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下线一般不应少于()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中第二类防雷建筑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m。

题目
填空题
引下线一般不应少于()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中第二类防雷建筑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m。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的有关规定,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周围均匀布设,其平均间距不应大于( )。

A.12
B.18
C.25
D.30

答案:B
解析:

第2题:

建筑物防雷引下线不应小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8m,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m。


正确答案:18

第3题:

专设引下线( )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和内庭院四周均匀对称布置,其间距沿周长计算( )m。

A.不应大于2,不应大于5
B.不应少于2,不应少于5
C.不应大于2,不应少于5
D.不应少于2,不应大于5

答案:B
解析:
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和内庭院四周均匀对称布置,其间距沿周长计算不应小于5m。当建筑物的跨度较大,无法再跨距中间设引下线时,应在跨距两端设下线并减小其他引线的间距,专设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25m。

第4题: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不应小于()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同时每根引下线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Ω。


正确答案:2;18m;10

第5题:

引下线不应少于()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或()布置。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周长不超过()m,且高度不超过()m时,可只设一根引下线。


正确答案:两;均匀;对称;25;40

第6题: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直击雷措施,一般装设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网.当建筑 物太髙或其他原因难以实施时,可将避雷针或网格不大于5mX5m或4mX6m的避雷网直 接装在建筑物上,尚应符合()。

A.引下线不应少于2 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2m;
B建筑物应装设均压环,所有引下线、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和金属设备均应连到环上, 环间垂直距离不应大于12m;
C防直去雷的接地装置应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 不应大于10n;
D.当建筑物高于30m时,应采取以下防侧击雷的措施:从30m起每隔不大于6m沿建 筑物四周设水平避雷带并与引下线相连,30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 与防雷装置连接。

答案:A,B,C,D
解析:

第7题:

引下线一般不应少于()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中第二类防雷建筑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m。


正确答案:2;18

第8题:

防雷装置引下线的间距如果设计不明确时,可按规范要求确定()。

A、第一类防雷建筑的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10m
B、第一类防雷建筑的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12m
C、第二类防雷建筑的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18m
D、第二类防雷建筑的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20m
E、第三类防雷建筑的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25m

答案:B,C,E
解析:
2018新教材P121 (四)防雷引下线的施工技术要求 (3)引下线的间距应由设计确定。如果设计不明确时,可按规范要求确定,第一类防雷建筑的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12m。第二类防雷建筑的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18m,第三类防雷建筑的引下线间不应大于25m。

第9题:

二类防雷建筑物的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米。 

  • A、10
  • B、12
  • C、18
  • D、25

正确答案:C

第10题: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米,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米,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引下线间距不应大于()米。


正确答案:12;18;25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