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Sunshine公司正在考虑以$800 000采购新机器。机器在使用期限中可以生产产品1.6百万单位。机器制造商的工程说明书声明,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机器相关的成本为$0.50。Sunshine公司预计在资产使用期限中产品的全部需求为1.2百万单位。每单位的平均物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共为$0.40。Sunshine公司正在考虑是否采购该机器,你会推荐Sunshine公司采用机器制造商的工程说明书声明的与机器相关的单位生产成本吗()。A 不,与机器相关的单位生产成本应为$2.00B 不,与机器相关的单位生产成

题目
单选题
Sunshine公司正在考虑以$800 000采购新机器。机器在使用期限中可以生产产品1.6百万单位。机器制造商的工程说明书声明,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机器相关的成本为$0.50。Sunshine公司预计在资产使用期限中产品的全部需求为1.2百万单位。每单位的平均物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共为$0.40。Sunshine公司正在考虑是否采购该机器,你会推荐Sunshine公司采用机器制造商的工程说明书声明的与机器相关的单位生产成本吗()。
A

不,与机器相关的单位生产成本应为$2.00

B

不,与机器相关的单位生产成本应为$0.67

C

不,与机器相关的单位生产成本应为$0.90

D

是,与机器相关的单位生产成本应为$0.50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M公司购人生产用需安装的旧机器一台,售出单位该机器的账面原价500 000元(包括安装成本6 000元),双方按质论价,以410 000元成交,发生运费2 000元,包装费1 000元,购入后发生安装成本8 000元。款项用银行存款支付,不考虑相关税费,则M公司在机器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机器设备的入账价值为( )元。

A.505 000

B.421 000

C.511 000

D.413 000


正确答案:B
无论何种渠道取得的固定资产一律视为“新”的处理,即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和相关税费入账。

第2题:

甲公司是一家智能机器人制造企业,目前生产A、B、C三种型号机器人。最近几年该行业市场需求变化较大,公司正在进行生产经营的调整和决策。相关资料如下:
公司预计2019年A机器人销售6000台,单位售价20万元,单位变动成本12万元,固定成本6750万元;B机器人销售6000台,单位售价12万元,单位变动成本6万元,固定成本4050万元;C机器人销量8000台,单位售价6万元,单位变动成本5.25万元,固定成本4500万元。总部管理费用9000万元,按预测的销售收入比例分摊给A、B、C三种机器人的生产部门。
要求:
<1>?、分别计算A、B、C三种机器人的边际贡献、营业利润,分别判断是应继续生产还是停产,并说明理由。
<2>?、基于要求(1)的结果,计算该企业2019年的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加权平均盈亏平衡销售额及A机器人的盈亏平衡销售额、盈亏平衡销售量、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3>?、假设该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结构,计划2020年只生产A机器人,预计2020年A机器人销量达到12000台,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保持不变、总部管理费用增加到10500万元,若想达到要求(1)的营业利润总额,2020年该企业A机器人可接受的最低销售单价是多少?
<4>?、基于要求(3)的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销量,分别计算在这些参数增长10%时营业利润对各参数的敏感系数,然后按营业利润对这些参数的敏感程度进行排序,并指出对营业利润而言哪些参数是敏感因素。


答案:
解析:
<1>、A机器人的边际贡献=6000×(20-12)=48000(万元)(0.5分)
B机器人的边际贡献=6000×(12-6)=36000(万元)(0.5分)
C机器人的边际贡献=8000×(6-5.25)=6000(万元)(0.5分)
A机器人的销售收入=6000×20=120000(万元)
B机器人的销售收入=6000×12=72000(万元)
C机器人的销售收入=8000×6=48000(万元)
销售收入总额=120000+72000+48000=240000(万元)
A机器人分摊的总部管理费用=9000×120000/240000=4500(万元)
B机器人分摊的总部管理费用=9000×72000/240000=2700(万元)
C机器人分摊的总部管理费用=9000×48000/240000=1800(万元)
A机器人的营业利润=48000-6750-4500=36750(万元)(0.5分)
B机器人的营业利润=36000-4050-2700=29250(万元)(0.5分)
C机器人的营业利润=6000-4500-1800=-300(万元)(0.5分)
A机器人、B机器人和C机器人的边际贡献均大于零,均应该继续生产。(1分)
<2>、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48000+36000+6000)/240000×100%=37.5%(1分)
加权平均盈亏平衡销售额=(6750+4050+4500+9000)/37.5%=64800(万元)(1分)
A机器人的盈亏平衡销售额=64800×(120000/240000)=32400(万元)(1分)
A机器人的盈亏平衡销售量=32400/20=1620(台)(0.5分)
A机器人的盈亏临界点作业率=1620/6000×100%=27%(0.5分)
<3>、假设2020年该企业A机器人可接受的最低销售单价是W万元,则:
12000×(W-12)-6750-4050-4500-10500=36750+29250-300
12000W-169800=65700
解得:W=19.625(万元)=196250(元)(2分)
<3>、①单位售价增长10%时,单位售价增加19625元,营业利润增加19625×1.2=23550(万元),营业利润增长率=23550/65700×100%=35.84%,所以,营业利润对单位售价的敏感系数=35.84%/10%=3.58(1分)
或者营业利润对单位售价的敏感系数=12000×19.625/65700=3.58
②单位变动成本增长10%时,单位变动成本增加12000元,营业利润减少1.2×12000=14400(万元),营业利润增长率=-14400/65700×100%=-21.92%,所以,营业利润对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21.92%/10%=-2.19(1分)
或者营业利润对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12000×12/65700=-2.19
③固定成本增长10%时,固定成本增加(6750+4050+4500+10500)×10%=2580(万元),营业利润减少2580万元,营业利润增长率=-2580/65700×100%=-3.93%,所以,营业利润对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3.93%/10%=-0.39(1分)
或者营业利润对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6750+4050+4500+10500)/65700=-0.39
④销量增长10%时,营业利润增加12000×10%×(19.625-12)=9150(万元),营业利润增长率=9150/65700×100%=13.93%,所以,营业利润对销量的敏感系数=13.93%/10%=1.39(1分)
或者营业利润对销量的敏感系数=12000×(19.625-12)/65700=1.39
按营业利润对这些参数的敏感程度进行排序的结果为: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由于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和销售量的敏感系数的绝对值大于1,所以是敏感因素。固定成本敏感系数的绝对值小于1,为非敏感因素。(1分)

第3题:

某企业生产机器设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平均固定成本为100元,消耗的平均可变成本为60元,一天共生产200件产品,那么单位产品消耗的平均总成本为( )。 A.60 B.100 C.160 D.320


正确答案:C
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所以答案是C。参见教材P23。

第4题:

2×16年 12月 31日,甲公司生产的 A型机器的账面价值(成本)为 2 160 000元,数量为 12台,单位成本为 180 000元 /台。 2×16年 12月 31日, A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为 200 000元 /台。甲公司没有签订有关 A型机器的销售合同。如何确定估计售价?


答案:
解析:
无合同:按一般市场价确定。
A 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应以其一般销售价格总额 2 400 000元( 200 000×12)作为计量基础。

第5题:


G公司是一家生产保健器材的公司,生产两种产品:传统产品和新型产品。公司只有一条生产线,按照客户订单要求分批组织生产。公司实行作业成本管理,有关资料如下:(1)作业同质组G公司建立了五个作业同质组,有关说明如下:①生产准备作业:包括设备调整和材料发放,属于批次水准的作业,公司以产品投产的批次数作为作业动因。②机器加工作业:该项作业属于单位水准作业,由于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设备折旧在成本库中所占比重较大,公司使用机器工时作为作业动因。③产品组装作业:该项作业属于单位水准作业,由于耗用人工工时较多,公司使用人工工时作为作业动因。④质量检验作业:传统产品的技术和质量都已稳定,每批产品只需抽检10%,新型产品则需逐件进行检查。公司以检验时间作为作业动因。⑤市场推广作业:由于传统产品已进入成熟期,公司不采取广告方式扩大市场;新型产品尚处在成长期,公司每月通过广告方式扩大市场份额。(2)单位产品成本预算G公司预先取得的长期资源是与机器加工作业相关的机器设备和厂房。机器加工作业每月可提供的加工工时为650小时,公司按此测算的单位产品成本预算如下:




(3)公司2月份实际生产情况公司2月份生产传统产品400件,新型产品100件,月初、月末均无在产品。传统产品发生直接材料成本16050元,新型产品发生直接材料成本4820元。2月份实际作业量和作业成本发生额如下:



(4)G公司3月份预测销售情况:公司根据长期合同和临时订单预计的3月份的最低销售量为500件,其中传统产品390件,新型产品110件;最高销售量为602件,其中传统产品452件,新型产品150件。


要求:


(1)采用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分配作业成本,计算填列G公司传统成品和新型产品的产品成本计算单(计算结果填入答题卷给定的表格内)。



(2)采用预算作业成本分配率分配作业成本(分配时需计算成本差异调整率和调整额,将成本差异分配到有关产品),计算填列G公司传统产品和新型成品的产品成本计算单(计算结果填入答题卷给定的表格内)。



(3)假设除与机器加工作业相关的机器设备和厂房外,其他资源都可按需随时取得,并且G公司可与客户协商减少部分临时订单的供应数量,计算为使G公司利润最大化,G公司可接受的临时订货数量。





答案:
解析:

(1)



(2)



生产准备作业差异调整率=[558-(0.75*400+2.4*100)]/(0.75*400+2.4*100)=1/30机器加工作业差异调整率=[8415-(15*400+22.5*100)]/(15*400+22.5*100)=0.02产品组装作业差异调整率=[5566-(10*400+15*100)]/(10*400+15*100)=0.012质量检验作业差异调整率=[868-(0.6*400+6*100)]/(0.6*400+6*100)=1/30市场推广作业差异调整率=(1950-100*20)/(100*20)=-0.01


(3)最低销售量下所需机器加工工时=390*1+110*1.5=555(小时)最高销售量下所需机器加工工时=452*1+150*1.5=677(小时)由于现有的作业能力650小时低于677小时,所以,企业不能按可实现的最高销量来组织生产,必须放弃一部分临时订单。按照最低销售量剩余工时=650-555=95(小时)传统产品单位工时边际贡献=(100-66.35)/1=33.65(元/小时)新型产品单位工时边际贡献=(160-113.9)/1.5=30.73(元/小时)由于传统产品单位小时边际贡献大于新型产品,所以优先考虑生产传统产品;传统产品达到最高销售量需要的机器加工作业工时=(452-390)*1=62(小时)生产传统产品的件数:62/1=62(件)剩余工时=95-62=33(小时)还能生产新型产品的件数=33/1.5=22(件)G公司可接受的临时订货数量为生产传统产品62件,新型产品22件。




第6题:

甲公司是一家智能机器人制造企业,目前生产A、B、C三种型号机器人,最近几年该行业市场需求变化较大,公司正进行生产经营的调整和决策。相关资料如下:
(1)预计2018年A型机器人销量1500台,单位售价24万元,单位变动成本14万元;B型机器人销量1000台,单位售价18万元,单位变动成本10万元;C型机器人销量2500台,单位售价16万元,单位变动成本10万元;固定成本总额10200万元。
(2)A、B、C三种型号机器人都需要通过同一台关键设备加工,该设备是公司的关键限制资源,该设备总的加工能力为5000小时,A、B、C三种型号机器人利用该设备进行加工的时间分别为1小时、2小时和1小时。
要求:
(1)为有效利用关键设备,该公司2018年A、B、C三种型号机器人各应生产多少台?营业利润总计多少?
(2)基于要求(1)的结果,计算公司2018年的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加权平均盈亏平衡销售额及A型机器人的盈亏平衡销售额、盈亏平衡销售量、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3)假设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结构,计划2019年只生产A型机器人,预计2019年A型机器人销量达到5000台,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固定成本增加到11200万元,若想达到要求(1)的营业利润,2019年公司A型机器人可接受的最低销售单价是多少?
(4)基于要求(3)的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销量,分别计算在这些参数增长10%时营业利润对各参数的敏感系数,然后按营业利润对这些参数的敏感程度进行排序,
并指出对营业利润而言哪些参数是敏感因素。(2017年试卷Ⅰ)


答案:
解析:
(1)A型机器人单位小时边际贡献=(24-14)/1=10(万元/小时)
B型机器人单位小时边际贡献=(18-10)/2=4(万元/小时)
C型机器人单位小时边际贡献=(16-10)/1=6(万元/小时)
因为A型机器人单位小时边际贡献>C型机器人单位小时边际贡献>B型机器人单位小时边际贡献,所以应该先生产A型机器人,再生产C型机器人,最后生产B型机器人。
因为A型机器人销量1500台,所以A型机器人生产1500台,总工时1500小时,C型机器人销量2500台,所以C型机器人生产2500台,总工时2500小时,剩余工时
=5000-1500-2500=1000(小时),所以应该生产B型机器人的数量=1000/2=500(台)
即:生产A型机器人1500台,C型机器人2500台,B型机器人500台。
营业利润总计=1500×(24-14)+2500×(16-10)+500×(18-10)-10200=23800(万元)
(2)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1500×(24-14)+2500×(16-10)+500×(18-10)]/(1500×24+2500×16+500×18)=40%
加权平均盈亏平衡销售额=10200/40%=25500(万元)
A型机器人的盈亏平衡销售额=25500×1500×24/(1500×24+2500×16+500×18)=10800(万元)
A型机器人的盈亏平衡销售量=10800/24=450(台)
A型机器人的盈亏临界点作业率=450/1500=30%
(3)假设可接受的最低销售单价是P,则:
(P-14)×5000-11200=23800
解得:P=21(万元)
(4)①单价增长10%:
变化后的营业利润=[21×(1+10%)-14]×5000-11200=34300(万元)
营业利润变动百分比=(34300-23800)/23800=44.12%
营业利润对单价的敏感系数=44.12%/10%=4.41
单位变动成本增长10%:
变化后的营业利润=[21-14×(1+10%)]×5000-11200=16800(万元)
营业利润变动百分比=(16800-23800)/23800=-29.41%
营业利润对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29.41%/10%=-2.94
销量增长10%:
变化后的营业利润=(21-14)×5000×(1+10%)-11200=27300(万元)
营业利润变动百分比=(27300-23800)/23800=14.71%
营业利润对销量的敏感系数=14.71%/10%=1.47
固定成本增长10%:
变化后的营业利润=(21-14)×5000-11200×(1+10%)=22680(万元)
营业利润变动百分比=(22680-23800)/23800=-4.71%
营业利润对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4.71%/10%=-0.47
②敏感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
③敏感系数的绝对值大于1的因素属于敏感因素,所以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属于敏感因素。

第7题:

(2017年)甲公司是一家智能机器人制造企业,目前生产A、B、C三种型号机器人。最近几年该行业市场需求变化较大,公司正在进行生产经营的调整和决策。相关资料如下:
  (1)预计2018年A型机器人销量1500台,单位售价24万元,单位变动成本14万元;B型机器人销量1000台,单位售价18万元;单位变动成本10万元;C型机器人销量2500台,单位售价16万元,单位变动成本10万元;固定成本总额10200万元。
  (2)A、B、C三种型号机器人都需要通过同一台关键设备加工;该设备是公司的关键限制资源,该设备总的加工能力为5000小时,A、B、C三种型号机器人利用该设备进行加工的时间分别为1小时、2小时和1小时。
  要求:(1)为有效利用关键设备,该公司2018年A、B、C三种型号机器人各应生产多少台?营业利润总计多少?
  (2)基于要求(1)的结果,计算公司2018年的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加权平均盈亏平衡销售额及A型机器人的盈亏平衡销售额、盈亏平衡销售量、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3)假设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结构,计划2019年只生产A型机器人。预计2019年A型机器人销量达到5000台,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固定成本增加到11200万元。若要达到要求(1)的营业利润,2019年公司A型机器人可接受的最低销售单价是多少?
  (4)基于要求(3)的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销量,分别计算在这些参数增长10%时营业利润对各参数的敏感系数,然后按营业利润对这些参数的敏感程度进行排序,并指出对营业利润而言哪些参数是敏感因素。


答案:
解析:
(1)A机器人的每小时边际贡献=(24-14)/1=10(万元),B机器人的每小时边际贡献=(18-10)/2=4(万元),C机器人的每小时边际贡献=(16-10)/1=6(万元)。
  为有效利用关键设备,即获取最大的边际贡献,应该在总工时5000小时的前提下,按照每小时边际贡献从大到小的顺序选择,所以,该公司2018年A型号机器人应该生产1500台,B型号机器人应该生产500台,C型号机器人应该生产2500台。
  营业利润=1500×10+500×8+2500×6-10200=23800(万元)
  (2)
  边际贡献总额=1500×10+500×8+2500×6=34000(万元)
  销售收入总额=1500×24+500×18+2500×16=85000(万元)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34000/85000×100%=40%
  加权平均盈亏平衡销售额=10200/40%=25500(万元)
  A型机器人的盈亏平衡销售额
  =25500×(1500×24/85000)=10800(万元)
  盈亏平衡销售量=10800/24=450(台)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450/1500×100%=30%
  (3)假设2019年公司A型机器人可接受的最低销售单价是W万元,则:5000×(W-14)-11200=23800,解得:W=21(万元)
  (4)假设单位售价增长10%,即增加2.1万元,则营业利润增加5000×2.1=10500(万元),营业利润增长率=10500/23800×100%=44.12%,所以,营业利润对单位售价的敏感系数=44.12%/10%=4.41
  假设单位变动成本增长10%,即增加1.4万元,则营业利润减少5000×1.4=7000(万元),营业利润增长率=-7000/23800×100%=-29.41%,所以,营业利润对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29.41%/10%=-2.94
  假设固定成本增长10%,即增加1120万元,则营业利润减少1120万元,营业利润增长率=-1120/23800×100%=-4.71%,所以,营业利润对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4.71%/10%=-0.47
  假设销量增长10%,则营业利润增长500×(21-14)=3500(万元),营业利润增长率=3500/23800×100%=14.71%,所以,营业利润对销量的敏感系数=14.71%/10%=1.47
  敏感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其中,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属于敏感因素。

第8题:

某厂有关固定制造费用的资料如下:

固定制造费用的弹性预算 单位:元

机器小时数 制造费用 8 000 20 000 10 000 22 000 12 000 24 000 14 000 26 000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按正常生产能力12 000小时计算,每机器小时费用预算为2元。该厂生产A、B两产品,每生产一单位A、B产品耗费的标准机器小时分别是:A产品1小时/件,8产品1.5小时/件。本月生产A产品4 000件、8产品4 000件,共耗费9 500机器小时。

本月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为21 750元。

要求:

用三因素法分析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并进行相关账务处理。


正确答案:
(1)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X正常生产能力
=21 750-2×12 000
=-2 250(元)
(2)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9 500-4 000×1-4 000×1.5)×2
=(9 500-10 000)×2
=-1 000(元)
(3)产量差异=(预算工时-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12 000-9 500)×2
=5 000(元)
(4)总差异=-2 250+(-1 000)+5 000
=1 750(元)
(5)借:生产成本 20 000
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 5 000
贷: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2 250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1 000
制造费用 211 750
注:按照三因素分析法,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为耗费差异、效率差异和产量差异。在标准成本系统的账务处理中,需要按照成本差异类别分别设置成本差异账户。

第9题:

某企业生产A、B、C三种产品,需要使用某机器设备,该设备属于该企业的最紧缺资源,每月能提供的最大加工时间是1000小时,决定该企业生产产品顺序的指标是(  )。

A.单位产品的边际贡献
B.单位机器工时边际贡献
C.单位产品的销售收入
D.单位机器工时销售收入

答案:B
解析:
从最有效利用约束资源角度看,约束资源是机器工时,所以应该根据单位机器工时边际贡献的大小安排生产。

第10题:

甲公司的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800 000元,预计生产产品产量为4 000 000个,预计净残值率为5%,本月生产产品40 000个;假设甲公司没有对该机器设备计提减值准备。
要求:计算该台机器设备的本月折旧额。


答案:
解析:
单个产品折旧额=800 000×(1-5%)/4 000 000=0.19(元/个)
本月折旧额=40 000×0.19=7 600(元)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净值×2/预计使用年限
最后两年改为年限平均法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