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什么是紧急避险?成立紧急避险应当具备哪些条件?如何划清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条件:
(一)紧急避险的起因条件;
(二)紧急避险的起因条件;
(三)紧急避险的对象条件;
(四)紧急避险的限制条件;
(五)紧急避险的主观条件;
(六)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
限度:所担任的职务或从事的业务负有同一定危险做斗争的责任的人员,如军人、医护人员,这些负有与特定危险做斗争的人员不能以避免与其职务有关的危险为由,实行所谓紧急避险,如他们置自己的责任与不顾,逃避危险以至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2题:
对于在不同场合的地震紧急避险,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A、影剧院和体育馆的排椅合适避震
B、在学校遇到地震时应就近躲避
C、从高楼撤离时可乘坐电梯
第3题:
学校应当每学期组织师生开展( )活动,提高师生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A、地震应急检查
B、地震应急准备
C、地震应急自救
D、地震紧急疏散演练
第4题:
以下对于在不同场合地震紧急避险做法有误的是()。
第5题:
家庭地震灾害预防,应进行家庭防震演练,练习“一分钟紧急避险”紧急撤离与疏散练习。
第6题:
如何区分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区别主要如下:
一、危害的来源不同。正当防卫的危害来源只能是人的违法犯罪行为;紧急避险的危害来源既可能是人的不法侵害,也可能是来自于自然灾害,还可能是动物的侵袭或者人的生理疾患等
二、行为的对象不同。正当防卫行为的对象只能是不法侵害者本人,不能针对第三者;而紧急避险的对象则必须是第三者,是对他人合法权益的损害。
三、行为的限制不同。正当防卫行为的实施是出于必要,即使能够用其他方法避免不法侵害,也允许进行正当防卫;而紧急避险的行为实施则出于迫不得已,除了避险以外别无其他选择。
四、行为的限度不同。正当防卫所造成的损害,即可以小于、也可以大于不法侵害行为可能造成的损害;而紧急避险对第三者合法权益所造成的损害,则只能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五、主体的限定不同。正当防卫是每个公民的法定权利,是人民警察执行职务时的法定义务;紧急避险则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的特定责任的人。
第7题:
第8题:
什么是紧急避险?成立紧急避险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1)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个较小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2)成立紧急避险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①起因条件——危险的现实存在。
②时间条件——危险正在发生。
③对象条件——第三者的合法权益。
④限制条件——只有在迫不得已的危急情况下,才能实施紧急避险。
⑤主观条件——紧急避险的实施必须是为了避免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
⑥限度条件——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第9题:
地震来时人们在室内如何紧急避震?
第10题:
地震发生时你在户外如何避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