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戊型肝炎病毒(HEV)致病性,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题目
单选题
关于戊型肝炎病毒(HEV)致病性,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发病2周后病毒停止从粪便排出

B

儿童感染戊型肝炎多为亚临床型

C

病死率高是戊肝的重要临床特征

D

戊型肝炎病毒主要是经粪-口传播

E

妊娠3个月内孕妇感染死亡率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戊型肝炎病毒(HEV)的致病特性,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经消化道途径传播

B.15~35岁青壮年感染后发病者居多

C.多于发病后6周康复,不引起慢性肝炎

D.孕妇患者的病死率不高

E.患者血清-HEV阳性,有助于急性戊型肝炎诊断


正确答案:O
戊型肝炎病毒(HEV)所致戊型肝炎,其致病特性主要有经消化道途径传播,仅引起急性病毒性肝炎,且多发于发病早期,血清抗-HEV阳性,且于1年后抗体滴度明显下降,故血清抗-HEV高滴度阳性有助于急性戊型肝炎的诊断。15~35岁青壮年感染后发病者居多及孕妇患者的病死率高,是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尤其是妊娠后期的孕妇戊型肝炎病死率可高达15%~25%。

第2题:

关于戊型肝炎,错误的是

A、抗HEV IgM阳性可确诊

B、HEV是单股正链DNA病毒

C、戊型肝炎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

D、戊型肝炎隐性感染者无传染性

E、戊型肝炎不会暴发或流行


参考答案:BCDE

第3题:

关于戊型肝炎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抗HEV IgM阳性可确诊

B、HEV是单股正链DNA病毒

C、戊型肝炎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

D、戊型肝炎隐性感染者无传染性

E、戊型肝炎不会暴发或流行


参考答案:A

第4题:

关于戊型肝炎病毒致病特性,错误的描述是

A、经消化道传播

B、15~35岁青壮年感染后发病者居多

C、多于发病后6周康复,不引起慢性肝炎

D、孕妇患者的病死率不高

E、患者血清抗-HEV阳性,有助于急性戊型肝炎诊断


参考答案:D

第5题:

关于戊型肝炎病毒(HEV)致病性,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戊型肝炎病毒主要是经粪-口传播

B、病死率高是戊肝的重要临床特征

C、发病2周后病毒停止从粪便排出

D、儿童感染戊型肝炎多为亚临床型

E、妊娠3个月内孕妇感染死亡率高


参考答案:E

第6题:

关于戊型肝炎病毒(HEV)的致病性,下述描述错误的是 ( )

A、HEV不引起母婴传播

B、其传染源是潜伏末期和急性早期HEV患者及亚临床感染者

C、其传播途径是粪-口途径

D、不发展成慢性肝炎

E、是RNA病毒


参考答案:A

第7题:

关于戊型肝炎病毒(HEV)致病性,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主要通过血液、血制品传播

B、其传染源是潜伏末期和急性早期HEV患者及亚临床感染者

C、其传播途径是粪-口途径

D、不发展成慢性肝炎

E、是RNA病毒


参考答案:A

第8题:

戊型肝炎病毒(HEV)标志物


参考答案:1.戊型肝炎病毒抗体IgM和IgG测定(1)参考值:RIA、ELISA法:阴性。(2)临床意义:阳性结果:①抗HEV-IgM阳性,则可确诊患者受HEV感染,是急性感染的诊断指标;②戊型肝炎恢复期抗HEV-IgG效价超过或等于急性期4倍者,提示新近感染,有诊断意义。2.戊型肝炎病毒RNA(HEV-RNA)测定(1)参考值:RT-PCR法:阴性。(2)临床意义:阳性结果:①早期诊断感染;②对抗体检测结果进行确证;③判断患者排毒期限;④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第9题:

关于HEV致病性,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 人感染HEV后可表现为临床型和亚临床型,成人中多见临床型。

B. HEV传播途径与甲型肝炎相似,同为粪-口途径传播为主,且可引起暴发或流行。

C. 潜伏期为10天~60天,多数患者于发病后6周即好转并痊愈,不发展成为慢性肝炎。

D. 潜伏期末和急性期初的病人粪便排毒量最大,粪便中HEV检出率最高。

E. 孕妇患戊肝病死率可高达10%~20%,但病死率高低与其患戊肝时妊娠期的早晚无关。


参考答案:E

第10题:

戊型肝炎病毒(HE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消化道传播B.输血传播C.虫媒传播SXB

戊型肝炎病毒(HE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消化道传播

B.输血传播

C.虫媒传播

D.呼吸道传播

E.直接接触传播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