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21岁,自诉疼痛开始于上腹及脐周,位置不定,以后疼痛位置转移到右下腹部,并出现全腹持续性疼痛。查体,体温39

题目
单选题
患者,女性,21岁,自诉疼痛开始于上腹及脐周,位置不定,以后疼痛位置转移到右下腹部,并出现全腹持续性疼痛。查体,体温39.2℃,脉搏124次分钟,血压105/65mmHg全腹压痛,肌紧张,有反跳痛,以右下腹为主,肠鸣音消失;WBC 12.5X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82;腹部X线平片可见肠扩张和气液平面,行急诊手术治疗。术后第3天患者体温为38.9℃,切口红肿、压痛。该患者术后发生(   )
A

腹腔内出血

B

切口感染

C

腹腔感染

D

盆腔感染

E

腹腔脓肿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21岁,自诉疼痛开始于上腹及脐周,位置不定,以后疼痛位置转移到右下腹部,并出现全腹持续性疼痛。体检示:体温39.2℃,脉搏124次/分钟,血压105/65mmHg;右下腹压痛,肌紧张,有反跳痛,肠鸣音消失;WBC12.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82;腹部X线平片可见盲肠扩张和气液平面。行急诊手术治疗,术后第3天患者体温为38.9℃,切口红肿、压痛。

手术第3天后,下列哪项护理措施最关键
A:继续静脉补液
B:做好引流管护理
C:及时更换被渗液污染的敷料
D:做好生活护理
E:康复知识教育

答案:C
解析:
应考虑穿孔性阑尾炎,主要依据为:①患者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全腹持续性疼痛,有腹膜刺激征;②体温39.2℃,脉搏124次/分钟;③WBC12.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为0.82。
术后第3天患者体温升高,切口局部有红肿、压痛等,提示切口感染。
该患者为术后切口感染。对感染的切口,最关键的措施是及时处理更换被渗血、渗液污染的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促进伤口愈合。

第2题:

急性阑尾炎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是( )。

A.阵发性上腹疼痛
B.持续性脐周疼痛
C.阵发性脐周疼痛
D.持续性右下腹疼痛
E.转移性右下腹疼痛

答案:E
解析:
急性阑尾炎典型的症状是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少数病例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疼痛,伴有轻度胃肠功能紊乱症状。阑尾穿孔后可出现腹膜炎和麻痹性肠梗阻症状。

第3题:

女性,25岁。上腹部疼痛12小时。起初上腹痛伴恶心呕吐,之后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2小时前腹痛扩散至全腹,发热。查体:体温 39℃,全腹紧张,压痛、反跳痛,右下腹最明显。
阑尾解剖位置的体表投影应当是

A. 通过脐横线与右锁骨中线的交点
B. 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内1/3处
C. 右腹股沟中点与脐连线的中外1/3处
D. 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处
E. 位置不定,经常变异

答案:D
解析:
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处称为麦氏(Mcburney)点是阑尾的体表投影位置。

第4题:

男性,19岁,1天前出现脐周疼痛,呈阵发性,约5小时后疼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部,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该患者在发病开始时表现为脐周疼痛的机制为()

  • A、阑尾尖端指向脐周或上腹部
  • B、胃肠功能紊乱
  • C、内脏神经反射
  • D、体神经反射
  • E、阑尾位置

正确答案:C

第5题:

关于急性阑尾炎的腹痛不正确的是()

  • A、早期为上腹部疼痛或脐周疼痛
  • B、早期在上腹部或脐周围有位置不定的疼痛
  • C、早期阑尾点有压痛和反跳痛
  • D、起病数小时后麦氏点有压痛和反跳痛
  • E、加压于左下腹并突然松手时引起右下腹部疼痛

正确答案:C

第6题:

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21岁,自诉疼痛开始于上腹及脐周,位置不定,以后疼痛位置转移到右下腹部,并出现全腹持续性疼痛。体检示:体温39.2℃,脉搏124次/分钟,血压105/65mmHg;右下腹压痛,肌紧张,有反跳痛,肠鸣音消失;WBC12.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82;腹部X线平片可见盲肠扩张和气液平面。行急诊手术治疗,术后第3天患者体温为38.9℃,切口红肿、压痛。

该患者术后发生
A:腹腔内出血
B:切口感染
C:腹腔感染
D:盆腔感染
E:腹腔脓肿

答案:B
解析:
应考虑穿孔性阑尾炎,主要依据为:①患者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全腹持续性疼痛,有腹膜刺激征;②体温39.2℃,脉搏124次/分钟;③WBC12.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为0.82。
术后第3天患者体温升高,切口局部有红肿、压痛等,提示切口感染。
该患者为术后切口感染。对感染的切口,最关键的措施是及时处理更换被渗血、渗液污染的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促进伤口愈合。

第7题:

女,2l岁,自诉疼痛开始于上腹及脐周,位置不定,以后疼痛位置转移到右下腹部,并出现全腹持续性疼痛。体检示:体温39.2℃,脉搏124次/分钟,血压105/65mmHg;右下腹压痛、肌紧张、有反跳痛、肠鸣音消失,闭孔内肌试验阳性;WBC12.5X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82;腹部X线平片可见盲肠扩张和气液平面。行急诊手术治疗,术后第3天病人体温为38.9℃,切口红肿、压痛。该病人术后发生()

  • A、腹腔内出血
  • B、切口感染
  • C、腹腔感染
  • D、盆腔感染
  • E、腹腔脓肿

正确答案:B

第8题:

患者女性,21岁,自诉疼痛开始于上腹及脐周,位置不定,以后疼痛位置转移到右下腹部,并出现全腹持续性疼痛。体检示:体温39.2℃,脉搏124次/分钟,血压105/65mmHg;右下腹压痛,肌紧张,有反跳痛,肠鸣音消失;WAB12.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82;腹部X线平片可见盲肠扩张和气液平面。行急诊手术治疗,术后第3天患者体温为38.9℃,切口红肿、压痛。

该患者术后发生

A、切口感染
B、腹腔感染
C、盆腔感染
D、腹腔脓肿
E、腹腔内出血

答案:A
解析:
术后第3天患者体温升高,切口局部有红肿、压痛等,提示切口感染。

第9题:

患儿,男性,10岁。上午10时出现上腹部脐周疼痛,中午2时腹痛转移到右下腹部,并出现发热,来院就诊。入院时患者不能直腰行走,诉右下腹疼痛。检查:右下腹部压痛,肌紧张,体温38.2℃。初诊为急性阑尾炎。血常规检查,该患者可能增多的血细胞是什么?增多细胞有何功能?


正确答案:增多的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

第10题:

患者,女性,21岁。自诉疼痛开始于上腹及脐周,位置不定,以后疼痛位置转移到右下腹部,并出现全腹持续性疼痛。体检示:体温39.2℃,脉搏124次/分钟,血压105/65mmHg;右下腹压痛,肌紧张,有反跳痛,肠鸣音消失;WBC12.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82;腹部X线平片可见盲肠扩张和气液平面。行急诊手术治疗,术后第3天患者体温为38.9℃,切口红肿、压痛。人院时应考虑().

  • A、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 B、急性化脓阑尾炎
  • C、坏疽性阑尾炎
  • D、穿孔性阑尾炎
  • E、急性胰腺炎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