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麻黄与香薷功效的异同点。

题目
问答题
比较麻黄与香薷功效的异同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比较龙骨与牡蛎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参考答案:答:龙骨与牡蛎均有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作用,均可用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阴虚阳亢、头晕目眩及各种滑脱证。然龙骨长于镇惊安神,且收敛固涩力优于牡蛎;牡蛎平肝潜阳功效显著,又有软坚散结之功。可治痰核、瘰疬、瘿瘤、癥瘕积聚等证。

第2题:

香薷与麻黄的功效相同点是

A、发汗解表,利水退肿

B、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C、祛风散寒,胜湿止痛,发表

D、杀虫

E、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正确答案:A

第3题:

麻黄与香薷均具有的功效是( )


正确答案:A

第4题:

比较大蓟与小蓟的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正确答案: 大蓟与小蓟皆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治疗血热妄行之出血诸证及热毒疮疡。但大蓟散瘀消痈力强,止血运用广泛,尤以治疗吐血、咯血及崩漏下血最为适宜;小蓟兼能利尿通淋,以治血尿、血淋为佳。

第5题:

麻黄与香薷均有的功效是

A:止咳
B:止痉
C:和胃
D:利水
E:止带

答案:D
解析:

第6题:

比较麻黄汤与桂枝汤、理中汤与小建中汤、六味地黄丸与肾气丸在组成、功效和主治方面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
麻黄汤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6克、炙甘草3克。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
桂枝汤
【组成】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鼻流清涕、喷嚏、鼻鸣干呕、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缓。
理中汤
【组成】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各90克。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证。症见腹痛喜温喜按、泻利清稀、腹满食少、呕吐、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或脾胃虚寒引起的失血,小儿慢惊,喜唾涎沫,胸痹、霍乱等。
小建中汤
【组成】芍药18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饴糖30克。
【功用】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主治】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挛痛、喜温喜按(按之则痛减)、饮食减少,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弦细涩,或脾胃虚寒引起的虚劳发热、心悸不宁等。
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24克,山萸肉、干山药各20克,泽泻、牡丹皮、茯苓去皮各9克。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症见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足跟痛、小儿囟门不合,或虚火上炎而见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或消渴,或虚火牙痛、口燥咽痛,舌红少苔脉细数。
肾气丸
【组成】干地黄240克、山茱萸肉1 20克、山药1 20克、泽泻90克、茯苓90克、牡丹皮90克、肉桂30克,炮附子30克。
【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服6~9克,每口2次,空腹,白开水送下。亦可用汤剂,用量酌定,水煎服。
【功用】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症见腰痛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舌质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微,喘咳,消渴,脚气,水肿,男子阳痿、女子宫寒不孕等。

第7题:

具有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功效的药组是( )

A.麻黄、荆芥
B.香薷、紫苏
C.麻黄、香薷
D.紫苏、生姜
E.荆芥、防风

答案:C
解析:

第8题:

麻黄与香薷的共同功效是发汗解表,利水消肿。但麻黄又具有____之功;香薷又能____。


参考答案:宣肺平喘|化湿和中

第9题:

比较苍术与厚朴功效的异同点。


正确答案: 苍术与厚朴均有燥湿之功效。不同点:苍术可祛风湿;厚朴能行气,消积,平喘。

第10题:

比较艾叶与炮姜的功效相同点和不同点。


正确答案: 艾叶与炮姜均能温经止血。艾叶尚能散寒调经、安胎;炮姜还能温中止痛、止泻。