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男,35岁,于午饭后即开始出现胃部疼痛,胀满食少,后感觉脐周硬结、闷痛、拒按,于1日无改善情况下,前来医院就诊。诊

题目
单选题
李某,男,35岁,于午饭后即开始出现胃部疼痛,胀满食少,后感觉脐周硬结、闷痛、拒按,于1日无改善情况下,前来医院就诊。诊断结果:因饱食而导致的继发性消化不良。关于消化不良治疗药物的用药注意事项,叙述错误的是( )
A

复方消化酶制剂送服时不宜用热水

B

助消化药与吸附剂合用须间隔2~3h

C

多潘立酮可能引起心脏相关风险

D

胰酶口服时应嚼碎服用

E

乳腺癌患者禁用多潘立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温经汤证的表现为

A、少腹坚痛,便秘,发热、烦躁在日嚏时加重,食则谵语,脉微实

B、少腹里急,腹满或疼痛拒按,崩漏不止,暮即发热,手掌烦热,唇口干燥

C、少腹胀满,小便稍有不利,口不渴,平素常闭经

D、脐下急痛,小便不通,烦热不得卧,只能倚靠着呼吸,腰酸乏力

E、腹痛,腹胀,恶寒,发热,少腹阵阵作冷如有风吹的感觉,脉弦


参考答案:B

第2题:

病例摘要:胡某,男,48岁,已婚,工人。患者1年前因工作原因出现情绪低落,精神抑郁,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抑郁症",服用抗抑郁药物后症状有所改善。近1个月因工作繁忙再次出现情绪低落,伴急躁易怒,前来就医。刻下症见:情绪低落,时有易怒,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头痛耳鸣,食后呃逆频频,大便秘结,夜眠差,梦多。舌质红,苔黄,脉弦数。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癫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情绪低落1年,加重1个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情绪低落1年,诊断为郁证。患者肝气不疏,郁而化火,肝火上炎,故性情急躁易怒,头痛耳鸣;肝络失和,故双胁胀满;肝胆火热伤津,故口干口苦;肝木横克脾土,胃气上逆,故食后呕逆频频;心神受扰,故眠差梦多。舌质红,苔黄,脉弦数为肝郁化火之象。综上,辨证为气郁化火证。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郁证与癫证的鉴别:二者均与五志过极、七情内伤有关,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郁证以精神抑郁、情绪不宁,或胸胁胀满、急躁易怒为主要表现,神志清楚,有自制能力。癫证则可见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等临床表现,一般已失去自我控制能力,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诊断:中医疾病诊断:郁证 中医证候诊断:气郁化火证中医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方剂:丹栀逍遥散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第3题:

李某穿越马路时被违章车辆撞倒,感觉并无大碍,但夜间觉得疼痛难忍,于次日(2006年8月9日)去医院检查,但并未出现什么问题,李某于8月11日赴省人民医院检查,检查结果于18日作出,表明因撞击致内脏受伤,则李某如果打算提起侵权诉讼,时效期间应自何时开始计算()

A、2006年8月8日

B、2006年8月9日

C、2006年8月11日

D、2006年8月18日


参考答案:D

第4题:

患儿于某因发热3日到县医院就诊,接诊医师林某检查后拟诊为流行性出血热。因县医院不具备隔离治疗条件,林某遂嘱患儿的家长带于某去市传染病医院就诊。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林某应当

A、请上级医师会诊,确诊后再转诊

B、请上级医师会诊,确诊后隔离治疗

C、向医院领导报告,确诊后对于某就地进行隔离

D、向当地疾病控制机构报告,并复印病历资料转诊

E、向当地疾病控制机构报告,由疾病控制机构转诊


参考答案:D

第5题:

病例摘要:刘某,女,30岁,已婚。职员,2016年4月12日初诊。患者昨日中午外出就餐,当晚即出现腹部疼痛,胀满不适,大便2次,今日上午来诊。现症: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厌食泛呕,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舌苔厚腻,脉滑。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胃痛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腹痛。中医证型诊断:饮食伤胃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腹部疼痛,胀满不适为主症,辨病为腹痛。现症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厌食泛呕,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舌苔厚腻,脉滑,辨证为饮食伤胃证。饮食积滞,阻塞胃气。中医病证鉴别:腹痛是以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部位疼痛为主症,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两者仅就疼痛部位来说,是有区别的。但胃处腹中,与肠相连,因而胃痛可以影响及腹,而腹痛亦可牵连于胃,这就要从其疼痛的主要部位和如何起病来加以辨别。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方剂名称:保和丸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神曲6g,山楂18g,莱菔子3g,茯苓9g,半夏9g,陈皮3g,连翘3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6题:

病例摘要:吕某,女,50岁,已婚,工人。患者1年前于生气后出现左胸疼痛,伴胸闷,自行服用速效救心丸后症状缓解。此后患者常于劳累及生气后出现左胸疼痛,经服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后可缓解,曾行心电图示"ST-T段改变"。刻下症见:偶有左胸闷痛,多于生气后出现,平素情绪抑郁,喜叹息,双胁肋胀满不舒,纳食不香,食后胃脘胀满,易呃逆,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弦细。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胃脘痛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发作性胸痛1年。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发作性左胸疼痛,诊断为胸痹。平素情绪抑郁,肝气不舒,气机郁滞,心脉不和,而见左胸闷痛;肝气阻于胁络,故双胁肋胀满不舒;肝木克脾,脾虚中焦不运,而见食后胃脘胀满,呕逆。脉弦为肝气不舒之象。辨证为气滞心胸证。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胸痹与胃脘痛相鉴别:胸痹病位在心,其不典型者疼痛可在心下胃脘部,须与胃脘痛鉴别。胸痹心痛多为闷痛,虽与饱餐有关,但常在服药、休息后缓解。胃脘痛以胀痛为主,局部可有压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泛酸、嘈杂、暖气等胃部症状。诊断:中医疾病诊断:胸痹 中医证候诊断:气滞心胸证中医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方剂:柴胡疏肝散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第7题:

病例摘要:李某,男,66岁,已婚,农民。患者1周前突发右侧肢体力弱及麻木,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脑梗死",经输液及口服药物治疗后,患者右侧肢体力弱有所好转,此次为求中医治疗,前来就诊。刻下症见:右侧肢体力弱,右手握力差,行走时右足拖地,右侧偏身麻木,面色少华,气短乏力,活动后加重,纳食尚可,大便溏稀,小便可。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口僻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右侧肢体力弱伴麻木1周。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右侧肢体力弱伴麻木1周,诊断为中风。气虚运血无力,脑脉瘀阻,而见半身不遂及偏身麻木;气虚血少,经脉失养,则面色少华,气短乏力;脾虚不运,则大便溏稀;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为气虚血瘀之象。综上,辨证为气虚血瘀证。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中风与口僻的鉴别:中风与口僻都可出现口眼?斜,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语不利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神志障碍;口僻则是以口眼?斜、口角流涎,言语不清为主症,发病早期可伴外感表证或耳背疼痛,无半身不遂及神志障碍等症状。诊断:中医疾病诊断:中风 中医证候诊断:气虚血瘀证中医治法:益气活血,扶正祛邪方剂:补阳还五汤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第8题:

根据以下内容,回答题.

患者,男,35岁。于中饭后即开始有胃部疼,胀满食少,现感觉脐周硬、闷痛拒按,于1日无改善情况下,前来医院就诊。诊断结果:因饱食而导致的继发性消化不良。

下列适宜用于李某的药物是 查看材料

A.多潘立酮片

B.奥美拉唑

C.阿嗪米特肠溶片

D.乳酶生

E.碳酸氢钠


正确答案:D
D

第9题:

湿热瘀结型盆腔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高热、恶寒,下腹疼痛拒按

B.下腹疼痛拒按胀满

C.下腹疼痛结块,痛连腰骶

D.少腹冷痛,得温则舒

E.低热起伏,少腹隐痛


参考答案:B

第10题:

患者于某因发热3日到县医院就诊,接诊医院林某检查后拟诊为流行性出血热。因县医院不具备隔离治疗条件,林某遂嘱患儿的家长带于某去市传染病医院就诊。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林某应当

A.请上级医师会诊,确诊后再转诊

B.请上级医师会诊,确诊后隔离治疗

C.向医院领导报告,确诊后对其就地进行隔离

D.向当地疾病控制机构报告,复印病历资料转诊

E.向当地疾病控制机构报告,由疾病控制机构转诊


正确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的控制。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