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的丈夫同意手术治疗,但是张某执意出院,认为自己的病治不好,不希望浪费钱,请问:()

题目
单选题
张某的丈夫同意手术治疗,但是张某执意出院,认为自己的病治不好,不希望浪费钱,请问:()
A

遵从患者的意见,放弃治疗

B

告遵从患者家属的意见,手术治疗

C

改用保守治疗

D

告知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各个方案的利弊,让患者和家属达成统一意见

E

医院免费为患者治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画家王某卖给名画收藏家张某一幅画。后来张某想用他收藏的所有名画,举办一次收藏画展,王某得知后,认为自己所画的国画笔锋不够有力,还缺少一点神韵,怕画展后,影响自己的声誉,要求加以修改,而张某认为这幅画已完美无缺,并以画的所有权归自己所有为由,不让王某修改。王某认为张某侵犯了他的修改权。请问在这种情况下,张某的行为属于侵权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著作权法》第11条规定: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的著作权的转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根据本条规定,本案中国画的所有权归张某所有,张某有权决定是否将其展出的权利。但国画的著作权并未随所有权一同转移,当然著作权中的修改权仍归王某所有。那么这时国画已属张某的所有物,在张某不同意的情况下,王某行使修改权是违反所有权理论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所有权理论中,尽管所有人对所有物有绝对的、排他性的权利,但所有权人对权利的行使也应受到限制,以不损害他人利益为前提。本案中如果张某真的把王某的不很成熟的画展出,将影响王某的声誉,所以张某应允许王某行使修改权。

第2题:

王某与张某为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的教师,俩人曾合作撰写过一本学术专著,后来王某欲将自己

撰写内容中的一部分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为此,王某应该( )。

A.在发表论文时必须署俩人之名

B.可以不署张某之名,但必须支付张某一定报酬

C.可以不署张某之名,但必须征得张某同意

D.可以不署张某之名,也无需告知张某


正确答案:D

第3题:

患者陈某,男,4岁。诊断:双侧扁桃体肿大,入住普通病房,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后5天,医师检查发现同病房另一病人张某患有肺结核,有传染性。下列哪一个医师的观点正确

A.戊医师认为将张某转至其他病房隔离治疗,不告知陈某家属张某患有结核病的情况

B.丁医师认为做好隔离消毒措施,将张某转专科治疗,告知陈某家属实情及提供专科建议

C.乙医师认为给陈某办出院,在院外继续治疗,陈某家属不知张某病情就不会有意见

D.丙医师认为要保护好病人隐私,不能让陈某家属知道张某患有肺结核的情况

E.甲医师认为马上将张某转专科治疗,但不要告诉陈某家属,以免引起医疗纠纷


正确答案:B

第4题:

张某是一名初三的学生,眼看升学在即,他却天天泡在网吧。张某的班主任十分担心张某,于是将张某带到学校社会工作者这里,希望张某能够接受服务,改变自己的行为。请问,社工面对张某应该首先采取什么工作()。

A:了解张某的求助愿望
B:建立专业服务关系
C:鼓励求助对象积极面对改变
D:收集张某的相关资料

答案:A
解析:
考点:申请与结案阶段。

第5题:

张某的丈夫平时就有大男子主义观念,因车祸失去了双腿,只能以轮椅代步,又失去了工作,情绪非常低落。张某包揽了全部家务,悉心照顾丈夫,但是丈夫总是发脾气,甚至有时辱骂张某。张某感到委屈,向社会工作者小林求助。根据妇女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要求,小林建议她()。

A:雇保姆照顾丈夫
B:送丈夫去康复疗养机构
C:与丈夫一起改变观点和态度
D:忍耐和维持现状

答案:C
解析:
张某丈夫的情绪问题是由于无法面对身体残疾所导致。因此,社会工作者介入的关键是要调整夫妻双方对于身体残疾的认知与态度,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勇敢面对现实。

第6题:

刘某未经王某的同意,擅自将王某空闲的房屋出租给张某。之后,王某连续3个月按月向张某收取房租,后王某认为该房屋的租金太低,要求提高房租,张某不同意,认为王某违约,而王某以未和张某订立合同,刘某无出租权为由起诉至法院要求撤销该合同。法院可予以支持。( )


正确答案:×
本题考核合同履行的相关规定。刘某虽然对王某的房屋没有出租权,但是主某对刘某的出租行为通过履行合同的方式予以追认,所以该合同有效。王某提出提高房租是变更合同的行为,承租人张某不同意,说明变更无效,王某和张某应当按照原来的租赁合同继续履行。

第7题:

王某同意将自己的手机以300元的价格卖给张某,条件是陈某同意将自己的手机以1000元的价格卖给王某。王某后来后悔,认为自己卖的价格太低,不划算。陈某同意将自己的手机以1000元的价格卖给王某时,王某对手机吹毛求疵,惹怒了陈某。陈某拒绝将手机卖给王某,王某告知张某自己不能卖手机给张某了,王某后来以500元的价格卖给了李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王某与张某的买卖合同是附停止条件的合同
B:王某与张某的买卖合同是附消灭条件的合同
C:王某与张某的买卖合同的条件不成就,买卖合同不生效
D:张某有权要求王某承担违约责任

答案:A,D
解析:
生效条件,又称停止条件或延缓条件,条件成就时合同生效;解除条件又称消灭条件,条件成就时合同失效,本题中王某与张某约定条件成就时合同生效,因此买卖合同是附停止条件的合同,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不正确。王某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视为条件已成就,合同生效,王某违反合同的约定将手机卖给第三人,因此张某有权要求王某承担违约责任,所以D选项正确,C选项不正确。

第8题:

张某,女,1991年5月出生。张某2007年7月初中毕业后到一家商店工作,月收入950元。2008年6月张某自作主张花2000元为自己买了一条金项链。张某的父母得知此事后,以张某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购买项链未经其父母同意为由,找到商场要求退货。请问:商场是否有权拒绝张某父母的这一要求?


参考答案:


2008年6月,公民张某已经满17周岁,在一家商店工作,能以自己的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按照我国民法通则关于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公民,能以自己的劳动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所以她用自己的积蓄购买金项链的行为是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商场有权拒绝张某父母的要求。


第9题:

蔡某很想让副市长张某在自己申请的项目上签字同意,就私下找到副市长张某的妻子李某,送上5万元,并说明了自己的意思。李某接下钱以后,劝张某在蔡某的项目上签字同意,但并没有告诉张某蔡某送钱的事,张某按照程序签字同意了蔡某的项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张某和李某构成受贿罪的共同犯罪
B.张某不构成犯罪,李某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C.张某不构成犯罪,李某构成斡旋受贿罪
D.张某不构成犯罪,李某构成受贿罪


答案:B
解析:
张某不知道蔡某送钱的事实,因此没有收取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的犯罪故意,张某和李某不可能构成受贿罪的共犯。根据(刑法 第388条之一的规定,李某构成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第10题:

张某为丈夫李某投保死亡保险,并在征得李某同意下指定自己为受益人,后来双方离异,但被保险人李某未变更受益人,李某死亡后,()有权领取保险金。

  • A、李某父亲
  • B、李某的女儿
  • C、张某
  • D、李某母亲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