材P153 ,按照长度分为:长隧道:3000≥L≥1000m。

第6题:

背景资料:
某高速公路隧道最大埋深约130m,设计净高5.0m,净宽14.0m,隧道长940m。隧道区域内主要为微风化黑云母+长花岗岩,局部有微风化黄斑岩脉穿插。围岩以Ⅳ-V类为主,进口段为Ⅱ一Ⅲ类围岩,岩体裂隙不甚发育,稳定性较好。隧道区域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区域内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浅部残坡积层赋存松散岩类孔隙水,洞口围岩变化段水系较发达。施工单位采用新奥法施工,Ⅱ-Ⅲ类围岩采用松动爆破,Ⅳ-V类围岩采用定向爆破方案。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
(1)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
(2)为满足防尘要求,项目部采取了“湿式凿岩标准化,个人防护普遍化”。
问题:
1.根据本隧道围岩状况,施工单位采用的爆破方案是否正确?应采取何种爆破方法?
2.试述隧道钻爆方法有几种炮眼?各种爆破方法首先起爆的是什么炮眼?
3.改正施工组织设计的第一条错误做法。
4.第(2)条措施中,隧道防尘措施不完整,请补充。


答案:
解析:
1.(1)施工单位采用的爆破方案不正确。 (2)Ⅱ-Ⅲ类围岩应采用预裂爆破,Ⅳ-V类围岩应采用光面爆破。
2.(1)隧道钻爆方法有: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
(2)预裂爆破首先起爆的是周边眼,光面爆破首先起爆的是掏槽眼。
3.(1)“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错误,应改为:掘进前首先做好洞口工程。
(2)“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错误,应改为: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一般不得超过4m。
4.隧道防尘措施中,机械通风正常化;喷雾洒水正规化

第7题:

某公路隧道最大埋深约150m,设计净高5.0m,净宽14.0m,隧道长940m。隧道区域内主要为微风化黑云母和长花岗岩,设计阶段对围岩定级为Ⅱ/Ⅲ级,施工过程中围岩发生了变化,需要重新评定。隧道区域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区域内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浅部残坡积层赋存松散岩类孔隙水,洞口围岩变化段水系较发达。施工单位拟采用新奥法施工。
问题:
1.根据背景材料,围岩详细定级时,在哪些情况下,应对岩体基本质量指标进行修正
2.根据背景材料,光面爆破的分区起爆顺序是什么
3.根据背景材料,采用新奥法施工时要遵守哪些基本原则 什么叫新奥法施工


答案:
解析:
1.围岩详细定级时,如遇下列情况之一,应对岩体基本质量指标进行修正:
(1)有地下水;
(2)围岩稳定性,受软弱结构面影响,且由一组起控制作用;
(3)存在高初始应力。
2.光面爆破的分区起爆顺序:掏槽眼~辅助眼一周边眼一底板眼。辅助眼则应由里
向外逐层起爆。
3.(1)新奥法施工的基本原则: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
(2)新奥法:是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的简称,它是奥地利学者在长期从事隧道施工实践中,从岩石力学的观点出发而提出的一种合理的施工方法,是采用喷锚技术、监控量测等并与岩石力学理论构成的一个体系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工程施工方法。

第8题:

公路隧道按其长度分类可分为短隧道、中隧道、长隧道、特长隧道,中隧道长度为()

1)L≤250

2)1000>L>250

3)3000≥L≥1000

4)L>3000


参考答案:2)

第9题:

背景资料:
某高速公路隧道为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隧道右线长1618m,左线长1616m,设计净空宽度10.8 m,净空高度6. 6 m,设计车速80km/h。该隧道围岩主要为IV级,采用复合式衬砌,衬砌断面设计如图1所示。

【问题】
1.按隧道断面形状,该隧道的洞身属于哪一类型?该类型适用条件是什么?
2.写出图1中构造物A、B、C、D的名称。


答案:
解析:
1.属于曲墙式。适用于地质条件差、需承受较大围岩水平压力的情况。
2.A是二次衬砌,B是排水盲沟,C是中心排水管沟,D是仰拱。

第10题:

依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规定,隧道长度小于500m的隧道属于短隧道。( )


答案:错
解析:
P384页:短隧道小于等于500米,中隧道大于500米小于等于1000米,长隧道大于1000米小于等于3000米,特长隧道大于3000米。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