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查体胃泡鼓音区消失,该患者可排除().

题目
单选题
患者男。查体胃泡鼓音区消失,该患者可排除().
A

急性胃扩张

B

左侧胸腔积液

C

重度脾大

D

心包积液

E

左下肺炎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男。查体胃泡鼓音区消失,该患者可排除

A、急性胃扩张

B、左侧胸腔积液

C、重度脾大

D、心包积液

E、左下肺炎


参考答案:E

第2题:

患者,女性.查体胃泡鼓音区消失,该患者可排除

A.急性胃扩张

B.心包积液

C.重度脾大

D.左侧胸腔积液

E.左下肺炎


正确答案:E

第3题:

胃泡鼓音区明显减小或消失见于

A.肝右叶肿大

B.膀胱肿大

C.胰腺肿大

D.脾脏肿大

E.卵巢囊肿


正确答案:D
D

第4题:

肺气肿:()

  • A、肝界上移
  • B、肝界下移
  • C、肝浊音区消失
  • D、脾浊音区消失
  • E、胃泡鼓音区消失

正确答案:B

第5题:

腹部叩诊(胃泡鼓音区叩诊、移动性浊音叩诊、肋脊角叩诊)(18分)


参考答案:(1)胃泡鼓音区(Traube区)(4分);左前胸下部肋缘上鼓音区方法正确,能叩出其大致范围。(2分)能说出其如何形成。(2分)(2)移动性浊音叩诊方法正确(8分);让被检查者仰卧,自腹中部开始,向两侧腹部叩诊,出现浊音时,板指手不离开腹壁,令被检查者右侧卧,使板指在腹的最高点,再叩诊,呈鼓音,当叩诊向腹下侧时,叩音又为浊音,再令被检查者左侧卧,同样方法叩击,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的浊音区变动现象称移动性浊音。(3)脊肋角叩击痛检查方法正确(4分);检查时,被检查者采取坐位或侧卧位,检查者用左手掌平放在患者脊肋角处,右手握拳用轻到中等的力量叩击左手背。(4)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①胃泡鼓音区(Traube区)消失说明什么问题?(1分)答:胃泡鼓音区上界为隔肌及肺下缘,下界为肋弓,左界为脾脏,右界为肝左缘,长径为5-13cm,横径为2.7-10cm,若鼓音区明显缩小提示重度脾脏增大,胸腔积液,肝左叶增大,急性胃扩张或溺水患者等。②什么叫移动性浊音?代表什么?(1分)答:因体位不同而出现的浊音区变动现象称移动性浊音。有腹水。③一侧肋脊角叩击痛考虑什么?双侧肋脊角叩击痛考虑什么?(1分)答:考虑有肾炎、肾结石、肾结核等。

第6题:

胃潴留,可有以下情况?()

A、肝界上移

B、肝界下移

C、胃泡鼓音区消失

D、肝浊音区消失

E、脾浊音区消失


答案:D

第7题:

胃泡鼓音区(Traube区)明显缩小或消失可见于

A.急性胃扩张

B.左侧胸腔积液

C.心包积液

D.肺气肿

E.左下肺炎


正确答案:ABC

第8题:

胃泡鼓音区明显减小或消失见于

A、脾脏肿大

B、膀胱肿大

C、胰腺肿大

D、肝右叶肿大

E、卵巢囊肿


参考答案:A

第9题:

以下哪项可作为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依据()

  • A、腹平片膈下游离气体
  • B、Murphy氏征阳性
  • C、右下腹压痛
  • D、移动性浊音阳性
  • E、胃泡鼓音区消失

正确答案:C

第10题:

胃潴留:()

  • A、肝界上移
  • B、肝界下移
  • C、肝浊音区消失
  • D、脾浊音区消失
  • E、胃泡鼓音区消失

正确答案: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